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84-7-/2020-0402005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龙山镇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发布日期 | 2020-04-02 |
文号 | 浏览量 |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方案工作部署,龙山镇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锁定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攻坚克难,啃下最后的硬骨头,确保2020年6月底前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脱贫摘帽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目标任务
(一)未脱贫人口稳定达标。剩余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4月底前以就业为主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有稳定就业岗位,以种养业或其他经营性项目为主的贫困家庭生产经营良好,兜底对象保障政策到位。贫困人口年内人均纯收入能够稳定达到或超过脱贫标准。
(二)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无返贫、致贫。对标户脱贫指标,对稳定脱贫存在风险的监测户和有致贫风险的非建档立卡边缘户,3月底前全面精准锁定对象,制定帮扶措施,6月底前狠抓措施落实,及时消除风险隐患,确保无新增返贫、致贫。
(三)贫困村指标巩固提升。9个贫困村村级基层组织建强,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护制度措施落实,有特色产业和稳定的村集体经济,村庄环境干净整洁。
(四)风险问题全面清零。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各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督查检查等发现问题全部整改清零,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全面落实到位。
三、具体时间
2020年3月20日—6月30日。
四、主要措施
(一)抓好产业扶贫稳增收。加大涉农整合资金产业扶持力度,涉农整合资金30%以上用于产业扶贫,确保稳定增收。围绕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至少与1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合作关系,大力推广订单生产、土地流转、生产托管、股份合作、资产租赁等带贫模式,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坚决纠正“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
1.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促增收。围绕稳基础、提质量,全力保障农资供应,重点突出生猪、肉牛发展,巩固提升烤烟、畜牧、核桃、茶叶等传统产业,筑牢产业扶贫基础。2020年5月初完成烤烟大田移栽工作。巩固粮食播种面积,加强甘蔗、茶叶、草果、咖啡、核桃等中耕管理,大力发展生猪、肉牛、黄山羊等养殖产业和石斛、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加快肉牛发放进度,通过发展良种能繁母牛养殖等措施,提升农业整体效益。(牵头单位: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责任单位:镇扶贫办、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镇林业工作站、镇烟办、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各村(社区))
2.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促增收。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推广土地入股、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有效模式,继续清理、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改变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运行”的发展现状,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组织化、经营实体化水平。实现每个贫困村有1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一户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至少与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生产经营合作关系。(牵头单位: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责任单位: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各村(社区))
3.推动电商扶贫促增收。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2020年6月底前继续巩固电子商务示范村创建成果,提升镇村两级电子商务服务站服务功能,实现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全覆盖。(牵头单位: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4.推动旅游扶贫促增收。围绕全镇乡村旅游,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讲话精神,着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发展乡村旅游,结合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创建旅游名镇名村和旅游扶贫示范村,培育旅游扶贫示范户,带动乡村旅游增加群众收入。(牵头单位:镇文化站;责任单位: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镇项目办、镇扶贫办、镇交通管理所、县自然资源管理所、各村(社区))
5.推动消费扶贫促增收。坚持发展生产增收脱贫与解决城市“米袋子”“菜篮子”问题相结合,强化贫困地区农产品线上、线下产销对接,与各类市场主体、大型商超、电商平台等精准对接,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市场、进商超、进学校、进社区、进食堂等,全面拓宽销售渠道,建立健全稳定供销机制,切实解决农产品变“农商品”困难。(牵头单位:镇扶贫办;责任单位: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镇团委、镇妇联、镇各村小学,各村(社区))
(二)抓稳就业扶贫促增收。围绕确保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的目标,抓实就业扶贫“稳岗拓岗”。一是加快就业平台信息化建设。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岗位精准对接,提高贫困人口劳务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脱贫覆盖面,确保向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100%提供就业岗位信息。二是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整合各类就业培训资源,提升就业服务水平,采取订单、定向、定岗的培训方式,6月底前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400人次以上,其中贫困劳动力310人次以上。三是加快转移输出劳动力。坚持内用、外送保稳岗,落实减税降费等支持政策,帮助镇内企业、工厂复工复产确保稳岗拓岗,同时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岗位。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市的沟通对接,精准对接发布岗位信息,高效组织省外务工人员返岗。落实劳动力转移就业交通补助、生活补贴以及劳务服务机构补贴。6月底前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630人以上,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100人以上。四是加大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坚持保稳定提质量、创岗位增数量原则增设公益性岗位,在管好、用好现有399个乡村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新开发84个乡村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春节返乡人员,特别是对受疫情影响不能及时返厂的贫困户和边缘户家庭。持续用活用好94名生态护林员和44名天然林、公益林管护员,充分发挥岗位作用、稳定增收。五是加强扶贫车间认定工作。及时对符合扶贫车间条件的企业生产车间进行认定,已认定的做好跟踪服务管理,搭建贫困户就近就业平台,让贫困群众“足不出村、就地脱贫”,大幅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致富能力。2020年力争达到条件一家认定一家。(牵头单位: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责任单位:镇林业工作站、各村(社区))
