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骗保是侵蚀医保基金的“大老虎”,小病大治则是浪费医保基金的“小苍蝇”,苍蝇多不打不拍,就会发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现象。龙陵县聚焦小病大治现象,会诊开出经办机构“管”、医疗机构“控”、参保人员“督”的“处方单”,有效控制不合理费用增长,节约了基金、惠及了群众。
经办机构“管”。一是制文件定标准。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患者管理的通知》,明确住院指征,对标对表,杜绝无病施治、小病大治、大病久治。与全县17家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全面推行“业务经办人员初审、稽核人员复审、分管领导终审”的“三审”基金审签制度,及时跟踪资金兑付,确保患者次月能够领取垫付资金。二是常督查找问题。围绕降低住院标准、小病大治、套餐式检查、分解住院、重复收费、虚列药品费用等核查重点,定期不定期到县、乡、村医药机构进行督促检查,采取实地督查、随机抽查、单据审查、智能核查、大额病例必查“五查”模式,全方位把好基金拨付、使用关口,对存在问题现场反馈、限时整改。三是抓处置做震慑。组织开展“打击欺诈骗保 维护基金安全”集中宣传月活动,推行举报奖励制度。目前,共扣减医药机构多收费用14万多元。
医药机构“控”。一是“门诊+问诊”把源头。坚持“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能门诊不住院”原则,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全方位询问身体状况、反应症状、个人意愿,综合会诊情况,不以患者要求为导向,实际开具处方单,严格把好是否需要住院关口。二是“引导+劝导”识病情。针对部分群众无病住院、小病大治等情况,采取交心谈心方式,告知病情病因,不缩小更不夸大,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对达不到住院指征的一律不收入住院;针对偶尔做不通思想工作,出现吵、闹现象而收入院的个例情况,采取收入院后仅给予简单的安慰式治疗,不做特殊治疗处理,并在后续治疗中及时劝导出院。三是“因人施治+合理治疗”促康复。定期跟踪患者就医就诊情况变化,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因人施治。坚持有什么病用什么药、合理治疗的原则,严禁辅助用药、辅助检查,控制不合理费用增长,减轻患者负担,有效避免过度治疗、过度检查。
参保人员“督”。一是普及健康知识。加强对群众健康意识的宣传培训,通过讲座、会议、发放宣传单等,让群众明白“是药三分毒”、经常用抗生素、激素,会产生抗病、骨质疏松、高血压等一系列后发因素,着力解决“生病就要住院”的错误思想。二是加强相互监督。医保基金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救命钱”,围绕“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要求,参保人员认真落实分级诊疗转诊转院制度,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形成惯例,把更多的患者留在基层、留在县内,有力确保基金“保基本、可持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