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89-8-30/2016-090806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平达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救灾 | 发布日期 | 2014-05-10 |
文号 | 浏览量 |
为建立和完善平达乡各个地质灾害点应急救助体系,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防御水平,避免或尽可能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平达乡地质灾害点应急预案。
一、基本情况
(一)诱发因素
降雨是影响我乡地质灾害的因素之一, 根据龙陵县气象局提供的资料,预计2015年总降雨量2240mm,比2014年多600mm,比历年多127mm,属偏多年份。汛期(5—10月)降雨量达1970mm,占年雨量的88%。主汛期6—8月三个月雨量1250mm,占全年雨量56%,主汛期雨量大且较为集中,是滑坡、泥石流等洪涝灾害的高发时段。
(二)编制目的、依据
为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进一步落实防灾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保山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三)平达乡地质灾害现状
根据全乡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我乡有五份之一的群众居住地、二十份之一的国土面积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发生地质灾害的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不稳定斜坡、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以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为主;其次为泥石流、地裂缝和地基不均匀沉降。突发性地质灾害,包括由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目前平达乡有13个地质灾害监测点,按照威胁人口数量划分桃以寨、下陆根为中型(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地质灾害点,其余的11个点为小型。
二、成立领导小组
乡人民政府是全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按照“精干、统一、高效”原则,成立平达乡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
指 挥 长:陈春云 乡人民政府乡长
副指挥长:赵 删 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成 员:高正伟 乡武装部部长
王向阳 乡党政办负责人
廖生发 乡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
杨忠省 乡派出所所长
王从顺 乡财政所所长
杨东兴 乡卫生院院长
闫富能 乡中心学校校长
闫奎锋 乡水管站站长
黄正伟 乡国土村镇规划中心主任
王玲玉 乡民政办工作人员
高升毕 乡供电组组长
杨升财 乡电信所负责人
郑再留 河尾村党总支书记
张家康 平达村党总支书记
张家茂 平安村党总支书记
杨家楼 小田坝村党总支书记
匡大席 黄连河村党总支书记
胡双旺 安乐村党总支书记
陈进强 橄榄寨村党总支书记
蒋炳来 安庆村党总支书记
陈子有 章赛村党总支书记
陈家财 小河村党总支书记
乡防灾应急指挥部职责是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小型以上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分析、判断成灾或多次成灾的原因,确定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和村委会对受灾地点进行紧急援救;检查、指导各村委会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处理其他与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有关的重要事项。
三、认真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宣传工作
(一)认真完成全乡地质灾害摸底调查等基础工作
完成平达乡2015年重点地质灾害点(附表一)和一般地质灾害点(附表二)的调查工作,对13个重点地质灾害点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工作卡13份,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208份,与10个村委会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对私挖乱采的沙、石料场给予发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
(二)加大排查重点及一般地质灾害点力度
3月初已经对全乡10个村及13个地质灾害监测点进行排查,只有等打磨的红坍山在雨季结束后才有加大下滑的趋势,其余的地质灾害点都没有异常情况。但是逃以寨、下陆根、李家寨3个地质灾害点,由于直接威胁人家,而且其中的2个点威胁人数较多,在遇到强降雨或者是持续降雨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该地质灾害点恶化的趋势,这3个点作为全乡的重点监测区域进行监测。并对一般的地质灾害点如河尾村的蛮引、蕨叶坡河、大麦寨,小田坝村的安洞、桂花树,章赛村的陈家寨、李家寨,橄榄寨村的沙子坡(王家寨片)、姜家寨(中岭干及姜家寨片)、周寨,安庆村的上陆根、马家寨、安庆寨子,平安的大小扁梨寨、杨卜寨,小河村的下小河,包刮坐落在绿勐大沟、河尾大沟、章赛大沟、周寨大沟、东大沟等重点沟渠沿线周围的住户,房前屋后坡坎较高的住户,在雨季都应注意自己周围是否有地质灾害威胁。
对于岔河水库及小河水库的输水主、支干渠,在遇有强降雨的情况下要加大巡查力度,严防沟渠堵塞、坍塌、开裂形成地质灾。
(三)抓住时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及宣传教育力度
要紧紧抓住每年开展一次地质灾害综合应急演练的有利时机,开展地质灾害综合知识培训。目的就是要通过不断地开展应急演练来提高乡、村、组干部及群众的反应能力、防灾避灾意识,一旦临灾能迅速避让,有序的撤离到全安地带,最大限度的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借助开展安全月宣传活动的有利时机,采用播放警示教育光盘、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通过不断地演练、宣传,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地质灾害知识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断提高群众自身防灾避灾的应急处置能力,警示地质灾害忧患意识,树立防灾避灾的理念。
