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42-5-/2022-1101005 发布机构 龙陵县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龙政办发 发布日期 2022-11-01
文号 龙政办发〔2022〕66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其他
龙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陵县“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县直有关单位:

《龙陵县“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龙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0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龙陵县“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

 

 

龙陵县人民政府

2022年10月

 

 

目 录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5

(一)发展基础6

(二)“十四五”期间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 10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11

(一)指导思想11

(二)基本原则11

(三)发展目标12

三、主要工作任务14

(一)健全完善全县防震减灾领导体系14

(二)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升14

(三)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提升15

(四)地震应急服务能力提升16

(五)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17

(六)防震减灾人才队伍能力提升18

四、重点项目19

(一)地震监测站网升级工程19

(二)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项目19

(三)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项目20

(四)地震应急备震体系建设项目20

(五)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与推广工程20

(六)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项目21

五、保障措施21

(一)加强组织领导21

(二)强化法治保障21

(三)完善投入机制22

(四)规范项目运行22

(五)开展检查评估22

(六)统筹协调发展23

“十四五”时期龙陵防震减灾主要指标 24

防震减灾是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社会和谐。“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第一个五年。实施“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全面推进新时代龙陵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实现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的必由之路,是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的必然要求,为促进龙陵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动龙陵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纲要(2019—2035年)》《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云政办发〔2021〕53号)《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山市“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的通知》(保政办发〔2021〕39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龙陵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指导全县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为重点专项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三五”期间,全县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升,科技创新驱动更加有力,公众防震减灾素质普遍提高,防震减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发展基础

1.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及时调整充实《龙陵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将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是每年至少召开1次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专题会议,总结上一年工作存在的不足,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与各乡镇签订《龙陵县防震减灾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形成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格局。二是切实抓好工作落实。龙陵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印发《龙陵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职责,各乡镇、县直各有关单位,抓好工作落实,形成“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挂钩乡镇制度”。三是成立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总指挥长,分管地震工作副县长任前方指挥长,县应急管理局局长、县地震局局长担任前方副指挥长。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县应急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和县地震局副局长同时兼任。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定期或不定期对10个乡镇防震减灾应急准备工作进行突击检查。四是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全县“十三五”规划,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建设审批程序。

2.加强地震监测预报管理,完成震情跟踪工作

(1)强化基础保障。做好邦腊掌地震观测站的用电、用水、通讯等保障工作,强化对强震动观测台站的日常管理维护,观测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观测业务正常有序开展,确保新建的5个自动水温观测点运行正常。截至目前,没有出现停测和不及时上报观测数据的情况,出色完成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任务。

(2)密切与上级部门的协作。一是“十三五”期间,省市县地震部门及有关部门,共同完成了《云南龙陵邦腊掌水氡观测报告》的编撰工作。二是每年安排业务人员参加省市地震系统组织的各类培训和观测质量评比工作。三是结合我县防震减灾实际,制定震情跟踪方案并完善有关制度,坚持周会商和月会商制度,每年完成《震情分析》10期、《震情会商》40期和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十三五”期间没有发生地震谣言事件。四是配合省地震局完成了象达镇勐蚌、龙新乡雪山、勐糯镇大寨3个基准测震台的建设工作。

(3)严格震情监测值班制度。值班人员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和领导带班值守,实时监测,每周一前上报异常情况。

3.树立“预防第一”思想,地震灾害预防能力进一步加强

(1)扎实做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抗震设防烈度要求。一是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按照《中国地震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清理规范第一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有关要求的通知》(中震防发〔2015〕59号)文件要求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或地震环境专题研究、地震动参数专题研究。二是抓好辖区内建设工程隔震减震技术的宣传和运用,目前已有2家单位运用龙陵县隔震减震技术。“十三五”期间共为120个建设工程办理了抗震设防审核意见。

(2)进一步完善全县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县城设置了5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体育休闲广场、龙山湖公园、龙陵一中、龙陵职业中学、西山坡公园),占地约500亩,能容纳5万人应急使用;县直各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结合实际,制作地震应急疏散示意图,明确临时避难场所,并组织人员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完成主要通道的标识工作,并加强日常管理,确保应急能用。

