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工作动态
太阳花开向北京 傈僳儿女感党恩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30日 17:06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保山市立下在全省率先完成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任务的目标,为边境各族群众在各领域各层次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创造了有利条件,使边境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同时代共命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边民富、边境美、边防固、边疆兴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美丽画卷生动呈现在保山大地,使边境各族群众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保山”全媒体采访活动的记者走进保山边寨马鹿塘,去感受这里崭新的变化。

“傈僳山寨太阳花,不见太阳不开花,见了太阳才开花。一排排的新房就盖在山寨上,一盏盏的电灯就照亮我家乡,一朵朵的太阳花就在村口开放,新农村的春风就吹进了马鹿塘……”这首《傈僳山寨太阳花》表达了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马鹿塘傈僳族人民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也表达了傈僳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

马鹿塘村民小组位于木城乡东北部,距离县城大约110公里,共有农户46户178人,以前分散在3座大山之间,住的房屋均是茅草房、杈杈房,是典型边境少数民族贫困自然村。“以前的旧房子在山上,一家和一家不挨着,晚上串个门子都不方便,猪、牛、羊等牲畜和人都在一个院子里,不卫生。”村民余祖旺向记者说出了过去生活的不易。

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当地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社会治理为帮手、以产业兴旺为助手、以美丽乡村为推手,举全力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让美丽边寨入画来。木城乡通过多种渠道整合各类扶贫资金,通过统规统建,对安置点道路、住房、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场所、党建墙文化、农田灌溉沟渠、人畜饮水工程、环境绿化美化等进行全面建设,于2017年春节前46户农户全部搬入新居,如今马鹿塘规划整齐、人居环境优美,既保留了傈僳族民居特色,又增添了与时俱进的现代新农村气息。傈僳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以前住篱笆房,现在住‘小标间’,以前走的路是泥巴路,现在走宽阔的水泥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多了,更加团结了……变化太多,变化太快,我们的幸福说都说不完。”说起搬迁前后的变化,马鹿塘党支部书记胡志贵激动地竖起大拇指。

胡志贵新家里,两层三间的木结构房屋装潢精美,布局合理,庭院干净整洁。就连卫生间的墙面都贴着洁白的瓷砖,装饰了壁画,安装了坐式马桶。胡志贵笑着说:“过去生活贫困,在大山的阻隔下,交通不便,种地也较远,每年只有几千块的收入。现如今,生活好了,不仅住上了高档的安居房,还发展了养殖业,养了七八头肉牛、几十只羊,还有猪。两个女儿也有了工作,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他的眼里充满了幸福与满足。

2020年,经历了十二年寒窗苦读的余招艳收到了南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家里的经济条件让她心存顾虑,知道此事后,村民每家拿出100元钱鼓励支持她和她的家人,解决了燃眉之急。马鹿塘村建立教育奖励制度,营造重学爱学的学习氛围,自发形成了只要村民小组中有考入高中的学生,每户出资50元给予支持鼓励,有考入大学的学生,每户村民出资100元给予支持鼓励,并将教育的奖励制度写入村规民约当中,长效教育激励机制,有效提升了各族群众重视教育程度,大家用爱和真情点燃着孩子们的梦想与希望。

马鹿塘组建了“上刀山、下火海”表演队伍,每年傈僳族“阔时节”都要邀请全乡及周边乡镇各族群众聚集在一起共同打歌起舞,表演“上刀山、下火海”节目,举办射弩、打陀螺等传统体育竞技比赛,通过一系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在欢快的氛围中增进各族人民的感情,在文化传承中拉近距离,搭建民族团结“同心桥”。

现在的马鹿塘,随着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推进,环境优美,亮化美化,产业增收,群众腰包鼓鼓,管理民主规范,文化生活多姿多彩,是特色彰显的傈僳族村落。

现在的马鹿塘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在边境村寨共同谱写着“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