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市委书记赵德光邀请,大连理工大学抽调专业骨干组成保山市“园中园”产业聚集发展新模式课题研究小组,寒假期间对保山“园中园”进行实地调研,充分发挥学校科研优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出实招、献良策。市工信委主任刘志胡,龙陵县委书记段忠华、县长杨邵燕、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维用、副县长张涛等领导陪同调研。
课题组先后参观了保山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万亩湿地——清华海”、永昌阁、保山一中(新校区),全面了解了保山市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对保山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中的突出地位有了清晰的认识。
课题组在实地勘察保山工贸园区和保山硅基产业园——龙陵园中园时,召开了座谈会,就保山“园中园”产业聚集新模式的由来、发展和建设等情况进行了交流。课题组认为当前保山举全市之力打造千亿元产业园区——保山工贸园区的新模式符合保山实际,有利于产业集聚,集中政府财力培育产业集群,避免了园区的分散布局、无序竞争;有利于充分依托主城区的城市功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有利于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飞地”,增加区县财力,促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激发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提高行政效率。“园中园”模式不但对中西部地区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对东部地区化解产能过剩,实现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调研期间,市委书记赵德光,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朱宏春,市政协主席董礼书,副市长李宗华等领导先后与课题组就“园中园”产业聚集新模式的研究进行了探讨,对课题的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经过调研,课题组认为大连理工大学与保山市共同开展“园中园”模式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库作用,为各县(市区)、保山市和云南省完善园区规划与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有利于为招商引资提供信息支持,利用大学资源加快相关企业与项目落地;有利于为企业投资保山提供咨询服务,为东部地区龙头企业梯度转移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保山“园中园”等生动案例,深化理论研究,促进保山经验的推广,促进学校产业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利于推动大连理工大学与龙陵县及保山市的深入合作,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平台与载体,丰富教育部滇西对口帮扶的工作内容,探索新的对口帮扶模式。(刘光富 整理)
新闻链接:
国家定点扶贫工作从1986年开始,2012年11月包括教育部在内的中央八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确定了新一轮定点扶贫结对关系,第一次实现了定点扶贫对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为此,教育部和云南省特别制定了《加快滇西边境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共同推进计划 (2012-2017)》,教育部对直属大学全面动员,协调了44所大学承担了帮扶任务,确定了16所部属大学定点扶贫滇西边境山区。我校承担了定点扶贫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任务。从2013年起学校先后选派王晓光、王志伟、张涛三位同志到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挂职锻炼。学校领导对定点扶贫龙陵县工作高度重视,2013年4月,学校召开定点扶贫云南省龙陵县专题工作会议,制订了相关帮扶措施。2013年9月校县双方在龙陵县签订《大连理工大学—云南省龙陵县对口扶贫框架协议》,学校定点帮扶工作全面启动。
自结对帮扶以来,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对龙陵县的教育、干部培训、招商引资、科学技术研究、校园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支持和帮助,积极推动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化了校地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