(3)加强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十三五”期间坚持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作为防震减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以“5.12”防灾减灾日、“5.29”龙陵大地震纪念日、学校开设防震减灾知识课、举行较大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等为契机,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六进”活动,组织地震知识宣传、讲座和现场咨询活动,切实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全民防震减灾意识;积极联合应急、司法等部门,在县城东卡、农贸市场、体育广场、联系村开展地震知识宣传、讲座和现场咨询活动每年5次,发放地震应急准备与震时自救互救知识等宣传资料累计8万余份。二是加大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培训。制定印发《龙陵县2020年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并邀请国家地震局、省地震局专家到龙陵开设讲座,为全县干部职工培训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培训人员达1000余人,培训效果明显。三是巩固发挥好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点的作用。创建乡镇科普示范点2个,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所,持续巩固发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点的作用。四是加大对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确保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正常开展。

4.强化责任落实,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更加充分

(1)修改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切实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结合自身实际,认真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和地震应急工作方案,并加强学习和演练;及时调整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健全完善有关制度,确保地震应急高效有序,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2)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一是组建并充实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县级应急救援队伍14支,并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开展培训;组建乡镇应急队伍10支、村(社区)应急队伍121支,累计救援队伍总人数4500余人。二是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在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的统筹安排部署下,分别组织开展了龙新乡绕廊村6.0级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暨直升机救援启动仪式活动和碧寨乡梨树坪村5.8级地震应急综合实战演练,参演人数达6500余人,规模宏大、贴近实战、效果明显。并且不断加强各部门、各行业应急演练工作,多次组织大型应急演练,每年平均开展300场次,累计参加演练人数达20000余人次,达到了熟悉预案、锻炼队伍、提高防震减灾能力目的。三是组织开展“地震救援第一响应人”培训,组织10个乡镇、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共46人参加培训,提升了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和防震减灾处突能力。

(3)部门协作,完善救援物资储备。一是有效运用互联互通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和灾情速报技术系统,发挥好地震信息应急传输的作用。二是认真落实地震应急物资储备要求,并建立相应的调配机制,县财政每年预备应急救灾资金300万元,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及时补库,确保储备物资数量充足。

5.加强宣传动员,群测群防工作取得新成绩

修改完善了《群测群防》工作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和充实“三网一员”队伍建设,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对各级各部门的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观测员进行培训。在10个乡镇建立地下水宏观观测点26个,由地震局人员定期开展定点监测,加强基础数据样本采集,扩大监测面,让宏观观测更全面,数据更加可靠,作用更加明显。

(二)“十四五”期间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做好“十四五”防震减灾工作意义重大。

1.地震形势依然严峻。龙陵位于怒江大断裂以西的滇西地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新构造单元。是喜马拉雅地震带向南拐弯后的南延部分,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接触带的东侧。在印度洋板块向北推挤作用下,该区域构造运动强烈,是地震的多发地带。

2.防震减灾工作面临新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震灾害已由单一化的自然灾害转变为综合的社会灾害,高层建筑、铁路、桥梁、水库等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遭受地震破坏后,存在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危险;城市老旧小区、农村民居房屋不设防的现状仍然存在,防震减灾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

3.新时期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新要求。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防震减灾工作对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保障作用更加明显。如何有效提升防震减灾工作时效性和预见性,推进防震减灾事业有序发展,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的危害,成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和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为促进龙陵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动龙陵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防震减灾事业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安全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党对防震减灾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健全完善防震减灾工作体制机制,有效动员全社会积极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

2.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筑牢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意识,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努力提升地震灾害风险综合防范能力,全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地震安全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减轻地震灾害。

3.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把握县情,强化地震灾害风险管理,围绕关口前移和主动防御,完善措施,压实责任,筑牢震灾预防之基,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风险综合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

4.坚持改革创新。聚焦龙陵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关键问题,重点突破制约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的瓶颈问题,紧密结合龙陵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新防震减灾发展思路和举措,突出龙陵防震减灾特色,推动新时代龙陵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

