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90-0/20240123-00002 发布机构 龙陵县木城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公共文化服务 发布日期 2024-01-23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文化
非遗传承·木城彝族的“窝者”

保山市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花椒村是彝族香堂人的聚居地。香堂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但他们却能歌善舞,木城乡彝族(香堂人)传统舞蹈“窝者”于2005年被列为保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弦子一响,脚底板就痒。”这句话是木城彝族香堂人酷爱“打歌”的贴切描述。他们能歌善舞,男人的舞姿粗犷有力,女人的舞姿婀娜有情。

“我们将‘打歌’称为‘窝者’,流传下来多久了谁也说不清,都是一代传给一代,属于一种传统习俗。”彝族大哥余永昌说道,“我们的舞蹈动作主要在生产劳动以及与大自然斗争中观察提炼出来的,模拟舞有明显的干活动作和动物痕迹,如阉鸡摆尾、黄鼠狼瞄蜂等,但会的人已经不多了。如今,主要围圈起舞,手部动作不多,脚步多有变化。”

木城彝族香堂人踏歌起舞时,主要靠“三弦”伴奏。三弦,是彝族香堂人创制的一种弹拨乐器,香堂话叫“萨形”。木城彝族香堂人用三弦音来编歌调,编出了许多弦调,一直流传至今。

“原来只有在办喜事、喜庆日子时才打歌,丧事时一般不跳,但偶尔也会跳上一场,比如,老人寿终正寝。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一禁忌已逐渐被排除。”余永昌接着介绍道,“喜事有喜调,丧事有丧调,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调子。”

“搭火阿嘎摸窝啧乐!(大伙一起来打歌!)”随着一声粗犷热情的彝族香堂语邀约,男女老少围着火堆踏歌起舞,随着三弦音的快慢而灵活地变换着舞步。“大红腺鸡红腺鸡,小红腺鸡龙摆尾,小蹿小蹿蹿着去,小蹿小蹿又蹿着回,蹿着去蹿着回。”《大红腺鸡》跳累了,紧接着又来上一曲在当地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曲调《跳起不怕脚塌皮》:“跳起跳起就跳起,跳起不怕脚塌皮,裹脚大、带子塌,裹脚带子紧扎起。”舞者情绪激昂,场面热烈欢快。

待熊熊火焰变成通红的炭火,浓浓的夜色中人们还在尽情地歌舞,远处传来了几声狗叫,天边的星星眨巴着眼睛,正在听人们欢唱今天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