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以来,龙陵县唯一的边境民族乡——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以探索创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为抓手,“五步走”有效推动党员挂牌联系服务群众,通过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服务群众,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转作风、提效能推动形成党群共建美丽家园的生动局面,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坚持设岗定责党群结对,构建“网格朋友圈”

深化实施网格化治理体系,使基层党建工作和社区治理工作有机融合,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一是科学合理对党员进行设岗定责。结合党员个人实际,采取组织选派和个人选择结合的方式,按照“按需设岗,因人设岗,因事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结合全乡中心工作的推进需要,将党员划分为护村巡逻岗、环境卫生监督岗、生态环境保护岗、矛盾纠纷调解岗、社会治安维护岗、党员突击队岗、民族团结维护岗等岗位,有效构建全乡广大党员“有岗有责、有责有位、有位有为”的良好氛围。二是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有效嵌入网格管理。在全乡建立“乡党委+村(社区)党总支+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以“党员中心户”为主体,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融入四级网格化管理,推行“1+N+N”的党员联系户制度,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优先从村级后备力量、党员致富能手、退休老党员、退伍军人党员等对象中确定“党员中心户”,1个党员中心户挂钩联系N名党员,每1名党员根据群众居住分布情况确定N户群众作为联系服务对象(“N”由村民小组党员人数和群众户数决定,一般“N”等于10)。将全乡符合条件的350余名党员划定责任,挂钩联系2633户群众,编织“一人联十人、十人联百户”的党群连心网络,实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
坚持月初清单推送,“订单式”服务群众

将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融入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强边固防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实行每月制定“任务清单”,梳理提出待办事项及办理时限,督促推动工作落实;实行“每月一盘点”制度即每月末对上月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盘点,总结成效、查找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形成下月工作任务清单,实现安排、督促、盘点“一站式”管理,做到每月统一部署、统一行动,“清单式”交办、“清单式”执行。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从创新机制中提升工作效能,进一步激发全体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坚持月中“五个一”走访,服务群众“零距离”

为了让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具体化、简单化,要求党员在每个月中旬针对联系服务对象开展“五个一”行动,即:每个月串一回“门子”、讲一点政策、问一下民意、促一项工作、办一件实事。通过半年多的坚持,“五个一”行动成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有力抓手。一是串一回“门子”。要求党员每月至少要到所联系群众家中串一回“门子”,和群众聊聊家常、谈谈发展、议议民生,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掌握群众所忧所困。二是讲一点政策。党员每月向所联系群众讲一讲党的惠民政策,说一说上级党组织和党总支、党支部落实党的政策的做法,积极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三是问一下民意。党员及时了解掌握所联系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有哪些呼声诉求,对村组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等,并及时将处理情况向群众反馈。四是促一项工作。党员指导督促所联系群众做好守边护边、疫情防控、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四微(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微景观)建设等方面的一项或几项工作。五是办一件实事。党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扶有需要的群众,努力做到每月都为群众办一件小事或是帮一个小忙、解一点小忧。截至目前,全乡党员共入户走访7轮次,宣传政策7轮次,为民办实事185件,收集意见建议152件,其中乡级研究回复办理58件,有效拉近了党群距离,密切了党群关系。
坚持困难问题有效解决,为民办实事暖民心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切实为群众纾困解忧。一是构建问题解决机制。积极构建乡村组三级联动的问题解决机制,即:村民小组党支部每个月以“主题党日”和“三会一课”为契机,由党员中心户牵头,召开一次民情信息会,收集汇总党员走访情况,梳理形成“民情台账”和“问题清单”上报村(社区)党总支。村(社区)党总支召集村两委成员和党员中心户召开民情碰头会,对“台账”“清单”进行交流协商、分析研判,将村级能解决的部分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并逐一销号反馈。针对村级不能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梳理上报乡党委召开民情分析联席会议,制发“交办清单”和“问题反馈清单”交办到分管领导和相关主责部门及时对账销号。二是构建问题反馈机制。结合各部门的职能职责、现行政策分析研判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对如何解决,是否符合政策要求,是否能够第一时间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原因是什么、现行措施是什么、具体的责任部门涉及有哪些、解决问题时限等进行讨论,得出决定后及时由挂钩党员反馈给群众,做到群众反映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凡事有交代”。
坚持月末晾晒评议,精耕为民服务“责任田”

坚持“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工作思路,建立与社会监督、群众满意度结合的监督评价机制,促党员干部队伍改进工作作风。一是公开述职。每月月末,村民小组党支部利用“三会一课”的开展,要求党员在党员大会上对本月联系服务群众的情况进行述职。二是公开晾晒。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开展情况在小组公示栏上进行“晾晒”,并通过设立群众意见箱、公布服务群众热线电话、不定期开展走访调研等方式请群众评判联系服务成效、接受群众监督。三是结果运用。乡党委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成效作为党员积分管理、民主评议、年度考核、干部选拔任用、述职评议等重要依据。促进党员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内生动力。在比学习、比效率、比业绩上真正实现“学起来、紧起来、跑起来”的浓厚氛围,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比学赶超、争创一流,全力打造一支善服务、敢担当的过硬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