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走进勐糯镇,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一个个小坝子,依山而造的一块块梯田果香流蜜、绿秧绣地,一条条水泥铺筑的生产路和灌溉沟渠纵横交错,将勐糯切割成排灌设施纵横交错、公路四通八达的绿色经济区。
在勐糯东山上,一块块梯田里的褚橙长势茂盛,杨开和正在地里给褚橙施生态肥。杨开和是勐糯镇田坡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世代以劳作为生。2014年,龙陵县引进云南恒冠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勐糯镇建设3万亩褚橙基地项目,项目区通过土地整治,土地平整了,道路硬化了,浇灌通畅了,种植结构得到优化。杨开和将自家的30亩土地流转给公司,公司又聘用他们成为农业工人,并且建立了产业反哺机制,以管理果园农户年度管理总收入为基数提取15%作为反哺基金,土地出租户每年每亩可获得600元至750元收益,每年每亩提取60元至75元作为土地流转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构建起“一租二包三分红”、企业、农户、村(社区)集体“三受益”经营机制。
恒冠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龙陵分公司经理郭家贤介绍:“整体来说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工程为我们公司平整土地1000多亩,对我们来说,土地利用率就比较高,还有另外一块就是我们的水利管网建设,对我们公司灌溉水的调节和水源就有了一个相应的保证,第三一个就是我们机耕路的铺设,对生产操作,以后的采果,和农户出行带来了便利,整体来说,这个项目落户在我们褚橙公司这,对我们的基础建设,对我们的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015年,田坡社区居民每户向公司流转土地5亩至50亩不等,土地流转户有的被招收进褚橙基地管理褚橙、有的被招收到生态肥厂当工人或干零工,每家有1至2人在基地就业,每人每月收入2000元至5000元不等,土地流转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勐糯镇田坡村田坡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开和:“像我的来讲,给我的地租一年有1万多,现在我又帮他们管理着2000多棵褚橙,一年收入有4万多元。总体来讲是要比过去种甘蔗好得多的,不用担什么风险,也没有什么成本”。
勐糯镇田坡村青树一组村民范富昌:“通过褚橙公司,我有这三笔收入,一笔是流转土地的,另外一笔是我管着2680棵(褚橙),又是(褚橙)挂果以后,5年(后)的提成,是会达到10万元左右,在褚橙公司的带动下,农民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工程、优化种植结构,随着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勐糯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昔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大旱不减产,小旱保丰收。广大群众增产增收,激活了干旱山区群众劳动致富的积极性。
勐糯镇田坡村青树一组村民范富昌:“处处都是水浇地,一个是保护了自然环境的生态,二一个让我们农民的经济发展大大提高,天天有事干,天天不用急着没有钱用,收入很可观,家家都买得起轿车,一年10多万钱,现在我也想向这个目标发展”。
一层层梯田,一个个蓄水池、小水窖,一条条灌溉沟渠和机耕路,把勐糯农民的致富梦想变成真。当地农民依托龙头公司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梯田+科技+经济林果”和“梯田+土地流转+经济林木”成为土地整治后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玉米、甘蔗等传统农作物被柑橘、坚果、核桃等经济林果所替代,勐糯的百姓看到了新的发展前景。
飞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荣庆:“通过土地平整以后,我们引进了构树产业,我们主要是用建档立卡户来对构树进行管理,以50亩一个单元承包给建档立卡户来管理,每个月的管理费用每亩是18元,计算下来建档立卡户在管理上的收入也就在2万多块左右,另外一方面是在土地流转上,农户能够腾出劳力,去做别的打工等赚钱的方式,在自己的土地上也得到了收入的保证,也就是能够给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
过去,“耕地滚了牛”这个来自当地群众看似夸张的俗语真实地道出了木城山高坡陡的地貌。正因为如此,这里的粮食收成往往是“种一偏坡,收一背箩”,艰难的生产条件制约着当地的发展,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为木城百姓带来了福音。
木城乡乌木寨村大青树组村民杨兆福:“现在改后把土地的面积变大了,它的土地就深厚、就肥沃,甘蔗产量也好,包谷产量也好,现在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左右。”
木城乡乌木寨村大青树组建档立卡户陈昌:“土地整治项目帮我们解决了农户的生产生活用水,沟渠这些都整好,让我们以后种作物不缺水,还有在光坡包包头的制高点,以前根本放不上水的地方,现在已经有水池,还有管网也埋好了,水龙头了、路了,对我们农户帮助非常大。”
通过实施勐糯、木城等2个乡镇土地整治项目,提高了劳动生产力,解决就业人口150人,惠及项目区总人口1515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5户,275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