5.坚持稳步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要结合县情和震情实际,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加强与省级、市级防震减灾规划及县级防震减灾规划的衔接,树立“一盘棋”的大局观念;适应全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整体要求,在防震减灾建设项目设计发展重点上,做到省市县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初步形成以监测智能、防治精细、服务高效、科技先进、管理科学为标志的新时代龙陵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和地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进一步提升,“防大震、减大灾、抗大震、救大灾”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地震预警工程工作取得新突破。

建设龙陵现代化地震监测预测预警体系,全县地震监测能力达1.4级,实现全县震后秒级地震应急信息发布能力,地震烈度分钟级速报能力;完善地震预测会商制度,夯实和发展前兆监测基础,提高监测水平。

地震应急救援服务响应迅速,保障有力,地震应急响应保障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协同高效的震情灾情紧急快报体系,地震应急响应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技术支撑能力得以提升,应急响应服务产品产出快速有效。

初步形成全社会共同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格局,构建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业务框架,完成全县地震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地震易发期、城乡房屋设施加固,实现全县重大建设工程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全覆盖、高烈度区城乡抗震能力大幅提升,地震灾害风险显著。

初步建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防震减灾体制机制,防震减灾政策制度、标准体系和规划体系更加健全,依法治理体系科学规范、运行高效,责任分工机制和共享共治机制基本建立,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机制更加有力,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地震灾害防治局面基本形成,防震减灾、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建设供需对接、便捷智能的综合性防震减灾服务平台,提供高质量防震减灾公共产品、服务产品,有效服务龙陵重大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县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质进一步提高。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健全完善全县防震减灾领导体系

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沟通协调,明确职责,提高合作水平;做好龙陵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实现应急信息全面汇聚、上传下达,提升协同会商、专题研判、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等支撑能力;指导乡镇开展防震减灾工作,落实防震减灾主体责任,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

(二)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升

1.强化基础保障。龙陵县邦腊掌综合观测站数据映震效果明显,为确保观测台站正常运行,数据真实可靠,县地震局全面做好邦腊掌地震观测站的用电、用水、通讯等保障工作,进一步强化对强震动观测台站的日常管理维护。

2.完善和拓展前兆台网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县、乡、村、组四级“三网一员”等地震宏观监测网络体系,形成开放、合作、共享的预测预报业务运行机制,运用地震预测新技术、新方法,提升地震预测预报科学水平。完善震情会商制度,加强地震预测研究,制定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实施方案,快速落实地震宏微观异常。增加台网密度,完成标准化和信息化技术升级改造。加大观测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最大限度降低城市建设对观测环境影响。

3.提升地震预报研究水平。优化地震长、中、短、临预报业务,健全完善地震趋势预测、危险区判定和短、临预报指标体系,探索建立基于预测指标体系的地震综合概率预测、业务能力建设、震情业务分析台网系统、扩建地震预报速报业务处理系统,加强震情跟踪,进一步完善震情会商机制和地震会商技术系统,构建并完善地震预测评价体系,力争做到中期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短、临预报有所突破。

(三)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提升

1.摸清风险底数。构建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责任分工体系和社会参与机制。实施全县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作,查清地震灾害危险源与风险源,摸清地震灾害风险底。

2.加强抗震设防。深化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管理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放管服”改革,明确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强化监管,构建权责明晰,科学有效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体系,强化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成果应用,推进全县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加固工作;推广和运用减隔震的抗震新技术,重点区域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重大项目,开展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不断增强城市地震灾害风险综合防御能力。

3.强化社会管理。健全防震减灾制度体系,完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明确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的职责;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加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提升地震应急业务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与应急工作有机结合,依法全面履行防震减灾法定职责,依托“互联网+监管”等平台,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依法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健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众等依法有序参与防震减灾协同工作机制,依法引导和规范全社会参与防震减灾协同工作。

