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工作动态
龙陵县木城乡鱼塘垭口社区:凝心聚力建设美好家园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7日 10:05 浏览:[] 作者:孙贵升 来源: 民族时报 打印

鱼塘垭口社区地处龙陵县木城乡中部,与缅甸果敢县丛岗乡隔江相望,辖11个村民小组,有548户1921人,其中少数民族143户382人。在“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中,鱼塘垭口社区坚持“围绕一个中心、打造一条长廊、守好一段边境、聚焦一个目标”的创建思路,凝心聚力建设美丽家园。

鱼塘垭口社区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产业发展这个中心,大力发展咖啡产业,充分发掘产业文化融合,培育壮大“一村一品”规模效益。结合鱼塘垭口社区的区位优势、自然条件等,以“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为出发点,规划建设咖啡精深加工厂,引进专业咖啡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入驻,搭桥企业与群众签订收购协议,彻底改变传统的农户“自采简制零售”模式。积极争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认证,依托“直播平台销售”“网红带货宣传”等把田间地头的“咖啡果”变成农民增收的“黄金豆”。通过支部引领和党员带头示范,引领群众在大力发展种植咖啡的同时种植一批甘蔗、烤烟、四季豆等“短平快”的支撑产业,并利用咖啡外果肉饲养生猪、肉牛,实现种养结合,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通过整合资金,针对新村易地扶贫搬迁点“人多地少”“人地分离”的特点,积极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和“四微景观”建设等工作,将搬迁点周边空地统一规划分给每家每户种植蔬菜,在房前屋后发展“微菜园”“微花园”。同时聚焦“三堆六乱”整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工作,实施村庄“五化”建设行动,美化村庄环境。在老厂自然村到鱼塘垭口自然村之间建设一条鲜花大道,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富宝新村示范点等,深入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实现社区全覆盖,打造一条“党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建成美丽宜居的富宝新村,提升了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全力推进高质量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五级段长守边境”“五级段长制”责任,将辖区5.5公里强边固防责任线分配给市县乡村组12名段长,各级段长挂牌公示,明确责任区,组建强边固防志愿队500余人,积极引导全村党员群众参与军地共建,与边防部队共同开展巡逻固边。对全村符合补助范围标准的边境常住农村居民,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补助的发放,进一步激各族群众固边守边的积极性、主动性,建设成为强边固防和边境管控的战斗堡垒。

探索建立“党建+民族团结”“网格赋能+群众自治”“模范+村规民约”模式。成立“国门宣讲团”,充分弘扬各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共同生产生活、共同守边戍边、共同繁荣发展的宝贵精神,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让各民族互帮互助成为常态。同时,探索建立“乡党委+村级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3户5户联防小组+群众自治组织”的六级网格,形成挂村领导包村,村“两委”成员挂片,支部委员、小组长包组,党员中心户包网格,网格小组长包户,群众自治组织监督落实的治理体系,以网格化工作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让群众自治治出和谐。其次,将强边固防、疫情防控、民族团结、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积极开展好“清洁家庭”“文明村寨”“道德模范”等各类评选活动,选树一批身边的先进典型,引导群众“比、学、赶、超”,以打造“乡风文明”为载体,把村规民约“种进”村民心田里,厚植乡村美德土壤,送走歪风陋习,“约出”文明乡风,共同建设美丽宜居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