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未散,龙江乡蕨叶坝村的青瓦院落已响起筛子的沙沙声。村民杨祖玉将新采收的石斛鲜条铺在筛子上,开启了制作枫斗的第一道工序。近年来,当地农户依托庭院,发展起独具特色的枫斗加工产业,450余名村民用传承数十年的指尖技艺,在自家庭院架起“致富火盆”,去年实现增收250余万元。

每天清晨,农户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从自家种植或是收购来的石斛中挑选出品质好的鲜条,这是制作枫斗的原材料。石斛在当地的自然环境中生长良好,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为高品质枫斗的产出奠定了基础。

在大多数农户的庭院中,火盆、竹钳、剪子等工具整齐排列。石斛鲜条需经烘烤、绕条、加箍、烘烤等7道工序,才能蜕变成金黄卷曲的枫斗。“烘烤环节尤为重要。”。一位有着8年经验的老师傅一边翻动石斛条一边说道。这一步需要农户凭借多年的经验精准控制火候,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枫斗的品质。据村党总支书记鲁兴锡介绍,全村85%的农户通过“老带新”模式掌握核心技艺,户均年增收超1万余元。

蕨叶坝村共种植仿野生石斛480余亩,为枫斗庭院加工提供优质原料。农户们清晨采收鲜条后,利用农闲时间在家加工,庭院里烘烤成形的枫斗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光泽。“这道箍条松紧要精准。”村民濮永菊展示绕条技艺时,手指翻飞如舞,制成的枫斗螺旋整齐,色泽金黄,散发着清香。
如今,这种分散加工的生产模式已初具规模效益。蕨叶坝村党总支书记捧起一把枫斗说:“我们正探索进一步改良传统烘烤工艺,计划搭建更宽的销售路径。”暮色中的农家院落,炭火映照着农户专注的脸庞,石斛条在巧手中流转成型。这座大山里的村落用庭院方寸之地,正谱写着一曲靠山致富的乡村振兴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