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达乡以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坚持“制、治、智”三字诀,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凝聚社会合力、强化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以“制”为纲,助推工作规范化。一是管理有方。平达乡始终把制度规划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第一道工序,制定工作方案,按照属地原则,层层分解任务,广泛动员群众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形成干部群众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各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长效推进。二是人人有责。严格落实“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标准”的垃圾处理机制和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确保垃圾规范投放。由垃圾清运负责人具体统筹调度保洁员,实行“错峰”延时作业,保证群众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做到垃圾不爆箱、不积压。三是清运有序。实行农村垃圾“定点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的模式,通过村组研究,合理规划垃圾桶投放点及垃圾转运站,便于村民的定点投放、收集和运输。四是动员有力。集镇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建起一批由乡村干部职工、农村党员、中小学师生、企业人员组成的网格化管理人员,明确责任田,定期进行综合整治。五是试点有成。以平安社区民安园为试点,借鉴城市小区物业管理模式,成立民安园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居民每年交纳管理费用,管委会在社区内选聘保洁员,负责垃圾清运、道路清扫、绿化养护等,充分调动居民协同参与公共卫生治理。
以“治”除疾,促进环境优质化。一是抓规范,聚力治“乱”。定期对集镇及周边重点路段进行巡查,确保摊位集中规范,街道宽阔顺畅。目前,全乡共安装违章抓拍系统9套;整治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问题121件,占道经营96户。二是抓清理,大力治“脏”。以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常态化推进公厕保洁和公共场所消杀、集市疫情防控、路域河道环境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等工作,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三是抓重点,着力治“污”。建成小滴水三级氧化塘1座,分散处理氧化塘3个,集镇建设污水管网5895米,雨水管网6029米,实现了雨污分离。扎实推进库河沟渠治理,对全乡河库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突出问题开展巡查,确保“水清、河畅、源净”。四是抓关键,全力治“臭”。加大卫生厕所建设力度,消除农村“茅坑”、旱厕。近年来,共建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4974座。
以“智”提质,实现监管精细化。一是举报“随手拍”。依托“互联网+”技术,建设“智慧党建+社会精细化管理平台”,开发推广“智慧平达”微信小程序,网格管理员或群众可利用“智慧平达”小程序,以文字、图片或音频的形式上报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等不文明行为,管理平台接收信息后交办相关单位处理,形成了“干部碰到问题就管,群众发现问题就拍”的共管共治局面。今年以来,“智慧平达”共接收处置人居环境相关问题40余件。二是监督“天眼查”。整合利用平达乡视频监控资源,融合“雪亮工程”、“天翼看家”“移动看家”视频监控系统三管齐下,在“智慧党建+社会精细化管理平台”接入监控探头400余个,同时加大对偏坡、河道等重点区域监控探头的安装,在全乡范围内构建起“一屏知全乡、一网管全局”的智慧现代化乡村治理模式,对乱排污水、乱倒垃圾问题起到了预防和震慑作用。三是通报“线上晒”。每月组织各村(社区)开展环境卫生交叉检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严格落实“红黑榜”通报制度,以政府微信公众号、集镇农贸市场宣传栏、村(社区)政务公开栏为载体,在全乡范围内建立起了线上线下通报曝光渠道。今年以来,共开展交叉检查评比11次,通报人居环境“红黑榜”10期,曝光不文明行为6期。
平达乡通过完善机制体制、探索运作模式等方式,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积极探索出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德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村民自治为根本,“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实践路子,让乡村“颜值”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