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乡村振兴
稻花香里说丰年 农家乐里促增收——龙江乡“稻花鱼节”点燃乡村“共富”新引擎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4日 16:35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龙陵•龙江第九届“稻花鱼节”圆满落幕。金秋的龙江,不仅迎来了稻浪翻滚、鱼肥人欢的丰收盛景,更以“农家乐”为关键支点,撬动了假日经济的火热增长,铺就了一条家门口的“共富路”。

本届稻花鱼节期间,龙江乡长期与临时经营的农家乐总数达到70户,成为接待八方来客、展示乡土美食的核心力量。各家各户依托独特的“稻花鱼”资源,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全鱼宴、农家菜,让游客在领略田园风光的同时,尽情享受“舌尖上的龙江”。

来自大理的游客陈先生说:“这是我们第一次来龙江,听说龙江乡的稻花鱼很好吃,所以就组团来了。这边的稻花鱼确实没有鱼腥味,鲜美可口,和大理酸辣鱼味道各有千秋。”

“我家开办农家乐已经10多年了,每年稻花鱼节都是最忙的时候。大理、保山、德宏的旅游团经常会来,节日期间最多一天接待游客500多人,日收入最高达2万元。”农家乐经营者滕岩静笑着说道,“光靠自家人根本忙不过来,我们请了村里10位邻居来帮忙,按天结算工资,时间基本能持续一个多月。周边农家乐也都会请人帮忙,有钱一起挣,大家都高兴。”这正是龙江乡以节庆聚人气、以农家乐为载体,将“流量”转化为“增量”,将“游客”转化为“岗位”的生动实践。

农家乐的火爆,其效益远不止于经营者自身。更为可喜的是,它形成了强大的“溢出效应”,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就近务工、灵活就业。为应对激增的客流量,各农家乐在食材采购、厨房帮厨、前台服务、清洁保洁等方面产生了大量临时性岗位需求。这直接为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包括在家的妇女、有一定劳动能力的长者等,提供了宝贵的就业机会。

“我家就在弄岗村,每年稻花鱼节期间我都会来农家乐打工,每天有120元左右的收入。”弄岗村村民滕开相说。像滕开相这样的村民还有不少,他们“足不出村”,便在假期里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龙江乡以“稻花鱼节”为平台,以农家乐经济为突破口,成功探索出了一条“节庆引流、餐饮主导、多方受益”的乡村振兴路径。据统计,“稻花鱼节”期间,龙江乡70户农家乐总收益达300万元,共带动周边300余人就近务工。这不仅让经营者通过假期餐饮实现了快速盈利,更关键的是,它像一块磁石,吸附了周边的闲散劳动力,形成了“一人开办农家乐,左邻右舍同增收”的共赢局面。

龙江乡党委副书记杨生顺表示:“龙江乡将继续深耕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扶持和引导农家乐产业向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让其不仅成为节假日经济的‘引爆点’,更能成为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长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