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活力龙山
龙山镇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党建引擎”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6日 10:33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乡村振兴”再度成为一个热词。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支部。龙山镇将党支部锻造成为乡村振兴的“指挥部”、“冲锋队”,使其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动真格”

龙山镇坚持党建引领,按照“因地制宜、村企联建、抱团发展”的工作思路,龙山镇党委因地制宜,依托现有资金资源资产,集中统筹谋发展,全力打造了白家寨村休闲观光群、杨梅山村“晚市经济+周末经济”乡村旅游业、集体经济“红色配送”项目、“三红模式”实现“三提升”(红色物业、红色劳务、红色家政实现社区集体经济、社区服务功能、社区治理能力三提升),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抱团发展、优势互补的特色产业链。

通过“1个中心+N个基地”带动,以“党组织+公司+基地+党员+农户”模式运作,形成基地共建,成果共享机制。建设配送中心1个,配套建设冷库1个、仓储间2个、分级分拣车间3个、零售体验店1个、配送车辆4辆,整合沪滇扶贫项目农特产品生产加工线7条。探索“自建基地+认证挂牌基地”的方式,拓宽货源渠道,把牢“源头关”。在核桃坪村、新下寨村等气候条件、土质资源优势突出的村(社区)流转土地50余亩,打造果蔬种植基地,在杨梅山村、横山村等有蔬菜种植传统的村(社区),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订单式采购蔬菜,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激发内生动力。与芒市、保山、大理大型蔬菜集散中心的大户签订合作协议,订单式采购。有效保障了蔬菜的货源、质量和价格,促进绿色蔬菜配送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打造绿色有机食品牌,使“菜园子”直通“菜篮子”,产业发展遍地开花。

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精提升”

龙山镇党委聚焦美丽乡村建设。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抓手,着力破解“干部干、群众看”难题,坚持“支部领航、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党总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广泛倾听村民意见,因地制宜建设合乎本村村情且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

在白家寨村打造“花海”靓村庄。充分发动安置点群众,利用户蚌安置点30余亩闲置集体土地播撒乒乓菊、薰衣草、石竹花、勋章菊等10余种花卉,打造“时光花里”花海。群众自愿投工投劳2000多个,捐赠金竹、龙竹共计1500余棵,栽种石榴树苗600棵、咳哩佬树苗200棵,用竹子编制门前花台和闲置地基围栏篱笆2000多米,在闲置地基和部分空余场地播撒花籽3000多平方米,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以前无人问津的“荒坡”蝶变为让人眼前一亮的“花海”。

在杨梅山村打造“新村花园”,通过村“两委”包片挂排、排长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方式,以党员带头,发动群众积极性,捐款捐物、投工投劳,对安置点20余亩空闲场地进行绿化美化,集中打造一块花园、一面花墙、一条灯光走廊的旅游打卡景点,实现“一排一片、一片一景”的新村面貌。

精准培训打造乡村振兴“领头雁”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龙山镇树牢人才推进乡村振兴的理念,实施“领头雁”工程,建立青年人才党支部,将镇、村年轻后备干部、党建助理员、优秀青年农民党员40人纳入青年人才党支部,由镇党委进行直接培养,推进人才振兴工作。扎实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农业技术培训,通过把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把课堂搬到农民的家门口,把科技送到千家万户,让农业教育与广大农民“零距离”接触,使教学培训工作更加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互融共进,不断汇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切实把振兴“蓝图”变成现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