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人民政府
索引号 01526292-7-17_F/2017-0524001 发布机构 龙陵县镇安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 2017-05-24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扶贫
抓牢基层党建 引领脱贫攻坚

镇党委书记 杨敏亮

2017年2月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面对脱贫攻坚这个最硬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重的历史使命,必须坚定不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不懈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就镇安镇而言,我们将紧扣“基层组织提升年”要求,树牢“聚焦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意识,坚持党建与扶贫同步谋划、同向推进、同力落实,全面推行“基层党建+精准扶贫”模式,全力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互促共进、互融共振、互补共赢.

(一)找准关键点,建强脱贫攻坚“主心骨”。一是加强镇党委自身建设。完善落实镇党委工作机制,规范议事决策程序,明确班子成员分工,建立健全管党治党及脱贫攻坚理论学习、挂点包村、述职评议、观摩点评、黄牌预警、督查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督促班子成员增强主责主业意识和履职创新能力,把镇党委打造成为从严管党治党、统揽发展全局、协调各方力量、领导脱贫攻坚的坚强核心。二是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创新村级党组织设置方式,在地域相邻、产业相同、优势互补的几个村(社区)设立片区型党组织,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设立临时型党组织,在村村、村企、村站、村校之间设立联建型党组织,在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链条上设立产业型党组织,在外出务工党员集中流入地、流出地设立流动型党组织,做到脱贫攻坚战场在哪里、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跟进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以村级换届为契机,严把准入条件,严格执行程序,注重从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选拔配备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或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人,完善落实以党建工作及脱贫攻坚为重点内容的村干部教育培训、分析研判、绩效考核制度,严格实行基础党务制度化、台账化、清单化管理,建立健全阳光党务、村务、财务机制,持续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深入开展“四亮四创四评”活动,提升村干部履职尽责能力,增强村级班子整体功能,着力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带领脱贫、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三是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全面推行村级党总支委员挂钩联系下设支部制度,提高村级下设支部党建工作经费补助标准和支部书记待遇,督促下设支部认真开展各类活动,规范下设支部基础党务,调动下设支部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村级下设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二)找准着力点,建强脱贫攻坚“主力军”。一是精准抓好党员管理。深入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督促引导他们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将脱贫攻坚作为党员日、党员积分制管理、党员民主评议、设岗定责、评星定级、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督促引导党员对照“四讲四有”标准,争做合格党员,率先脱贫致富,带头参与扶贫,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员。坚持把优秀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按照“贫困村需要什么人就选派什么人”的原则,选派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经验足、协调能力强的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完善落实第一书记兼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召回、谈心谈话、组织关系转接、工作例会、出勤管理、工作清单、年度考核等制度,督促他们认认真真履职、踏踏实实扶贫。抓好大学生村官、党建信息员教育管理,督促引导他们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三是精准建立结对帮扶机制。严格落实“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要求,做到“所有村(社区)挂包全覆盖、所有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完善落实社会力量帮扶机制,深入开展企业结对贫困村、贫困户助推脱贫攻坚的“万企帮万村”等活动。

(三)找准控制点,建强脱贫攻坚“主责区”。一是分级定责,完善责任体系。坚持用责任制管责任人,同步签订年度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和脱贫攻坚工作目标责任书,完善台站制度和责任清单制度,细化年度任务,锁定工作目标,实行挂图作战,倒排时序进度,倒逼责任担当。二是分层评责,完善考评体系。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镇党委委员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纳入村(社区)和党员干部年度考核。三是分类追责,完善督查体系。建立随机督查、重点督查、专项督查、适时督查相结合的督查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专项纪律检查,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巡查检查,形成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有缺位、脱贫实效排末位的,严肃追究责任。

(四)找准支撑点,建强脱贫攻坚“主阵地”。一是完善活动阵地。管好用好已建村组活动场所,统筹好学习、议事、娱乐、办公、接待等功能,充分发挥村级活动场所党员活动、为民服务、议事决策、矛盾调解、文体活动、产品推介“六个中心”作用和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党员活动、为民服务、村民议事、文体活动、红白喜事办理“五个中心”作用。加快推进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2017年实现党员10人以上或村民200人以上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全覆盖。年内建成“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拓展闭会期间“两代表一委员”发挥作用的途径。二是完善新型阵地。抓好基层综合服务平台运行、维护和管理,推进为民服务进平台、电子商务进平台、党员教育进平台、管理服务进平台、基础党务进平台、脱贫攻坚进平台,逐步构建起集党务、政务、商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创新“互联网+党建”模式,建立“e支部”“党员群”“公众号”“网络课堂”“扶贫群”等新型教育管理平台。三是完善思想阵地。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机制,采取党员干部带头学、印发资料辅助学、专题讲座集中学、座谈讨论交流学、宣讲培训辅导学等方式,深化政治理论、理想信念、形势政策、道德品行、传统文化、先进典型、综合知识、扶贫知识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和扶贫攻坚能力。

(五)找准突破点,建强脱贫攻坚“主路径”。一是推动组织领富。按照“党建一村一策、发展一村一业、产业一村一品”思路,完善党建扶贫双推进方案。全面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农民致富在产业链上”的“党建+产业”模式。扩大“股份合作经济”带动效应,因地制宜完善各村(社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选准发展路径,健全工作机制,巩固提升村级集体经济。二是推动党员带富。认真组织开展“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支持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努力打造一批党员创业示范基地,让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党员都有脱贫致富项目、每个贫困村都有党员致富带头人。全面推行农村党员分片联户制度,在脱贫攻坚、森林防火、禁毒防艾、殡葬改革、两违整治、环境整治、禁止赌酒赌博等工作中建立党员定向联系群众机制,引导每个有条件、有能力的党员至少结对帮扶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构建“1+1”“1+N”联系服务格局。全面开展“邻里守望”“洁净家园”“关爱老幼”“3·5学雷锋日”“12·5国际志愿者日”等主题志愿活动,督促引导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走在前列、争当先锋。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群众工作,建立完善宣传教育机制,组织广大党员采取结对联系、入户讲解、“田间课堂”“火塘夜校”等方式,深入贫困户家中听民声、解民忧、送良策、结穷亲、做动员,倡树“脱贫光荣”的价值观念,培树“我要脱贫”的思想自觉,引导贫困群众自愿脱贫、主动脱贫,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三是推动党群共富。采取“党组织+合作社(产业协会)+贫困户”模式,积极发展规模农业、品牌农业、农特产品加工,重点培养农村产业大户和党员致富带头人,吸引贫困群众加入脱贫行列。依托各村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由党总支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将政策法规宣传、集镇卫生管理、人居环境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村庄治安巡逻、务工信息对接等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行公共管理服务合作社模式,让贫困群众参与其中、得到实惠。加大贫困村致富能人培养力度,着力培养一批“田秀才”“土专家”,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尽快增收致富。

(六)找准对接点,建强资金筹措“主渠道”。一是财政扶持“输血”。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经费逐年增长机制,不断加大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投入,逐步提高村组干部待遇,为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二是社会帮扶“补血”。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支持,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注入动力。依托镇安派出所、松山交警中队、高速公路收费站、大瑞铁路项目部以及金融机构、非公企业、帮扶部门等单位,全面推行警地共建、村站共建、村企联建、银地联建等模式,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对基层党建、脱贫攻坚工作的支持。三是自我发展“造血”。千方百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落实产业扶贫、劳务输出、易地搬迁、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生态补偿、政策兜底等措施,提高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完善落实资金管理使用制度,督促基层党组织规范党建经费和扶贫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