(三)全面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一是围绕“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目标要求,持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清零行动,组织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质量“回头看”,对达不到“安全稳固、遮风避雨”和满意基本使用功能要求的房屋及时整改,确保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达标,5月底前确保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危房全部清零。二是持续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四级六长”负责制,确保主责部门知责、担责、尽责、守责;精准分类施策,确保学生复学返校。精准摸排掌握学生状态,联防联控严禁未成年人外出,压实责任实现辍学“存量归零”“增量为零”;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扶贫资助政策,确保家庭困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得到全程资助;落实好特殊困难家庭学生资助,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不因学返贫。三是围绕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围绕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镇村两级医疗机构获得及时诊治,完成镇村两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符合资质的乡村医生;围绕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继续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围绕妇幼、残疾、老人等特殊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等特慢病群体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人知晓健康扶贫政策,加大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四是按照《云南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细则》,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关注饮水管网老化、季节性供水保障不到位、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对达不到标准、不符合要求的实行清单式逐项解决销号,确保6月底前全部解决到位;加强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落实工程项目管护责任,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全面提升饮水质量。五是开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兜准、兜住、兜牢”行动,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对象、标准、管理有效衔接,确保兜底对象精准保障,根据《龙陵县民政局 龙陵县政府扶贫办关于印发龙陵县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兜准、兜住、兜牢”实施方案》,确保5月底前完成兜底保障对象应兜尽兜。6月底前建立健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项目长效运行管护机制,明确责任主体,确保群众能够长期稳定受益。(牵头单位:镇扶贫办;责任单位:镇中心学校、镇社会事务办、镇水利工作站、中医医院、河头卫生院,各村(社区)小学、各村(社区)卫生室、各村(社区))
(四)抓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紧盯真实入住、拆旧和复垦复绿等工作,强化后续扶持措施,做好搬迁安置区的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就学就医、社区治理、社会融入工作,确保做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3月底前完成复垦复绿扫尾工作,做好项目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工作;4月底前完成迁入地土地权属调整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相关工作;5月底前完成搬迁农户转移就业、产业发展工作,在建养殖小区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6月底前完成项目审计工作,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限时整改;9月底前完成项目验收工作。(牵头单位:镇项目办;责任单位: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有易地搬迁的村(社区))
(五)抓实问题整改清零。聚焦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各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督查检查等反馈问题,注重举一反三、标本兼治,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补齐短板、补强弱项。以挂牌作战工作为抓手,坚决整改“一兜了之”“一股了之”“一发了之”等帮扶方式,做到风险防范和产业发展同步并举,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确保6月底前各级各类问题整改到位、风险清零。(牵头单位:镇扶贫办;责任单位: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村(社区))
(六)强化内生动力激发。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活动,选树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广大群众,6月底前开展一次脱贫攻坚大宣讲行动。大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4月底前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培育文明乡风。充分发挥爱心超市作用。深入推进文化扶贫,提升贫困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确保群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内生动力得到持续激发。(牵头单位:镇宣传办;责任单位: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村(社区))
(七)全面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围绕《龙陵县巩固脱贫成果精准防贫监测预警机制》文件,强化政策支持和精准帮扶。对脱贫不稳定户、风险边缘户以及因突发事件或其他原因导致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动态监测,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类管理风险户、问题户和非建档立卡边缘户帮扶措施,确保6月底前消除所有问题和风险,对新发现的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户要做到发现及时、预警及时、管理及时、帮扶及时。(牵头单位:镇扶贫办;责任单位: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村(社区))
(八)着力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和监管。加大对脱贫攻坚的投入支持力度,继续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和土地、金融支持,完善镇级脱贫攻坚路线图修编完善,严格落实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强化资金动态跟踪监管,确保扶贫资金充分发挥效益。扶贫资金使用重点向产业项目倾斜,支持有优势产业的贫困村,集中建设连片规模特色产业,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保障。(牵头单位:镇财政所、镇扶贫办;责任单位: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村(社区))
(九)着力提高扶贫数据信息质量。充分发挥扶贫数据管理和共享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压实镇直各部门责任和村级主体责任,3月底前组织一次档案整理、上墙“卡表册”信息核对“回头看”工作,对错误信息内容及时更新修正;6月底前实行数据信息动态核实更新管理,充分利用“云南扶贫通”“建档立卡”手机APP软件以进村入户现场核实方式全面纠正问题数据,精准锁定脱贫攻坚对象数据、帮扶措施、扶贫成效,全面实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数据质量经得起检查督查、考核评估和国家普查,更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牵头单位:镇扶贫办;责任单位: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村(社区))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镇直各部门、各村(社区)要强化责任意识,把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作为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的重要抓手,主要领导亲自安排、亲自督办,分管领导具体研究、精心组织,镇直各部门共同参与、协同作战。继续强化“三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认真落实“四不摘”要求,做到不松劲、不停歇。确保“党政主责、部门同责、社会参与、群众主体、干部主帮”的工作格局更加巩固。
(二)积极沟通配合,强化统筹协调。镇直各部门、各村(社区)要统筹用好国家、省、市、县一系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整合资源、资金、人力,加强调度、联动推进有关工作。强化分类施策、精准施策,完善动态跟踪、定期研判、及时反馈工作机制,到点到户查缺补漏,确保任务落实到位、问题整改到位、质量提升到位。镇直各部门要主动担当,加强指导督导,推动落实。县扶贫办要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开展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压实各村(社区)、镇直各部门责任。
(三)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工作氛围。镇宣传办、镇扶贫办要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多维度总结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宣传脱贫攻坚前后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瞩目成就,总结一批精准推进工作的方法机制,推广一批行之有效的典型案例,宣传一批自强奋进的帮扶故事,弘扬决胜脱贫攻坚强大正能量。要加强舆情应对,认真听取善意的批评建议,改进工作,坚决依法制止恶意攻击、炒作放大脱贫攻坚个别问题的行为。
(四)靠实工作责任,强化纪律意识。镇直各部门、各村(社区)要严守纪律规矩,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以及省委实施办法,改进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除必要的会议、文件、材料外,其他宜简则简、宜减则减,不得多头重复、层层加码。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中不作为、慢作为、作风不实、敷衍塞责等的,一经查实,依纪依规依法严肃处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结束后,各村(社区)和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形成专题报告,于6月底前报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