(四)地震应急服务能力提升

1.强化应急准备工作管理。强化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运行管理,完善联席会议制度,修改并完善《龙陵县地震应急预案》《龙陵县地震应急处置方案》,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和任务,优化应急响应工作职责和应急响应流程,提升县、乡两级应急反应处置能力,指导各部门、各行业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升社会公众应急避险技能。

2.健全地震现场工作管理体系。强化现场工作队地震灾害现场调查和评估管理机制,组建县地震现场工作队,配备现代化专业设备,加大队伍建设,培训、提升地震现场工作队业务技能和快速响应能力。

3.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推动完成县级物资储备库的建设任务;加大乡镇救灾物资储备点建设力度,制定与人口,激素和自然灾害频发类型相结合的抗救灾物资分级储备财政投入标准和政策落实县、乡救灾物资储备责任统筹采用集中与分散方式,优先在位持偏远、交通不便的乡镇建立物资储备点,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需求;建立协议储备机制,加强基层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和吊吊运能力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物资调运方案,完善跨部门、跨区域、军地间应急联动合作模式,确保重特大地震发生后,救灾物资能够第一时间运达灾区,及时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4.完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科学规划建设城乡应急避难场所,提高应急避难场所覆盖率,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在自然灾害多发典型乡镇新建或改扩建高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在城市绿地,广场等开阔地带设置应急疏散通道,应急避难设施,拓展城市临时地震应急避险空间,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调查,形成应急避难场所数据库。

(五)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1.构建服务体系。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部门协作,鼓励社会参与,形成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合力;建设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技术系统。

2.增强服务供给。不断丰富公共服务产品,拓宽公共服务领域,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目标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智能化、精准化、常态化;充分利用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应急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APP等手段,建设立体化传播网络和个性化接收终端,实现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均等化。拓展地震预警行业应用,为大型桥梁、水库大坝、油气管线、危化企业等用户提供预警信息。

3.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创建。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加强龙陵县辖区内部门和单位示范创建工作的管理,指导和帮助乡镇、学校、社区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创建工作,构建国家、省、市、县、乡五级防震减灾示范创建工作体系;通过示范带动,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应急避险知识技能,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4.加强科普普及。强化群众的防震减灾责任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防震减灾事业;积极推进防震减灾知识“六进”活动,扩大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全面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建设创新科普创作和传播机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经常性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扩大覆盖面,巩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的社会效果。

(六)防震减灾人才队伍能力提升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根据全县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和人才结构现状,立足防震减灾工作需要,建设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改善队伍总体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支持开展防震减灾基础课题研究,提升防震减灾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注重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培养和锻炼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精干高效,能够胜任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防震减灾工作队伍,为防震减灾事业可持续发展和“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四、重点项目

(一)地震监测站网升级工程

改造邦腊掌地震监测站,建设地震监测预报业务分析保障系统,提升地震监测预报预警核心业务处理能力,形成布局科学、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流程集约、协同高效的地震监测台(站)网体系,实现地震观测的自动化、技术装备的现代化、业务应用的智能化。为震情趋势研判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二)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项目

通过开展全县区域内的地震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地震灾害重点隐患评估、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的三个方面内容的风险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区域内的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情况,形成龙陵县地震灾害风险情况底册数据库和有关地震灾害风险图、活动断层避让图、房屋加固优先级区划图、地震灾害重点隐患区划图等专业图件,客观认识全县地震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全面掌握重点区域灾害点分布,在此基础上开展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为有效开展地震灾害防治和应急准备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地震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三)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项目

以龙陵县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为基础,协调推进全县区域地震易发区房屋加固工程,对区域内居民小区、学校、医院、农村民居以及重要交通生命线、电力、电信网络、水库大坝、危化品仓库、重要军事设施未达到抗震要求的设施,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抗震设防要求标准,进行抗震鉴定、评估和加固工作,全面提升全县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能力;大幅削减地震灾害风险隐患,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地震应急备震体系建设项目

