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木城彝族傈僳族乡木城社区等养村民小组,沿着光滑的水泥路穿过寨门,道路两旁当地群众投工投劳栽种的鲜花开得正艳;站在筑梦广场望云海的观景台上感悟民族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感恩湖边上的食用玫瑰、三月桃、贡菊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养殖小区里的生猪和肉牛养殖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筑梦墙诉说着广大木城青少年对家乡发展的理想和愿望。
这是一个有着爱国戍边精神的英雄村寨,与缅甸果敢幕泰乡隔江相望。这里的村民用实际行动书写着等养民兵排“一把锄头一杆枪、二十一年守边疆”的艰苦奋斗、爱国爱家、戍守边疆的精神。
眼下,龙陵县正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在5个边境村(社区)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高质量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深化边境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的社会格局。
“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村寨全力推进基础设施改善,一大批促民生、利长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得到顺利实施。”等养村支书蒋家学介绍说,实施村庄绿化、硬化、亮化、净化等积极推进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公共环境整治、改厕、改圈等着力解决了私搭乱建、环境脏乱差、生活生产排污等问题;民族文化活动广场、友谊小广场等民族传统文化公共服务设施促进群众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边境小康村建设让我们有了很大的变化,村寨里干净整洁的535级‘感恩石梯’、550米长的‘清廉湖道’和清澈的‘思源池’,表达了村民对党和政府扶持抵边村寨建设和发展的拥护与感恩之心。”蒋家学说。
“这些年,在国家政策和相关项目的大力支持下,等养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群众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站在即将建成的筑梦广场上,木城社区党总支书记罗祖龙说,到时候当地各族群众就能在这里举行各民族节日活动了。
感恩路、感恩湖、思源池……这些以“感恩”命名的设施,无不诉说着边疆儿女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这一片,我们正在建设一个采摘园,让游客在这里感受民族文化的同时,体验采摘、垂钓的乐趣。”行走在等养村民小组的道路上,罗祖龙告诉记者,近年来,等养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引进香料烟、咖啡、坚果等新兴产业,先行先试种植玫瑰、贡菊等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过去,等养村与当地绝大多数村寨一样,都以农业种植和养殖为主,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社区党总支紧紧围绕巩固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村民发挥自身优势,发展黄山羊、肉牛、生猪、烤烟、甘蔗、核桃等种养殖业,增强群众“造血”功能,促进全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等养真抓实干,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参与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引导群众从“观望者”变为“参与者”,从“要我干”变“我要干”,形成了全村村民都以投工投劳的方式参与到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良好氛围。等养流转6000余平方米土地建成了人畜分离的养殖小区,村里一批经验丰富、懂技术的农户,实现了肉牛和生猪养殖规模化、专业化、科学化,当地群众致富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我们不但住进了新房子,家里还养起了50多头猪,仅仅养猪一项,一年便可收入5万多元。日子不愁了,孩子上学也有保障了。”村民冯怀周靠发展养殖业过上了好日子。
在等养村,像冯怀周这样靠着党的好政策带动扶持起来的家庭还有许多。“从脱贫攻坚到现在的边境小康村的建设,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优越的边民政策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同时也与其他村民建立了和谐的睦邻关系。我时常教育孩子,要时时刻刻把党和政府的恩情记在心里,尽自己最大努力回报社会。”冯怀周说。
在等养,干净的农家庭院、整洁的村组巷道处处让人感觉到生机勃勃,设施齐全的民族文化广场和友谊广场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新乐园。村容村貌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提升和建设上,也反映在每一位村民的脸上。看到记者前来采访,村民们都客客气气、笑脸相迎,主动跟人介绍村寨近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都是幸福村里的幸福人”,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各族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赞誉之情。
如今的等养村,人居环境实现大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提升了国门形象;富民产业实现大发展,群众吃上产业饭走上致富路;乡风文明实现大改观,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守土固边实现大巩固,人人争当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各族村民正携手并肩走在边境小康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