鱼塘垭口社区富宝新村地处龙陵县木城乡中部,与缅甸果敢县丛岗乡隔江相望,距乡政府所在地24公里,是全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村落,共有6个小组233户879人,其中彝族16户76人,傈僳族10户50人。2021年末,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4554元。近年来,富宝新村依托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在改善和保障民生、发展特色产业、保护与开发文化资源等方面下足功夫,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串起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线。
突出党建引领,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始终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建立“党建+民族团结”模式,推动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促互融,加强民族文化挖掘,把民族文化与民间文化相结合,弘扬传承民族精神,用民族文化的内驱力推动鱼塘垭口新发展,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将强边固防、村风民俗、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将强边固防、疫情防控责任义务、婚丧嫁娶、村风民俗、环境卫生、邻里关系、社会治安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积极开展好“清洁家庭”“文明村寨”“道德模范”等各类评选活动,选取树立一批身边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群众“比、学、赶、超”,以打造“乡风文明”为载体,把村规民约“种进”村民心田里,厚植乡村美德土壤,送走歪风陋习,“约出”文明乡风。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作用,探索建立乡党委+村级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3户5户联防小组+群众自治组织的六级网格,形成挂村领导包村,村两委成员挂片,支部委员、小组长包组,党员中心户包网格,网格小组长包户,群众自治组织监督落实的治理体系,实现强边固防在“网格”中落实、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便民服务在“网格”中开展、社会治理在“网格”中加强、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以网格化工作夯实基层基础。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军地共建过程,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让各民族互帮互助成为常态,筑牢“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意识,让群众自治自治出和谐,共同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紧盯村貌提升,描绘民族团结“新画卷”。聚焦“三堆六乱”、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问题,精准施策,实施村庄绿化、硬化、亮化、净化、文化等“五化”建设。针对富宝新村易地扶贫搬迁点“人多地少”“人地分离”的特点,积极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和“三微景观”建设等工作,将搬迁点周边空地13余亩土地统一规划划分给每家每户种植蔬菜,在房前屋后发展“微菜园”,用废弃轮胎、旧盆等垃圾改造成“微花园”,美化村庄环境。通过整合资金,在进出老厂自然村到鱼塘垭口自然村之间建设一条3公里“鲜花大道”,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富宝新村示范点等,打造一条“党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示范长廊”,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聚焦融合促进,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战场,富宝新村依托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发挥资金集聚效应,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千方百计加快民生建设,解决群众关心生产的“急难愁盼”等实际问题,为进一步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推动产业发展,共享民族团结“幸福果”。以产业增效、群众增收为目标,着力构建产业兴旺特色亮点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积极引导农户依法采取土地流转,推动连片耕种,加大技术扶持力度,巩固烤烟、甘蔗等传统产业,培育肉牛、咖啡、坚果、青花椒等特色产业,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结合鱼塘垭口海拔较低、气候炎热的实际情况,引导群众扩大咖啡、坚果、青花椒等持续稳定高收益产业种植面积,同时做好服务保障,建设咖啡、坚果加工厂,引进专精企业入驻,搭桥企业与群众签订收购协议,持续保障群众稳定增收。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思路,选树一批少数民族党员脱贫致富典型来激发各民族同胞的内生动力,采取“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流转350亩土地成片种植青花椒,通过土地流转、村企合作以及发挥富宝新村农贸市场摊位优势、新建商铺的区位优势、“四位一体”村集体项目等方式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壮大集体经济,着力打造“一村一党建品牌、一村一特色产业”,实现基层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机融合,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走出一条党建与产业互促共赢的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