结合现有救灾物资储备规划,推动县、乡救灾物资仓库标准化建设,在偏远,交通不便的乡镇建设本级救援必要的救灾物资储备点,按照《城镇应急避难场所通用技术要求》(GBT35624—2017)推动乡村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组建地震现场工作队,购置一定数量的地震现场工作队伍专业技术装备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在突发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现场调查、灾情速报、灾害损失评估、地震科学考察等专项工作顺利开展,为县抗震救灾指挥部震时应急救援、科学指挥、快速决策提供依据。

(五)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与推广工程

开展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与推广工程,采取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合作共建的方式,在全县153所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安装地震预警终端设备;针对我县危化企业、水库和人员密集场所,安装地震预警和地震烈度终端设备,建设快速通道,提高县突发地震事件的应急应对能力,争取在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做出有减灾实效的预警服务。

(六)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构建震前综合防御、震后应急响应、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链条防震减灾决策服务体系,面向交通、通讯、能源等重点和特殊领域的多元化防震减灾专业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公众的科普宣传,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科普作品研发与培训宣传等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面向重要活动、重大战略、国防安全等特殊需求,提供地震背景、应急处置措施、舆情监控等专项服务,建设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专业服务、专项服务四类公共服务产品链,建成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集约化、便捷化、智能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全面领导。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规划的纵向衔接并组织实施。健全目标导向管理机制,发挥防震减灾有关行业、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明确规划指标,落实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细化措施,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完成。

(二)强化法治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地震预报管理条例》《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等法律法规标准,将防震减灾规划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建立有效的防震行政执法管理和监督体制,规范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加大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依法规范全社会防震减灾活动,保证全县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工作的健康开展。

(三)完善投入机制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多元化的防震减灾事业投入体系。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要不断加大对防震减灾事业投入力度,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

(四)规范项目运行

严格执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定,按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的要求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重点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主要设备采购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按照公开、公正、公平诚信原则,实行公开招标。项目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严格管理,建立重点建设项目信息统计,资金运行,跟踪管理,协调督查等制度,确保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五)开展检查评估

建立健全检查评估制度,开展规划实施跟踪考核。制定科学的规划实施体系和评价标准,组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价工作,加强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估结果的运用,推动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六)统筹协调发展

强化行业内外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加强部门行业规划横向衔接,确保全县有关规划总体目标一致,各有侧重、协调互补;建立防震减灾有关行业信息共享与合作机制,实现行业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基本业务、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领域协同发展,激发事业发展活力。

附件:“十四五”时期龙陵防震减灾主要指标

附件

“十四五”时期龙陵防震减灾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内容

预期值

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地震监测水平

县域内地震监测能力达1.4级,建成覆盖全县所有乡镇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

地震速报预警

水平

震后1分钟左右,实现全县2.8级以上地震基本参数自动速报,5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初报,15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重点区域灾害性地震灾害发生后10秒内发布预警信息,重点区域公众覆盖率不低于80%,其他区域不低于60%。

地震预报水平

优化地震长、中、短、临预报业务,5.0级以上地震,超过40%发生在年度地震重点危险期内,力争做到中期预保准确率不断提高,短临预报有所突破。

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风险普查和隐患排查覆盖率

10个乡镇全覆盖。

1:25万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覆盖面积

100%

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设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覆盖率

100%

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地震应急响应保障水平

震后30分钟内提供快速评估结果,震后1小时内提供地震趋势快速研判意见。

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完成率

县、乡、村三级人民政府和县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修改率达100%,其他单位不低于95%。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

面向公众服务

6项(地震速报信息、地震预警信息、地震烈度信息、地震背景信息、地震风险、区划基础信息、防震减灾、科学普及)

面向行业专业

服务

8项(专用地震监测台网运维、地震活动断层探查咨询服务,地震应急服务,地震灾害风险普查与区划服务,地震安全性评价咨询服务,地震现场建筑物调查评估和安全性咨询服务,农村居民地震安全技术服务,减隔震技术服务)

面向政府决策

服务

7项(地震速报信息,地震烈度信息及影响情况,地震灾害快速评估,震后趋势研判、地震活动概况与短期地震预测、年度地震危险区信息,灾后恢复重建建议)

专项服务

1项(地震安全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