四、重点地质灾害点综合防灾应急预案
平达乡地处怒江峡谷断裂带,地势较陡,地质环境脆弱,风化严重,沿江多数村寨坐落在砂板岩断裂破碎带,斜坡高差较大,加之人为对地表植被乱砍滥伐较为严重,导致滑坡体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增加了治理难度。等打磨两个地质灾害点主要是威胁过往行人及到地质灾害点附近从事农活的群众,逃外寨目前对寨子造成威胁不大,但是周围地势较陡,地质环境脆弱,风化严重,直接威胁到周围从事农活的群众,其余的地质灾害点主要是威胁寨子,制定综合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五、平达乡2015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防灾减灾工作思路
平达乡是半山区乡,山高坡陡,地质结构疏松,雨量充沛,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带,针对这一特征,2015年防灾减灾的主体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搬迁、避让、监测为主,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1、监测员巡查发现监测区域有地质灾害诱发的迹象,必须立即报告乡综合办、国土所、村委会,同时告知周围群众监测区域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请做好撤离准备,如果灾情加急监测员鸣哨预警通知撤离;
2、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有关人员到达现场后进行实地查看,综合分析该地质灾害是否会有加大的趋势;
3、经评估后确认该地质灾害有进一步恶化趋势的马上向乡级领导汇报,预警人员加大预警信号的发布,立即组织村组精干人员协助群众按照撤离路线转移的避灾地点;
4、撤离结束后要清点转移人员,特别是对老、弱、病、残、幼等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要登记造册,给予最大的帮助;
5、负责后勤安置、医疗防疫的工作人员要做好安置准备工作,安置好转移人员的吃、穿、住、医疗、疾病防御等工作,确保转移人员安全,在安置地点尽快修复受损的道路、通信、通电等其他设施,为后续大量的抢险救灾队伍、设备进入做好准备;
6、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人员及派出所干警现场设置警戒线、警示牌,切实维护好现场秩序,随时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准备;七是监测员要做好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的监测工作,确保安置地点不再发生次生灾害。
各村民委员会要根据地质灾害程度及其特点制定相应的减灾避让方案和措施,力争把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二)对策及措施
1、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我乡地质灾害危害性及防治形势严峻性的认识。各村民委员会、各有关部门要本着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处理好建设、发展与地质灾害防治的关系。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云南省地质灾害处置规定》的要求,认真组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完善各种制度。
2、各村民委员会应要研究部署辖区内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编制防灾减灾预案及应急预案,健全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同时,成立以村委会总支书记为首,相关人员为成员,部分精干村民参加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应急分队,确保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应急人员能迅速到位,有序的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学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要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及培训力度,增强群众的防灾避灾知识,强化监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群众的防灾水平及自救能力。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层层负责制,汛期值班制,险情巡查制,灾情速报制等四项制度。
4、各村民委员会和国土资源管理所要在汛期前,认真组织对辖区内的重点地质灾害分布点进行巡查,及时确定2015年重点监测点,对新发现的隐患点要及时安排人员监测。
5、坚持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各村民委员会要建立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一旦发现地质灾情,要在第一时间上报乡政府综合办和平达国土资源管理所,有关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指挥救灾。汛期中,乡分管领导、乡综合办公室人员及国土资源管理所人员要24小时开机,随时跟踪群测群防网点的巡查情况,时刻做好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
6、加强防灾减灾应急措施。一旦地质灾害发生,乡有关领导、国土、村镇规划、武装、卫生、民政、公安、财政等部门要立即赶往现场,全力以赴抢险救灾。国土资源管理和村镇规划部门迅速上报灾情及灾民搬迁点的选址、申报;武装部门负责组织村寨应急分队和民兵全力抢险救灾;卫生部门组织对伤亡人员的救治及灾区的疫情监测;民政部门负责组织救灾物资运输及分配;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灾民的避让秩序,财政部门负责救灾经费的筹措。
平达乡人民政府
2015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