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根石斛,长成了致富的“宝贝”
在龙陵县的许多村寨,村民们都靠石斛走上了致富路。龙山镇尹兆场社区的村民段生啟,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跟石斛“结缘”。那时,看到有外地商人到村里收购野生石斛,价钱不错,段生啟就开始到深山里寻找野生石斛带回家栽种,一年年积攒下来,移栽的石斛越来越多,林荫下、糟木桩上的石斛每年都会为段生啟一家带来一些收入。
尝到石斛的“甜头”后,段生啟开始甩开膀子大种石斛。现在的段生啟不仅因为“石斛”淘到了“金”,还和寨子里的斛农们一起成立了龙头企业,加入了专业合作社。他们在坚守好石斛产业的同时,开始向着更广阔的天地迈进。如今,走进他们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只见重楼、黄精、三七、八角莲、冰球子、菊花等长势正好,陡峭的偏坡苗圃基地上,密密麻麻的石斛种苗迎着春风尽情生长,不久又将有一大批种苗发往外地。
在龙陵,一根根石斛开辟了助农增收的渠道,在致富的道路上立下了“汗马功劳”。据悉,龙陵石斛已经成功带动1.2万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助力建档立卡贫困户2564户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一颗颗枫斗,扭出了别样的“和谐”
过了石斛鲜条采收季,龙陵斛农便以另一种方式从石斛身上“生财”——加工枫斗。
连日来,每天清晨吃过早饭,龙陵县绕廊社区的妇女们又来到了合作社,在枫斗加工大户黄芬彩的组织带领下,围着一盆炭火、一把筛子,在一把钳子、一个个夹子的辅助下,一根根石斛就变成了一个个紧实的枫斗。
谈到如何成为枫斗加工大户,黄芬彩感慨地说:“在龙陵县组织开展枫斗加工培训时,枫斗加工的老师们就进村入户开展动员,手把手地开展教学培训,那时,我还抱着观望和凑数的心态。因为我们都没发过石斛财,做枫斗更不用说。”黄芬彩记得,当时班里来了38个学员,学着学着一个个都打了“退堂鼓”,只剩下她一人。在听说黄芬彩也开始动摇后,老师去到了她家,反复做黄芬彩的思想工作,并留给她100斤石斛让她在家学着做。随后,老师又带黄芬彩到龙陵县城,认真地教她,陪她练习,才坚定了黄芬彩的信心。
聊天中,黄芬彩的电话又响了,外地客商来催货,希望黄芬彩尽快发出之前预定的紫皮石斛枫斗。挂断电话后,黄芬彩忙着给刚刚加工好的枫斗“抛光”。随着火花腾起,须臾功夫,一颗颗毛茸茸的枫斗“华丽转身”,变得光滑起来。“你们看,这样的枫斗,一根石斛就做一颗枫斗,又大又紧致,放在手心里都感到沉甸甸的!这就是我们的加工特色,客商们都很喜欢。”黄芬彩高兴地说。
在龙陵的村村寨寨,都有从事枫斗加工的妇女身影。她们中,有的自己家种着石斛,加工着枫斗,石斛鲜条价格好就卖鲜条,鲜条的价格不理想,就自己加工成枫斗再出售,很好地规避了风险,也获得了更多的收入。还有的人家,不仅加工自己种植的石斛,还和其他斛农收购石斛来加工,实现了积少成多、由小到大的稳健发展;有的人家栽种太多,自己加工不过来,又找人来加工……大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发着“石斛财”。
一步步发展,绽放出石斛的“芬芳”
在一个个斛农家庭脱贫致富的背后,离不开全县的规划发展。在石斛的发展过程中,龙陵县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扣“深耕产业沃土、厚植惠民福祉”思路,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协会推动、部门联动、共同推进”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走好“政府+协会+组织”基础路、走稳“财政+金融+项目”精准路、走实“质量+品牌+市场”创新路、走顺“研发+培训+标准”长效路这四条路子,着力做大做强石斛绿色生态品牌,实现了全县石斛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如今,龙陵已经成为全国石斛生产第一县,先后获得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滋养文化示范基地、中国石斛产业发展联盟会员单位、中国紫皮石斛之乡、云药之乡等称号。
据悉,龙陵石斛鲜销占40%、加工占60%。鲜销主要满足食用、康养消费市场,年实现消费额1.2亿元以上。加工初级产品以石斛枫斗、干条、干花为主,精深产品以石斛原液、冻干粉、精片、石斛酒、保健品系列为主,产品销往省内市场、国内一二线城市,年实现销售量1063.5吨,销售额3.95亿元,在全省县(区)排列首位。石斛观赏花卉发展势头强劲,实现销售额达2540万元。目前,龙陵石斛种植、加工、流通、销售、餐饮、康养、观赏等产业链不断拓展,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态势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