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工作动态
鱼塘垭口社区:以“十百千万”工程为载体 建设幸福小康村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0日 09:34 浏览:[] 作者:李汉忠 来源: 打印

鱼塘垭口社区地处龙陵县木城乡中部,与缅甸果敢县丛岗乡隔江相望,距乡政府所在地24千米,有国土面积32.23平方千米,辖9个村民小组,有548户1783人,其中少数民族143户382人。2021年末,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4328元。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鱼塘垭口社区创新推行围绕一个中心、打造一条长廊、守好一段边境、聚焦一个目标的“四个一”思路,凝心聚力建设好现代化边境小康村。2021—2022年,共规划建设项目28个,投资规模3480.75万元,目前已开工建设23个项目,完工15个项目。

围绕一个中心,共促产业发展。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产业发展这个中心,以产业增效、群众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咖啡产业,充分发掘产业文化融合,培育壮大“一村一品”规模效益,着力构建产业兴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一是发挥自然条件优势,找准咖啡产业发展定位。鱼塘垭口海拔较低,地势整体较为平缓,位于怒江北侧,常年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是咖啡种植生长难得的福地。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谋划,结合鱼塘垭口社区的区位优势、自然条件、种养习惯等,以“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为出发点,立足咖啡种植大村的实际,着力把咖啡产业培育打造为“一村一品”。二是长短结合纵向发展,深度发掘咖啡产业价值。坚持“长短结合、种养结合,纵向培育精品产品”的思路,通过支部引领和党员带头示范,引导群众在大力发展种植咖啡的同时,种植一批甘蔗、烤烟、四季豆等“短平快”的支撑产业,用咖啡外果肉饲养生猪、肉牛,实现种养结合。规划建设咖啡精深加工厂,引进专精咖啡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入驻,搭桥企业与群众签订收购协议,彻底改变传统的农户“自采简制零售”模式,持续保障群众稳定增收。三是重视特色品牌培育,深度提炼融合乡土文化。鱼塘垭口种植咖啡历史悠久,是改革开放以来种植咖啡最早的一批农村。为保留传统的乡村文化底蕴,抢救农民记忆中的乡村,组织开展“我与咖啡的小故事”征集活动,夯实咖啡产业文化底蕴和内涵。瞄准“咖啡”发展潜力,持续发力特色自主品牌培育,积极争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认证,依托“直播平台销售”“网红带货宣传”等扩大影响力,靠“IP”带动全村群众致富增收,把田间地头的“咖啡果”变成农民增收的“黄金豆”。目前,种植咖啡4800亩,2021年实现产量564吨,产值1410万元;实施项目后预计增产40吨,预计产值达1700万元。

打造一条长廊,共建美丽村庄。一是打造美丽宜居富宝新村。针对富宝新村易地扶贫搬迁点“人多地少”“人地分离”的特点,积极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和“四微景观”建设等工作,将搬迁点周边空地统一规划分给每家每户种植蔬菜,在房前屋后发展“微菜园”,用废弃轮胎、旧盆等改造成“微花园”。聚焦“三堆六乱”、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问题,实施村庄绿化、硬化、亮化、净化、文化“五化”建设行动,美化村庄环境。二是打造有景有典示范长廊。通过整合资金,在老厂自然村到鱼塘垭口自然村之间建设一条“鲜花大道”,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富宝新村示范点等,深入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实现社区全覆盖,彰显大国风采,打造一条“党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示范长廊”,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守好一段边境,共筑坚实堡垒。一是多策并举,多方参与守国门。构建“打防管控建”一体化治理体系,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五级段长守边境”“五级段长制”责任,将辖区5.5公里强边固防责任线分配给市县乡村组12名段长,各级段长挂牌公示,明确责任区,充分调动边境管控各方力量,全力推进高质量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二是齐抓共管,军地共建强边防。扎实推进“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综合治理”守边固边工作模式,把社区548户群众划分成107个群防群控网格,组建强边固防志愿队500余人,积极引导全村党员群众参与军地共建,与边防部队共同开展巡逻固边。对全村符合补助范围标准的边境常住农村居民,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边民补助的发放,进一步激发边民巩固边防的积极性、主动性,建设成为强边固防和边境管控的“战斗堡垒”。

聚焦一个目标,共治幸福家园。一是聚焦“党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融合共发展。探索建立“党建+民族团结”模式,通过支部抓、党员带、群众跟,从小处着眼、日常着手,加强民族文化挖掘,传承弘扬民族精神,推动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促互融。成立“国门宣讲团”,充分宣传各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共同生产生活、共同守边戍边、共同繁荣发展的宝贵精神,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让各民族互帮互助成为常态,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各族群众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二是聚焦“网格赋能+群众自治”,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作用,探索建立“乡党委+村级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3户5户联防小组+群众自治组织”的六级网格,形成挂村领导包村,村“两委”成员挂片,支部委员、小组长包组,党员中心户包网格,网格小组长包户,群众自治组织监督落实的治理体系,以网格化工作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让群众自治治出和谐。三是聚焦“模范+村规民约”,厚植良好乡风文明。将强边固防、疫情防控、民族团结、婚丧嫁娶、环境卫生、邻里关系、社会治安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积极开展好“清洁家庭”“文明村寨”“道德模范”等各类评选活动,选树一批身边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群众“比、学、赶、超”,以打造“乡风文明”为载体,把村规民约“种进”村民心田里,厚植乡村美德土壤,送走歪风陋习,“约出”文明乡风,共同建设美丽宜居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