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防震减灾
地震预警的盲区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22日 14:47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

地震预警可不是万能的哦!除了可能的误判、漏判之外,它还有天生的盲区缺陷......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而地震波最快的传播速度为每秒六七千米,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显然慢得多。当强震发生后,在震中附近的地震仪(假如在唐山市)首先收到了地震波,这时立刻用电子信号向远处地区(如天津市)发出警报,于是地震波还没有到达(唐山市距天津市120千米,地震波约20秒后才能到达),被预警城市(天津市)就知道发生了大地震,可立即拉响警笛或采取切断电源、关闭气阀等措施,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理论上,距离震中50千米的地区,会在地震波袭击到来之前约8秒收到预警信息,而110~130千米的地区则最多有约20秒的预警时间。一般来说,地震预警系统只对距离震中50~200千米范围内的地区有效。对于50千米以内的地区,预警时间太短而来不及响应,这就是所谓的地震预警盲区。而对于200千米以外的地区,地震影响程度可能很低,产生的破坏不严重,发出预警信息已经没有价值了。

因为这个盲区的存在,真正起作用的地震预警传感器一定不是设置在您的身边,对于学校、机关进行地震预警,需要做的是安装接收预警系统传来的信息并发出警报的装置,如果只靠设置在校内或者楼里的什么设备就说可以直接预警地震,那绝对是骗人或者偷换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