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84-7-/2021-0512007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龙山镇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发布日期 | 2021-05-12 |
文号 | 浏览量 |
一、龙山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021年第一季度以来,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1月召开会议做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重大决策部署。2月、3月召开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推进会,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跨入“十四五”后,接续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发展,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抓实城市党建。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效,压实“四级网格责任”,不断健全五个城市社区2949个“联防、联排、联控、联保”小组,着力构建“镇党委—社区党组织—下设党支部—居民小组—联防小组—党员(或居民)户”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格局,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进行融合,继续抓好“三联”“四线”工作法,坚持以“区域化”党建为切入点,让城市社区“龙头”昂起来;以“精细化”治理为突破点,让城市多元共治实起来;以“品牌化”塑造为关键点,让服务名片亮起来;以“项目化”保障为着力点,让基础支撑硬起来的多方联动、集群发力、共建共享的党建工作格局,探索具有城乡结合特点的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子。
二是大力提升农村党建水平。围绕“乡村振兴”和“十四五”规划,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树牢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教育管理、产业发展等工作落实到支部,重点抓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落实,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全面巩固42个农村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创建成果,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努力实现党建和扶贫“双推进”,着力打造一批“有精神、有实力、有颜值、有底蕴、有秩序、有保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是持之以恒抓好队伍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做好村级、镇级换届选举工作,以“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为契机,2021年计划培训党员833人,实现两年培训全覆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遵规守纪、爱岗敬业、履职担当。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练好管党治党寸言必争、反腐倡廉寸土不让、跨越发展寸劲不松的“三个功夫”。加强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抓好实践锻炼,让年轻干部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一线锻炼成长。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返贫、致贫
一是认真落实各级脱贫攻坚巩固要求。2021年1月以来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对全镇的农户进行地毯式摸排,不存在愁吃、愁穿的农户、全镇教育有保障,无贫困人口在义务教育阶段因贫失学、辍学现象;全镇医疗有保障,无贫困人口因贫无法承担就医费用的现象,对全镇的住房进行逐户排查,无贫困人口居住危房现象,一般农户中存在C、D级房屋及新增分家无房户共30户,预计2021年底之前全部完成该30户的房屋改造,实现全镇所有房屋安全稳固有保障。认真落实“四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云南省20条脱贫攻坚巩固措施”,围绕“百日提升、百日总攻、百日巩固”工作要求,开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向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二是继续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聚焦易返贫人群和易致贫边缘户,落实好返贫致贫监测机制和帮扶措施,强化行业部门筛查预警、镇村监测预警、干部走访和农户申报预警,及时发现、及时分析研究录入扶贫信息系统。建立行业部门返贫和致贫家庭问题会商快速解决工作机制,及时化解风险。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简捷、高效、精准的政府服务平台,对因特殊原因返贫致贫农户申请事项,做到一次申报、及时办理、精准帮扶。2021年1月上旬,县级及时对龙山镇3户精准防贫基金救助对象的资金进行了兑付(其中白塔社区赵其能户、龙山社区王菊香户、云山社区刘自清户均入账了3000元精准防贫基金救助资金)。2021年2月上旬完成了全镇农村户籍人员的防贫保险收缴,涉及17个村(社区),对符合参保条件的对象人员实现了100%的参保收缴率。2021年3月初按照县级文件《龙陵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低收入人口预判摸排工作的通知》的工作要求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低收入人口预判摸排,计划于2021年3月10日以前完成村民小组的农户收入排序;于2021年3月10日-3月15日完成入户调查;于2021年3月16日-3月20日一户一方案帮扶表制定并启动帮扶措施。落实好2021年第一季度返贫致贫监测机制和帮扶措施等工作。
三是抓好脱贫后续帮扶。在完成脱贫攻坚之后,一些脱贫户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仍需持续用力,产业就业帮扶成效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仍需持续加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仍然比较重。因此,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减贫领域改革和创新,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三)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相衔接
围绕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工作目标,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统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持续发力,扎实工作,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组织体系,健全长效机制,稳步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确保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逐步能致富,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确保全镇同步建成小康。
