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工作动态
“步步”同频解密码 “籽籽”相连话团结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8日 09:36 浏览:[] 作者: 来源: 龙陵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打印

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位于龙陵县城南部怒江下游北岸,与缅甸果敢隔江相望,国土面积234.2平方公里,有国境线19.71公里,是龙陵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边境乡,全乡5个村(社区)52个村民小组零落分散,彝族、傈僳族、傣族、满族等7个少数民族群众居多,占全乡的42.24%。2022年以来,木城边境派出所党支部主动与龙陵县民宗事务局、木城乡党委政府、勐糯法院、木城乡司法所、龙陵县木城民族初级中学开展“学民族历史、懂区域文化、解群众难题”主题联创联建,党小组积极与所属地村委会、挂钩联防所、疫情防控卡点开展“用好文化广场、画美文化长廊、接力文化传承”主题党建活动,民辅警与辖区7个少数民族紧密相连、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实现全乡各党群组织、各民族人民“籽籽”相连的团结效应

活用“党建+教育”模式。开年之始,所支部将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要议程,制定《木城边境派出所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方案》《2022年民族团结工作计划》,确立民族团结6项工作计划,细化63项具体任务的计划推进表。邀请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老满坡村边境彝族女支书郭玉琴,讲授她访情问苦26年如一日的爱边为民故事,激励引领民辅警尊党爱党、戍边稳边。

活用“党建+警务”模式。在木城警务区和乌木寨警务区共设立2个以少数民族党员民辅警组成的党小组,重点发挥5名少数民族党员民警和3名少数民族党员辅警的群众工作沟通优势,并在每个党小组内配齐社区工作、执法办案、机动巡逻、勤务指挥和内勤岗位党员民警,把党建工作、民族团结建设工作、警务工作紧密融合,结合不同岗位优势研究制定警务区服务少数民族群众具体措施,形成一个全面、高效的“党建+警务”工作运转实体。2022年以来,累计接处警30起,立刑事案件3起、破3起,破案率100%,受理行政案件7起、查处6起,查处率85.7%,保障了辖区少数民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活用“党建+服务”模式。将“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效作为“四强党支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指标来统筹推进,创新制定《木城边境派出所党支部党员“三必做三必访”民族团结工作机制》,要求每名党员同志每月必须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一项具体任务、辖区一名困难群众的关心帮扶、一件服务少数民族群众的真事实事,每月必须走访慰问一名少数民族党员同志、一名生活困难少数民族群众、一名家庭情况特殊少数民族学生。出台《木城边境派出所十项便民服务机制》,建立“木城乡户籍业务便民服务”微信群,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绿色通道”,把求助上门、帮困上门、服务上门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今年以来,共走访少数民族特殊群体256人次,代办服务135件次,登门服务300余次,接受少数民族群众咨询、帮助群众216余人次,采取走访摸排、登记造册、翻越档案、主动联系治安部门等方式,解决疑异户口问题195件。

严抓“素质提升”工程。所支部以开展“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主题党日和“上好民族文化课 做实群众贴心人”主题党课等活动为契机,每月组织所属党员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族历史文化学习,重点在提升党小组组长和党员同志服务辖区多民族群众能力上下功夫。注重从少数民族团员群众中发现先进分子,今年以来,新吸收1名民警入党积极分子,转正1名汉族、1名傈僳族民警预备党员,帮助5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彝族、傈僳族辅警向原籍村社党组织出具证明材料,7名党员民警为辖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得到群众好评,被推荐为保山边境管理支队“我为支队添光彩”“两岗七星”优秀代表,23名辅警被考评为“优秀辅警”“特别优秀辅警”。

严抓“典型示范”工程。利用鱼塘垭口移民新村村民比较集中和乌木寨光坡观景台游玩人员较多的特点,将两个广场打造为民族文化宣传阵地,党员民警积极融入以彝族、傈僳族为主的7个少数民族同胞中,积极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每月组织开展共跳一支舞、共唱一首歌、共升一次旗。乌木寨警务室在开展中心警务室创建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党小组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建设相融合的党建工作模式,首创并挂牌成立“双语调解室”,邀请驻地少数民族群众与党员民辅警共同手绘“梅兰竹菊四君子”和“民族团结一家亲”警营文化墙,将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融入警营、带进生活。鱼塘垭口警务室以“抓党建、补短板、促团结”为目标,推出服务靠前、管理靠前、宣传靠前、防控靠前“四靠前”工作法,以“结对共建”为抓手,整合边防连边境巡防组、联防所专职联防员、社区红袖标治安积极分子等力量,在强化党组织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治安警情连续三年同比下降20%至30%,实现了鱼塘垭口村从治安乱点重点整治到民族团结示范创建的全面转变。

严抓“联系纽带”工程。充分发挥党小组与党支部、党小组与民辅警、党小组与群众之间的联系纽带作用,以民族团结进步建设工作为抓手,组织党员开展好“一管两带三满意”活动(管好自己,带好群众、带好辅警,实现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让自己满意的目标)。充分利用民辅警进村寨、进社区、进农户、进学校的契机,组织5名少数民族民警、13名少数民族辅警当好辖区群众“服务员”“联络员”,广泛收集辖区各民族群众意见建议。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警营开放日7次,警民恳谈会30余次,开展集中宣传40余场次,收集少数民族群众意见建议68条,采纳47条,接收少数民族群众主动上缴火药枪1支、射钉枪5支,铅弹42枚、射钉弹104枚。

紧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出实效。以“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为目标,以“措施预防在前、矛盾化解在前、教育引导在前”为原则,针对木城乡村寨较为分散,少数民族语言不通,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等特点,坚决落实“双语”入户走访制度,持续加大走访、登记、摸排力度,全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在辖区5个村委会相继设置4个联动调解室、1个双语调解室,创新试行矛盾纠纷定级机制,将辖区61起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为33起立调立解和28起持续关注2个类型,配套推行“双语四步纠纷调解法”,实效提升了对各民族群众的矛盾纠纷调处能力,实现矛盾纠纷全面化解在“最基层”。

紧扣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出实效。由于木城乡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困难少数民族群众较多,所党支部针对这一实际,首创“1+1+N”(1名社区民警+1名爱心人士+1至5名少数民族困难学生)爱心助学模式,依托“互联网+情暖边疆”爱心助学平台,进一步盘活社会资源,积极联系“浙江海宁义工”“爱心365”“情暖边疆”“能量星光工程”等社会慈善机构,充分发动全国各省市爱心人士帮助解决边境少数民族学生实际困难,不断谱写民族团结爱心奉献之歌。2022年以来,累计帮助联系资助辖区困难学生5人、助学金2500元,为辖区6所中小学学生争取“希望之履”运动鞋及大量学习用品。

紧扣净化辖区社会治安出实效。所党支部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乡镇社会治安稳定工作,结合少数民族聚集区“大分散小集中”“交错杂居”的特点,研究适合少数民族乡镇的社会治安管理方法,以党小组为单位,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通过“拉家常”的沟通方式与辖区少数民族群众“零距离”互动交流,耐心宣讲法律法规、定期入户走访,提升辖区治安水平;全面发扬固化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边境派出所治安基础大排查大起底大走访”等专项行动的经验做法,紧盯各民族群众易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联合相关职能部门采取突击检查、拉网清查、联合排查等方式,持续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切实防止群众小问题引发民族大事端。共对辖区宾馆旅店、出租房屋、废旧厂房、空置房屋、种养殖厂等25个行业场所及重点部位开展清查120余次,督促整改各类安全隐患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