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89-8-06_A/2017-1214003 发布机构 龙陵县平达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安全生产 发布日期 2017-07-23
文号 浏览量 49
主题词 农业、畜牧业、渔业
平达乡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粮食生产的意见

各(社区)村民委员会、乡直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县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积极推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快速、持续发展,保持粮食生产发展良好势头,确保全乡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经乡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全乡2017年粮食生产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为统领,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为工作主线,强调坚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提升质量效益,促进绿色发展”为导向,稳定播种面积,突出科技引领,挖掘生产潜力,加快转型升级,做到思想不放松、政策不减弱、改革不停步,再夺粮食丰收,为全乡农业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二、目标任务

(一)播种面积。全乡计划粮食播种面积53160亩,其中:夏粮面积18850亩,秋粮面积34310亩(水稻13000亩,玉米15050亩,山地洋芋800亩,其它粮食作物5460亩)。

(二)粮食产量。全乡计划粮食总产1755万公斤,比2016年减6万公斤,减0.34%。其中小春粮食产量414万公斤,增3万公斤,增0.72%;大春粮食产量1341万公斤,减9万公斤,减0.66%。

三、主要措施

(一)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粮食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各村(社区)、各部门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严格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4.07万亩耕地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既有“量”的增减,又有“改”的要求,要统筹谋划、有序推进。重点推进“三优”即:即优化粮食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处理好产品上多与缺、品种上差与优的关系。优化粮食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粮食生产向优势区集中。要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兴粮为支撑,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田地力水平、优化技术结构和经营结构,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使之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区、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区、统一服务的先行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示范区,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确保口粮安全夯实基础。

(二)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各村(社区)、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增强中央农业保护补贴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加大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力度,提高中央农业保护补贴政策效能,争取在6月份前将2017年各种补贴足额、安全兑付给农民,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进一步扩大各种补贴的范围、规模和标准,推动新增补贴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粮食功能区倾斜,鼓励补贴与生产挂钩,体现“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

(三)坚持绿色发展导向,提高粮食生产质量效益。农业资源超强度利用、耕地资源约束越来越紧和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现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一是抓好农作物良种工程。计划推广水稻良种1.3万亩,推广杂交玉米良种1.5万亩,两大主要秋粮作物良种率均达95%以上,力争全年粮食单产提高5公斤以上;抓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二是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开展化肥零增长行动节肥试验,带动全乡实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6万亩。三是抓好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3万亩次,病虫害防治面积12万亩,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确保重大病虫不暴发成灾、植物疫情不恶性蔓延,损失率控制在4%以内。四是推广粮食作物地膜覆盖0.4万亩。五是抓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全乡计划抽派10名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建立100户科技示范户,充分利用农闲季节和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开展粮食生产科技培训,力争培训农户6000人次以上,发放培训资料3000份以上。六是大力推进循环利用增绿。推进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变废为宝、生态环境改善。春耕生产是投入品大量使用和废弃物集中产生的时段,要把绿色的理念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一项一项抓落实,持续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四)统筹谋划,创新服务,高质量完成粮食生产任务。春耕生产农时紧、任务重、要求高,各村(社区)、各部门要统筹兼顾,关注农民需求,加强指导服务,切实抓好田间管理,扎实推进春耕备耕顺利开展。一是广泛发动农民适时开展春耕备耕各项农事活动。要把农业发展新理念和新方式,春耕备耕技术和要求通过网络平台和手机,及时快捷的传达给农民。二是强化分类指导,努力推动春管措施到位。要从实际出发,创新春耕备耕措施落实的方式,突出技术针对性和措施时效性,组织专家制定技术方案,以生产问题为导向,以农民需求为方向,开展“菜单式”服务,变政府“端菜”为农民“点菜”。三是突出示范带动增效益。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集成技术模式,着力在技术集成上取得新进展。集成试验节本增效、绿色发展、循环利用的技术模式,引领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着力在绿色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围绕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能提升,率先推广应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程机械化及“互联网+”等技术。着力在机制创新上取得新进展。推进农企对接、政企衔接、信息联接,率先在订单生产、质量监管、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五)培育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产业融合。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乡计划培育粮食种植面积100亩以上大户1户。积极发展订单生产,推行“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等多种模式。延伸产业链,打通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依托大型企业或行业协会,创建一批地理标识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强化品牌培育塑造,重点推介优势经作知名品牌,实现加工转化,以品质创品牌、以品牌提效益,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六)强化防灾减灾,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各村(社区)、各部门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理念,立足科学防灾、有序抗灾和高效救灾。一是加强面对灾害的应急能力。要加强灾情监测,密切关注重要时节的重大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做到防在灾害前。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二是科学防灾,推进粮食保险的覆盖面。重点推进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保险,防范和降低种植风险。要在粮食生产的政策性保险方面取得新突破,全乡计划投保3000亩,不断提高粮食作物政策性种植业保险的覆盖面;三是管理好救灾备荒种子。严格按照《保山市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管理办法》文件的规定,储备好乡级救灾备荒种子,保障灾后生产物资需要;四是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灾害性天气的持续效应。要顺应天时加强耕作制度改革,特别最大程度规避冬春干旱常态化带给农业生产的灾害。在有序抗灾和高效救灾上,根据农业灾情特点提前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加强分类指导服务,制定分区域、分品种、分季节的技术指导意见。五是努力提升病虫灾害的防治水平。围绕粮食作物实时进行病虫发生实况监测,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做到病虫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针对病虫的源头区和重点流行区,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确保粮食获丰收。

(七)抓好农用物资调运供应,满足生产需要。乡农技站、市场监督管理所等部门要及早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的调进、储备、供应和市场监管工作;要高度关注货源、价格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反映,确保农资充足、市场稳定,保护农民生产投入积极性。

(八)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断增加农机购置资金规模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农机补贴资金,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乡农技站要加大新型农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及早督促指导农机手做好农机保养、维修工作,及时投入春耕备耕,有效开展跨区作业服务,实现粮食生产耕作、收获等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解决季节性劳动力紧缺矛盾。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以水稻机插秧为突破口,拓展农机作业领域,2017年全乡计划农机作业面积3.5万亩,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以上。

(九)抓好备耕工作,适时播种。各村(社区)、各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抓好各项工作的准备和落实,层层分解落实各项任务指标、工作措施、科技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户、田间地块、责任人;及早落实所需的各种物资,做到有备无患;及早动员,全民动手,争取把播种和移栽时间前移,充分利用光热资源高质量地抓好备耕栽插工作。

(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村(社区)、各部门要把发展粮食生产摆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切实增强对粮食生产工作的领导。要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认真研究分析粮食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顺利完成2017年全县粮食生产各项目标任务。

附件:1.平达乡2017年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表(表一)

2.平达乡2017年主要增粮科技措施表(表二)

3.平达乡2017年主要增粮科技措施表(表三)

平达乡人民政府

2017年7月23日


附件【附件.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