一是抓实产业发展巩固提升工程。1.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发展规模特色农业。按照龙山镇“乡村振兴战略”和龙山镇“脱贫攻坚产业扶贫项目库”的总要求,在产业兴村强县行动中巩固提升茶叶生态建设和中药材“重楼”扩种建设项目。2.注重培育稳定增收产业。加大蔬菜、烤烟、池塘(网箱)养鱼、砂糖橘和重楼建设的扶持力度,形成“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的特色产业扶贫新格局。3.大力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作用。发展肉牛养殖,依托东方皓月公司、龙陵县建丰牧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集体经济+合作社+规模养殖场+养殖户”的发展模式,2020年底,吸纳1781户建档立卡户加入合作社。4.持续推进高原特色新兴产业。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方式,突出特色,精准发力,稳步推进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核桃、坚果、糯橄榄等林果产业,培育发展经济效益高的中药材、种苗等新兴产业。加快全镇4座石斛枫斗加工厂建设,确保全部完工并验收投入使用,促进农户增收。
二是抓实转移就业保稳定增收工程。1.加大培训,提高技能。到2021年,全镇每个村(社区)至少组织一期技能培训,每期培训人数不低于50人,培训时本村(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至少有一名适龄劳动者参加培训,有劳动力的建档立户实现全覆盖,坚持“培训一人,就业一人,每户至少有技能一人,脱贫一户”的原则。2.依托保山工业园区,促进转移就业。依托工业园区和各类制造加工业、高新技术、建材及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特色产业集群,提供优质的服务,实现就近就便务工常态化,为转移就业创造更多的条件,实现“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3.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大力安置无法离乡劳动力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和政府购买服务岗位,优先安置建档立卡户劳动力就业。积极协调县内龙头企业开发就业岗位,实现企业和劳动者供需有效对接,吸纳建档立卡户劳动力稳定就业。健全完善劳务对接机制,全镇开发建档立卡户公益性岗位累计400人以上。4.壮大人力资源劳务服务合作社。加强合作社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目前17个村(社区)成立了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对招用建档立卡户劳动力的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扶持。每年扶持能人帮带30名,实现建档立卡户劳动力有序创业。5.及时掌握贫困人口的外出务工信息,动员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转移。对贫困人口的外出务工信息第一时间掌握,做思想动员工作,动员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并录入国办系统务工监测月模块。
三是抓实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加强环境敏感区域和水源区域等重点区域治理,到年末,全镇政府驻地及各易地搬迁安置点、横山美丽宜居型自然村安置点、杨梅山四组五组(放马场)提升改造型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乡村公厕、旅游厕所、农村无害化卫生厕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无害化治理、资源化利用。全面提升村容村貌。重点抓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村庄亮化、村庄美化等村容村貌改造提升工程。持续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巩固天然林停伐保护面积197570亩。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强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扶贫,整合其他生态扶持项目,切实让广大山区群众在保护生态中受益。
四是抓实群众工作巩固提升工程。继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等创建评选活动,进一步把新风正气树起来,有序运营各村(社区)“爱心超市”。继续开展政策宣讲解读,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惠农政策、致富信息,凝聚起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力量。
五是抓实项目库建设促乡村振兴。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发展思路,实施绿色、生态、高效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步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实施人才振兴行动。大力推广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努力适应本地人才需求,组织选派专业技术人才走到田间地头、下到厂矿车间,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2.实施文化振兴行动。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聚焦民众需求,在重大节日积极开展与我镇相适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切实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3.实施生态振兴行动。持续加强生态环保制度机制及环保监管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农村“七改三清”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宜居龙山靓丽外装。4.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行动。以各村(社区)道路、水利、通信为重点,统筹城乡路网、水网、电网、通讯管网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规范化水平。5.实施改革创新行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制度建设,巩固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探索从确权向赋权、活权发展,盘活用好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六是强化基层组织保障,抓好党建扶贫双推进。1.把组织优势转变为脱贫凝聚力。按照支部规范化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党组织设置,力争到2021年,所有村级下设支部达标,同时不断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日”、党员承诺践诺等制度。2.把干部优势转变为脱贫向心力。强化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作用。培养造就大批适应脱贫致富要求的生产能手、经营能人、农技专家、能工巧匠等实用人才,重点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复合型人才。3.把保障优势转变为脱贫支撑力。把培植村级主导产业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统筹谋划,总结推广“四种模式”,巩固成效促发展。继续推行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不断优化贷款发放程序,重点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对种养殖、加工、个体经营等行业进行扶持,进一步帮助党员群众扩大生产规模、培植主导产业、创建特色产品、促进增收致富。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
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乡村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基础条件。乡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基础设施一般包括交通设施、农田水利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基础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而村集体无收入过分依赖于政府资金的支持,导致建设资金缺乏,进度缓慢,建设标准较低。我镇多项农村设施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到农村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幸福感。
