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中午12:00,龙陵县龙江乡傣族民间体育花棍技艺汇报演出,在弄岗社区葛根寨小组活动场所举行。来自全村的21名民间艺人参加了表演,同时弄岗社区特邀硝塘社区文艺队参加了此次汇报演出,为演出助力添彩。刚柔并济、节奏鲜明的傣族花棍,充分展现了傣族同胞的热情和勇敢,也让现场观众深切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龙江乡傣族民间体育花棍是保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龙江傣族的挚爱,其作为一项民间武术活动,流传至今已近五百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当地民族团结和友谊的增强,龙江傣族花棍逐渐演变为了一种武术表演。傣族花棍分棍柄、棍身和棍锋,傣族花棍的演练形式有单人演练,双人对打演练和群体演练;招式分挑、横劈、直劈,左右侧击和反身后劈等;步伐有弓步、马步和滑步;套路主要有“小四门”、“猴子背棍”、“孔雀展翅”、“双梅花”、“豹拳”等8套。
在汇报演出之前,来自全村的21名民间艺人经过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肖太强七天的全程指导,已经“熟练”掌握了龙江乡傣族民间体育花棍的“棍法和套路”,即将成为“文化继承人”。
活动中,参加表演的基层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们纷纷登台“亮绝活”,展示了龙江乡傣族民间体育花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非遗传承人们把傣族花棍演绎得不仅具有歌舞娱乐的性质又有健身防卫的功能,精彩的展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声声喝彩。硝塘社区文艺队准备的舞蹈动作丰富,技巧性强,舞姿大开大合、灵活而优美;舞者之间配合默契、节奏明快,将汇报会演出引入高潮。
龙江乡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主任表示,“汇报演出非常精彩、也很有特色。我们是边疆多民族的地方,大家各有各的特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大家传承下去。”
龙江乡傣族民间体育花棍历史悠久,承载着民族的创造力和灵感,傣族花棍不但显示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和独到的艺术风格,并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独特而重要的文化价值。此次汇报演出不仅增加了群众对龙江乡傣族民间体育花棍的喜爱,同时也传承了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交流,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对助推和谐社会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