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茶乡平达
平达:永续山海情,沪滇心相连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08日 16:58 浏览:[] 作者:王晓曈 来源: 打印

上海——平达,相距3000多公里,跨越山海来相聚。三年山海情深,三载心手相牵,2018年11月13日,上海市闵行区浦锦街道与平达乡签订结对帮扶协议,让平达和上海缘从此起,情为此系。一头一尾,一东一西,山眺望着海,海眷恋着山,两地在真挚频繁的交往中结下深厚情谊,用责任和担当携手画出脱贫攻坚同心圆。2021年7月7日,上海闵行区浦锦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孙培龙一行到龙陵县平达乡开展对口帮扶、走访调研活动,实地查看沪滇协作项目,进一步巩固帮扶项目成果,加强指导检查,进而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更大的效能。

实地考察促交流,沪滇协作续新篇

上午,代表团来到安庆村小礼山搬迁点养殖小区,探访沪滇扶贫项目实施后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记录乡亲们对丰收的期盼,感受乡村的美丽蝶变。走进安庆村小礼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养殖小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干净整洁的标准化圈舍。为了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平达乡将产业发展与脱贫摘帽、乡村振兴同谋划,在沪滇协作扶贫项目的鼎力支持下,在小礼山搬迁点修建占地3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圈舍70座,每户建设20平方米的养殖小区,鼓励扶持搬迁群众发展家禽和畜牧养殖,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搬迁群众不仅有了安全舒适的新家,连养猪鸡的圈舍都有了,人畜分离,人居环境干净卫生。

现在走进小礼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处处体现着温馨、和谐、活力的氛围。代表团深深感受到搬迁群众稳稳的幸福,对小礼山搬迁点养殖小区建设及投入使用情况给予充分肯定。

沪滇协作促发展,文明新村换新颜

中午,代表团来到“全国文明村镇”平安社区。在民安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多功能展室,参观了平达乡“智慧党建+社会治理精细化管理云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通过图文展示、视频短片和现场汇报、实地走访等形式,了解平达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查看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的显著变化。

随后,代表团参观了民安园。沪滇扶贫协作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让民安园配套的附属设施功能齐全,有健身步道、活动广场、乡村文化大舞台、党建展室和健身场地以及陀螺竞技场等,安置点的绿化、美化、亮化和水、电、路、有线电视、光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漫步于斑驳古老的石磨步道,看着一排排黛瓦黄墙的楼房,外墙温馨暖黄,屋顶青瓦素雅。宽敞的文化广场旁,休闲廊架藤蔓轻绕,满园弥漫着自然清新的味道。代表团对民安园整洁的环境、良好的公共服务、创新的管理理念给予赞赏。

平安社区党总支书记介绍道:“为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平安社区党总支在民安园搬迁点上办了三件事。一是按照“全面覆盖、长效管理、示范带头、保持常态”的要求,在民安园搬迁点成立了党支部;二是以党建为引领,成立了业主管理委员会,并制定小区安全管理、创建和谐小区、提升人居环境等规章制度;三是通过推行常议事、常学习、常交心、常公开“四常”工作方法,弘扬文明新风、实施移风易俗,提倡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社会风尚。通过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群众自治主体作用,民安园搬迁点群众的人居环境、生产生活、民风家风等得到全面改观,达到了“环境好看、产业能干、事情好办”的良好效果。”

山把海揽进怀里,海将山装在心里。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把它最生动、最优秀的元素,融入这片质朴而生机的土地。从此,也把“上海”这两个字,深深地镌刻在平达人心里,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一份割舍不断的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