(二)产业结构单一,支撑力度较弱
合理丰富的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当前我镇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化,缺乏龙头企业做支撑。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目前在农村,多数农民由于知识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还是从事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单一化问题突出,缺乏第二、三产业的带动和活力。与此同时,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观念陈旧等原因,很难吸引龙头企业。即便有龙头企业,也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特色产业不突出等问题,这就形成恶性循环,农村的企业生态环境过差,难以满足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要求。
(三)忽视了乡村文化和乡村价值
实施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乡村振兴就是提高农民精神风貌的过程,是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也是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乡村价值体现的是乡村发展的独特规律,这一独特规律告诉我们,构成乡村财富的资源有三类:一是自然资源,如土地、水资源等;二是社会与生活资源,如村落的地理位置等;三是乡村社区形成的产品,如农产品、民间艺术等。这三类资源可以构成一个“财富三角形”。而在我镇当前的农村社会当中,好多年轻人没有体验过乡村生活,不愿意在村中生活,一心向往城市生活,忽视村中原有的生活习惯、乡风民规,忽视了乡村自身的文化和价值,导致产业项目与当地资源脱节, 出现“水土不服”“项目孤岛”现象,而脱离乡村价值体系的项目建设,多数会因难以融入乡村而流产。
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一)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满足当地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应该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因此我镇会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发展的最大短板。一是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质量;二是完善农村道路和交通设备,降低车费;三是加强农村电网的日常检查、维护;四是加大政府投入,改革农村危房,打造农民的避风港;五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推进“厕所革命”,改善农村脏乱差的问题,打造生态宜居的人居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六是加强农村休闲娱乐设施建设,丰富村民日常生活,比如,打造一个“休闲活动广场”,配备健身设备、篮球场、图书阅览室、农业科技传播室、电影放映室等,为村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丰富村民的日常业余生活。
(二)进行科学规划,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实现乡村振兴,我镇会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对农村产业进行科学规划,走农业现代化道路。着力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首要前提,坚守耕地红线,稳定提升粮食产能,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主攻方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向规模经营要效率,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向品牌经营要利润,全面推进节约成本、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业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
(三)注重乡村价值和文化,打造“一村一品”
农村是一个价值复合体,有这三方面的价值:一是生态价值,乡村自然风光优美,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二是生活价值,农村居民的生活低碳、慢节奏,是一种更接近人类原初,也更符合自然天道的生活方式;三是文化价值,村落中独特的建筑风格、风俗习惯、道德信仰等都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印记和乡土情怀。乡村的价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我镇会因地制宜,找准乡村特色,进行科学定位和规划,结合乡村历史和文化,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打造村子品牌化的项目,让村庄具有本身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增加其生机与活力,形成“一村一品”,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亮点文化。
(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保障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我镇会加快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社会保障。完善和创新村民自治机制,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实现村民自治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引导发挥村民民主协商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使农民法治意识显著提高。大力促进乡村公共文化发展,脱离不良生活方式。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人性化解决农村人才的各种需求,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农民返乡创业。
四、工作建议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期间,以美好生活重点帮扶村为重点,突出乡村特色产业帮扶,提升扶贫产业成效,强化扶贫资产管理和长效作用。一是着力实施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先行示范村建设。特别是以河头、尹兆场社区种植中药材为主着力打造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白家寨村大河边提升改造传统温泉洗浴项目壮大集体经济;杨梅山村放马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帮扶建设、横山村姚家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帮扶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示范带头作用的目的。二是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两委”班子领导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建设,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对集体土地、山林、水域等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经营主体。三是集思广益实行多种经营模式。盘活村级集体资源,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民族文化(阿昌族文化)、民宿休闲、山水田园风光等推进融合发展,实现资产管理向资本运营转变。四是向上级争取政策扶持。完善财政引导、多元化投入发展机制,对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