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重点关注
科普专栏|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13日 17:45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

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群体存在一定区别,例如:心理、生理、语言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从心理特征上来看,此类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对于集体生活比较不适应,无法与他人正常相处,上课时注意力分散,经常会处于情绪压抑、紧张的状态而且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感情稳定性弱。而儿童心理问题也可以称为“儿童行为障碍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环境、心理冲突、肢体技能失调的影响。小学是儿童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如果不及时对其心理问题进行预防与控制。很容易造成心理疾病,不仅不利于个人学习,同时还会对日后的社会适应、人际交往、家庭沟通带来沉重负担。下面是一些可以有效改善孩子心理问题的策略:(一)构建愉悦环境学校无疑是学生集体生活的重要场所通过构建和谐、温暖、积极、阳光的校园环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已经具备基本的行为能力所以也可以组织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趣味运动会、户外实践活动等等,并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在活动中促进友谊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喜欢上学校生活,并打开自己的心结。(二)注重心灵沟通很多学生因为成绩差、纪律乱所以成为教师忽视的对象,甚至会被教师在班级中树立成“反面教材”,导致其自我认同感偏低,长时间如此就会引发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俗话说“过刚易折”,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如果盲目使用训斥、体罚等刚性管理方式,很容易挫伤学生自信心,起不到心理健康疏导的作用。而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也没有教育”教师是学生学校生活中的指导者,也是其学习道路上的明灯,应用爱对待孩子,在日常中多多与其沟通。及时了解心理活动情况并给予指导或纠正。另外,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对这些优点进行鼓励和表扬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当学生犯错误时,应该仔细分析犯错误的原因以致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对学生加以诱导,使其从内心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减少心理落差。(三)分析个人特征虽然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人格,但是从心理健康问题上来看可以总体归为几类,首先对于一些心理失调的学生,其心理问题常表现为上课自控性差,手脚经常乱动、和同学容易发生肢体冲突。其次还有一些高学段的孩子会出现性格叛逆、逆反心理严重、对老师父母说的话习惯性顶撞。对于此类学生教师要多与其沟通了解其生活上是否存在难题,并加以引导,使其逐渐走出心理误区与此同时还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例如当其犯错误的时候尽量避免当众批评他贯彻“以柔克刚”的教学理念。这样不仅仅有利于疏导其心理问题同时也能缓和紧张的师生关系。还有一些学生属于自卑敏感的性格这种心理问题往往来源于儿童内心深处的压力与孤独。对于此类问题教师要采用激励方法帮助其重塑自信心在课堂上多提问,使其养成敢于当众表达的习惯。(四)联合家校共育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时不知道怎样去解决,导致家长自身精神压力也比较大甚至会在教育时出现急躁、训斥等做法这样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压力。家庭是其启蒙教育的场所,因此学生往往对家庭、父母的依赖性比较强。心理引导是一项周期性较长、需要持续坚持的工作所以为了保证有效性和全面性,教师可以积极和家长达成合作。例如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都会下意识地模仿家长的行为动作而有一些家长在平时并没有意识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这时教师就要和家长沟通让其认识到自己对孩子起到的模范作用。在生活中以正确、积极、规范的教育观念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