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加快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勐糯镇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中,坚持“抱团发展、百花齐放”的思路,走“资源换资金,以存量求增量”的道路,既强调强村带弱村、抱团共振兴,又强调立足优势、特色,因地制宜谋发展,实现了“抱团发展”筑牢收入底线,“百花齐放”扩大收入上限。
“抱团发展”筑底线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勐糯镇党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保底作用,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促成所辖6个村(社区)合作共赢,以“有土地出土地、有资金出资金、有人才出人才”的方式,实现优势、资源互补。
党建领航,融合赋能。党建是生产力,也是凝聚力,勐糯镇坚持党建引领,融合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发展。一是打造石斛种植实训及示范基地,采取“党总支+合作社”模式,各村(社区)自行筹措资金建设基础设施,与龙陵县金坝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合作种植。定期组织石斛种植现场交流会、培训会等,真正形成示范效应,带动石斛产业健康发展。二是推动龙陵县飞扬城乡一体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融合好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发挥飞扬牛场的资源及区位优势,建立“党总支+企业”合作共赢模式,企业每年拿出66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基金,村(社区)组织开展饲草收购工作,根据收购情况分红集体经济基金,实现合作共赢。

示范带动,强弱互助。2021年勐糯镇各村(社区)集体经济均超过10万元,其中,田坡社区、大寨社区在6个村(社区)中名列前茅。勐糯镇党委充分考虑发挥强村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强村带弱村的方式,建立起田坡社区带海头社区、大寨社区带沟心寨村的联结机制,通过“项目互通、人才互助、经验共享”带动弱村集体经济发展。
“百花齐放”增收入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勐糯镇党委高度重视调动各村(社区)发展积极性,鼓励各村(社区)在党总支的领导下,立足本村(社区)特色、优势,因地制宜谋发展,“百花齐放”壮集体。
中介服务,共同致富。沟心寨村看准城镇居民杀年猪的“时髦”,摸清“生态猪”的“大市场”,抓住“供与销渠道不畅”的潜在“商机”,转变思路、先行先试,由农户负责管理、养殖,村委会负责监督养殖质量及外跑销路找“买家”,年底农户则按合同规定方式将“生态猪”育肥出栏,按照约定的订单价出售,形成养殖户有了稳定的收益,消费者有了健康、绿色的产品,村集体以“中间商”赚差价的形式获得服务报酬,实现一份订单三者收益。
文旅融合,彰显特色。大寨社区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在巩固传统产业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依托“小海”打造现代观光农业,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项目打造特色乡村,注重将泼水节等传统节日与旅游有机融合,聚力形成“特色村寨+特色公园+特色民宿+特色餐饮”一体化的景区新格局。

党建引领,美化生态。海头社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求,以创建“美丽乡村”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标,扛牢生态保护政治责任。结合区域及自然条件优势,大力发展香料烟、玉米、石斛、雪茄烟等产业,引进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带动效应强,推动社区群众共同富裕。

产业反哺,壮大农业。田坡社区坚持规模化、效益化、精细化农业发展道路。一方面引进云南恒冠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八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家现代农业企业到田坡社区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党员带头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党总支+企业+基地+农户”联结发展,“一租二包三分红”使得农民变工人,离土不离乡,就业有出路,收入有来处。以村规民约为抓手,以道德评议育人,全面推进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建设。

资源盘活,推动发展。勐糯社区充分发挥集镇中心优势,全面摸排社区闲置资源,利用社区委员会搬迁契机,出租旧办公楼、闲置铺面等资产,稳定增收8.5万元。同时,大力鼓励村民发展餐饮住宿、百货商店、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目前全社区共有300余户村民从事第三服务业,户均增收3万余元。
项目驱动,稳定增收。丛岗村积极进行扶贫项目申建,依托项目建设驱动集体增收、农户致富。依托上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建设仙人洞游泳池,以租赁经营模式对外承包经营,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0.5万元。依托沪滇合作项目建盖了一个养殖规模200头的肉牛养殖场,村集体自主经营,年底按建档立卡户占五成、合作社占三成、村集体占二成比例分红,2021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40.1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