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城市管理,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龙陵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四治”助推城市管理“换新颜”。
创新管理方式,推进城市管理“精治”。按照“主干道严管、次干道严控、小街巷逐步规范”的工作方针,采取“堵疏结合、温馨提示、严格文明执法”的管理办法,针对市容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仅管好主干道、大街区,同时治理好每个背街小巷、犄角旮旯。例如针对流动小商贩四处摆摊谋取生计问题,龙陵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四处协商,通过定时开放农贸市场的固定区域,把一些城市空地定时段开放为临时集贸点,变猫捉老鼠为在合理空间时间上的流动。在广泛听取群众、商户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市场摊位、开辟龙山湖临时摊区2个;正在推进建设规范化夜市2个。同时,结合节假日县城人员流动较大实际,积极推行“假日经济”即节假日延长临时摊区经营时间,有效化解了流动摊贩四处流动的现状,在保障群众需求的同时完成了政府的要求,既留住了“烟火气”,又管出了“好秩序”。
借力高科技手段,实现城市管理“慧治”。城市管理切换到“5.0”模式,智能APP代替城管巡查发现问题,更快、更准、更高效解决城市顽疾。积极推行“2024”行政执法指挥调度新模式。指挥中心收编含乡镇、公安、交警、林业、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2527个摄像头,开发“爱龙拍”小程序,群众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城市治理和反映诉求,一个电话、一张图片即可将乱摆乱占、违规停车等行为反映至部门,实现快报快处,有效处理线上投诉举报案件723件,快办快处率100%。
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城市管理“法治”。制定了《龙陵县行政管理与综合行政执法协作配合规定》,厘清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边界。同时,制定印发了《龙陵县综合行政执法协调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组织领导,有效整合行政执法力量,建立行政执法联动机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4次,及时解决城区油烟治理、人行道停车、规范建设“夜市”等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明确各部门的权责,管什么、该谁管、怎么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违法者没有抗法的空间,执法者没有推诿的余地。
培养文明意识,实现城市管理“共治”。城市管理进社区、进家庭,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为城市管理建言献策,让城市管理成为以“人”为中心的有灵魂、有温度的最优管理。在县城五个社区设立“城市管理进社区服务岗”,把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重心移向社区,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依靠社区及广大居民的力量,实现“执法信息互补、力量互借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社区的集聚功能,切实加强执法管理的宣传阵地建设,以此增进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了解,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最大限度服务于社区,服务于居民。活动开展以来共办理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污染、人行道乱停车、乱搭乱建、私自占用公共用地养鸡等问题38件,劝解社区内摆摊设点影响环境等行为130余起,参与社区协商会议7次,与社区联合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500余处,接受群众问询10余次,切实解决了一批社区管理的难题,更好、更快、更高质量服务于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