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城乡:环境整治提“颜”增“质” 党群齐心奔小康
自开展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以来,木城乡坚持党建引领,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凝聚最大工作合力,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热潮,不断推动村容村貌“大变样”,让乡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组织引领”促发展。成立以乡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推动工作落实。形成党政领导主要抓,干部职工配合抓,各村(社区)具体抓的工作新格局。采取“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先动、群众互动”的工作模式,通过罗列问题清单、实施动态清零、补齐漏洞短板“三步走”工作法,分阶段有序推进环境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召开专题会议。结合木城乡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实际,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人居环境专题工作会议,充分发挥“钉钉子”精神,针对环境整治过程中出现的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违规建筑拆除等“老大旧难”问题,进行面对面专题研究,事对事分析解决,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进程“提档加速”。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召开群众会、火塘会近300场次,深入宣讲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理论政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发动群众参与村庄规划、参与项目建设、参与村寨治理,让群众真正成为美丽乡村的“主人翁”和“建设者”,让“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家园”的理念深入人心,夯实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形、实、魂”。
“躬身实干”增福祉。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各级部门的投资建设,也要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在实施过程中,木城乡充分听取和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激发人民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自觉意识,共建共治“保成效”。充分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不断优化抵边村党组织设置,乡领导包村、第一书记驻点、部门单位结对帮带机制,帮助群众出点子、谋增收、解难题,激发群众建设好美丽家园的内生动力,全面提升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员意识,标杆意识,以“五净四美”(即屋净、路净、厕净、沟净、水净;庭院美、村庄美、环境美、田园美)为目标,以身示范带动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中来。乡党委政府提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党员率先垂范,男女老少齐上阵”的要求。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党员先来。拆除破旧残垣,党员先拆。筹集资金,党员先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充分发挥群众主力军作用。在乡党委政府和党支部的带领下,强化群众感恩意识入心入行,积极发动群众主动投工投劳。群众结合村情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变闲为用、变坏为好、变乱为整、变弃为宝,因地制宜打造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微小景观。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契机,深入推进“两污”治理、户厕改造,实现臭水沟变景观带、卫生死角变绿树成荫。蔬菜葱翠、绿意盎然,美丽庭院成色十足;道路两旁鲜花争艳,花随风动,花香四溢,扮靓村庄颜值。全乡上下全盘联动,党群齐心、党群齐上,共同绘制“出门看花、弯腰拔菜、伸手摘果、庭院创收”的美丽国门新农村画卷,开创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7月以来,木城乡共发动群引导发动5400余人次群众以投工投劳、建言献策、全员参与等方式积极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
“比学中用”享自然。对标先进找差距。组织召开全乡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交流会,乡党委政府及时组织乡村组3级党员干部分为4个批次到临沧、腾冲以及县内优秀典型乡镇交流学习,通过“看、听、问、比”的方式,实地考察学习其他乡镇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学经验、找差距,定信心、明思路,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把学到的先进经验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举措,以典型案例激发群众自主建设积极性,不断在比中学、学中干,如火如荼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实现“从动不起来、到停不下来”的转变,推进工作的出成效。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村规民约作为党员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制定通俗、易懂、可行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三个心向”,在乡村振兴中树立“主人翁”精神,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开展文明新风创建活动。结合联合党组织每月支部主题党日,积极开展“美丽家园”评比活动,把环境卫生整治、庭院卫生治理、美化亮化等作为重点活动内容,推选出优秀村组5个,优秀农户17户,着力推动乡村面貌展现新气象,倡导村民树立良好生活习惯。强化后续督导。由乡纪委办公室和乡党政办公室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展开巡查和督导检查,针对各村(社区)存在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及时交付挂村领导和村(社区)对账销号,并持续进行跟踪检查。
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硕果丰盈,美丽乡村建设焕然一新,促进了我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稳步提升。
一批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的美丽村庄正在木城“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