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龙陵县聚焦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和本县重点产业发展用工需求,强化政策引领,融合多元力量,采用“1291”(全年就业)模式,搭建起就业“幸福里”社区新型劳务用工平台,打造企业用工和群众就业“直通车”,帮助务工群众从就业“幸福里”走向生活幸福里。
构建“1”个体系,夯实服务保障。构建“人社部门+用工主体+‘幸福里’社区+务工群众+乡镇、村(社区)”的就业体系,通过政府引路、企业参与、市场运营的方式,以就业“幸福里”社区为桥梁,搭建用工主体和务工群众的供需对接平台,在村(社区)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提升就业组织化程度,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安心就业,降低群众务工风险,降低用工主体用工风险和用工成本,促进群众和用工主体增收,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群众稳定就业、收入持续增长。
打造“2”个试点,稳步压茬推进。结合龙陵县实际,在县城区和勐糯镇打造2个试点,按照试点先行、压茬推进的步骤,逐步探索在全县所有乡镇建立服务于本地产业发展用工的就业“幸福里”社区,实现资源共享,相互联动,让务工群众在“家门口”实现更加充分高质量就业。在县城城区打造1个就业“幸福里”社区试点。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政府提供场地,配套相关设施设备,在龙陵石斛交易市场建成可同时容纳近200人的石斛枫斗加工服务中心,由石斛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组织安排专业教师对入驻务工群众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务工群众无需投入成本,便可进入社区从事石斛枫斗加工获取劳务报酬,确保人人有活干,人人能干好。2024年3月29日,城区就业“幸福里”社区已正式启用。同时,在勐糯镇打造1个就业“幸福里”社区试点。由镇政府牵头组织实施,通过整合勐糯镇甜橙、甘蔗、牛油果等重点产业用工需求和零工资源,由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和管理,为务工人员提供吃、住、行、技能培训等服务保障,并通过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等方式,为产业、企业发展提供合法的用工保障。
强化“9”项措施,守护群众幸福。通过强化组织领导、部门联动、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底数摸排、宣传发动、技能培训、生活保障、跟踪服务等九项工作措施,积极推进“幸福里”就业社区建设,促进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城区就业“幸福里”社区运营方与20余家用工主体签订了合作协议。城区从事石斛枫斗加工灵活从业人员1000余人,已完成第一期石斛枫斗加工培训60人,入驻人员的技术得到较大提升。勐糯镇就业“幸福里”社区建立了勐糯镇辖区内重点产业用工需求台账、劳动力资源台账和务工带头人台账,登记农村劳动力9673人。其中,就地就近灵活就业和未就业劳动力5000余人;登记劳务带头人33人,带动就业480余人,用工高峰期每天用工需求达5000余人。
设立“1”个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长足发展。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立1条龙陵县就业“幸福里”社区专线,安排专人负责接听各类用工主体和务工群众来电,收集用工主体用工需求、登记群众求职意愿,做好就业“幸福里”社区政策宣传和相关诉求的受理、解答、劳务协调、转办等工作,专线电话24小时畅通。与保山小黄牛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合作,打造“龙陵就业帮”线上就业平台。目前已签订合作协议,注册了线上小程序,待公司完善相关功能后即可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龙陵县城区就业“幸福里”社区已启用3个月,配备了3名专职管理人员,其中1人为专业指导教师;随时储备20吨以上的石斛鲜条,可满足入驻人员全年的加工需求;集中到城区就业“幸福里”社区加工石斛枫斗的群众累计100余人,已加工石斛枫斗1700余斤,获取劳动报酬8万余元。勐糯镇就业“幸福里”社区务工人员宿舍、食堂、卫生间等设施已准备齐全,即将投入运营使用。
供稿/龙陵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段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