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县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自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龙陵县高位推动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工作落实。全县清除城区裸露垃圾、推进公共厕所和洗手设施配套建设、改善餐饮场所卫生、整治集市“五乱”现象等工作成效明显,城乡环境卫生有了较大改善,群众健康意识、健康水平和参与度、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一是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副处级领导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专项行动组、宣传组、督查组4个工作组。专项行动组分别下设7个具体行动组,各乡镇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为顺利推进全县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研究制定《龙陵县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
二是工作措施进一步强化。以定期召开视频调度会、推进会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安排部署,保障全县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建立工作进度定期报送、督促检查等制度,成立督查专班,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实行短板销号。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宣传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营造加快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在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各乡镇注重工作创新,呈现出特色亮点:如建立“红黑榜”制度,以村为重点,每月进行评比,形成“红黑榜”,加大监督力度;龙陵县结合本地实际从树家风、传家训、立家规建立组规,让“美丽经济”的理念在美化庭院、美化村庄和形成良好卫生习惯进程中形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是工作成效进一步显现。开展“清垃圾”行动,城乡环境卫生得到大幅提升。严格执行网格责任制,将城区分为5大片区131项重点建设内容,细化责任,落实“门前三包”,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开展清垃圾行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城市机械化作业率保持在70%以上,密闭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立村庄卫生保洁制度,村庄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开展“扫厕所”行动,县城区旱厕全消除。消除城镇旱厕197座,农村旱厕31793座。城市公厕、集镇公厕完成制度上墙及免费公厕标识张贴。城市公厕达到“三无三有”标准,学校厕所、集镇公厕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标准。开展“勤洗手”行动,“勤洗手”生活卫生习惯逐步养成。按照“因地制宜、方便实用”的原则,全县新建和改造提升洗手设施1647套(截至2021年10月底),实现重点公共场所全覆盖。开展“净餐馆”行动,餐饮服务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对全县餐饮服务单位开展“明厨亮灶”、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公筷公勺”“小作坊、小餐馆、小摊贩”食品安全整治等行动,改善了餐馆服务环境。开展“常消毒”行动,严防传染性疾病在公共场所传播。落实公共场所卫生清扫保洁和消毒常态化、规范化要求,建立日常清洁消毒登记和监督巡查制度,对“八类”重点场所进行卫生抽检,严防传染性疾病传播,着力打造卫生安全、公众放心的公共场所。开展“管集市”行动,农贸市场环境卫生得到改善。进一步规范了农贸市场经营秩序,推进农贸市场优化提升。督促农村集市落实门前“三包”制度,改善购物环境,提升消费体验。开展“众参与”行动,“众参与”意识不断提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营造“单位各尽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人自觉行动”的氛围,提升群众“众参与”意识,逐步引导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今年以来,县融媒体中心电视频道开设专栏1个,曝光不文明行为15期;组织开展全县性万步有约健走拓展赛1次;开设新媒体平台5个,持续开展宣传379条次;统一制作张贴社交距离、勤于洗手、分餐公筷、控烟限酒宣传模板800张,发出“健康文明生活”“文明用餐”等倡议书1200份,电视、新媒体平台、LED电子屏滚动播放各类宣传标语、广告3万余条次。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宣讲活动186场次,“众参与”进社区志愿服务222次。全县目前共有218支志愿服务队伍、29000余名注册志愿者,打造爱国卫生、环境卫士、巩固创文等志愿服务项目62个,惠及群众10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