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发展和改革局
索引号 01526299-4/20250930-00001 发布机构 龙陵县发展和改革局
公开目录 项目工作信息 发布日期 2025-09-30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其他
产业多元筑根基 搬迁群众稳增收

龙江乡新寨村马家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2016年规划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安置搬迁户94户376人,其中脱贫户54户156人,是当地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为破解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核心难题,龙江乡新寨村以产业发展为根本抓手,依托政策扶持、项目建设及其他资源整合,逐步构建起特色种植、加工制造、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通过多元化产业布局,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搬迁点从“安置型”向“发展型”转型跨越。

培育特色种植产业,夯实增收基础龙江乡新寨村立足当地气候适宜、空气湿度适中、土壤肥沃且排水性好的自然优势,在当地群众有一定传统种植经验的背景下,将目光聚焦在市场需求稳定、经济效益可观且适配本地气候的黑木耳种植上,摒弃“看到别处种什么就跟着种什么”的粗放思路,确保种植产业从起步阶段就与本地资源禀赋、群众能力水平高度契合,为后续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自2016年起,龙江乡新寨村引导马家田搬迁点群众发展黑木耳种植,通过技术指导、种苗扶持等方式,逐步扩大种植规模。截至2025年,参与黑木耳种植的农户已达32户,种植面积扩展至60余亩,实现产值240万余元,形成了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基地,为群众提供了稳定的种植收益来源,真正实现了特色种植产业从“零星试点”到“集群发展”之路,为搬迁群众搭建起了一条稳定可靠的增收致富路。

建设加工产业项目,搭建就业平台。龙江乡新寨村结合搬迁点发展实际与政策导向,精准谋划建设了一批产业加工项目,以“加工带动就业,产业延伸价值”为目标,致力于打破搬迁群众就业难、增收渠道窄的困境,为群众搭建起一个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就业、持续增收的坚实平台,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是石斛枫斗加工厂建设。2017年,在沪滇协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龙江乡新寨村紧抓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入150万元在马家田搬迁点建成了石斛枫斗加工厂。加工厂以“就近就业、技能培训”为导向,为搬迁群众及周边村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吸引全村360户400余人投身枫斗加工行业,带动群众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5万元收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掌握加工技能、获得稳定收入。二是菌包加工厂建设。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龙江乡新寨村进一步挖掘当地产业潜力。2025年,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80万元,在搬迁点新建了菌包加工厂,旨在弥补当地食用菌种植产业中菌包供应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的短板,推动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工厂聚焦“产供销一体化”,不仅为当地食用菌种植产业提供优质菌包,还优先吸纳搬迁群众务工,直接带动周边10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实现群众增收,同时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4余万元收入,进一步完善了当地食用菌产业链条。三是冷库仓储设施建设。在发展加工产业的过程中,龙江乡新寨村发现当地农产品尤其是食用菌、石斛等产品存在仓储保鲜难、损耗率高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和售价,也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2025年,龙江乡新寨村经过多方努力,投资37万元在马家田搬迁点建设了冷库,并通过招商合作模式,成功引入龙陵县三信生态有限公司参与冷库运营及配套产业发展。以冷库为依托,引导农户发展赤松茸种植,种植面积达50余亩,既解决了农产品仓储保鲜难题,又通过企业带动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合作发展模式,吸纳100余人就近务工,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每年1.3万元收入,形成“种植——加工——仓储”的产业闭环。

盘活温泉资源,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为进一步延伸温泉康养产业链,提升文旅康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龙江乡新寨村在蚌别温泉升级运营的基础上,谋划建设中医馆,推动“温泉养生”与“中医理疗”深度融合。龙江乡新寨村蚌别温泉自2002年建成后,持续发挥资源优势,2021年起实现规范化运营,成为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来源之一。依托温泉资源,整合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医疗资源,投资300多万元在蚌别温泉区域建成中医馆,馆区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892.98平方米,共两层布局。一楼设医生办公室、温泉泡池、中医理疗区、中西药房、输液配液室及观察室,其中理疗间3间(含1个大理疗室、2个小理疗室)、泡池12个(含10个小泡池、2个男女大泡池);二楼设康养住宿12间(含单间、标间、四人间),共25个床位。中医馆将“温泉养生”与“中医理疗”深度融合,打造“康养+医疗”服务模式,同时带动周边农家乐、土特产销售协同发展。自2025年1月开业以来接诊量合计9850人次,其中县内8464人次、县外1386人次,总收入122.04万元,带动农户增收40余万元,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5万元收入,搬迁群众医疗保障水平也得到较大提升。

龙江乡新寨村马家田易地搬迁点的发展实践,生动诠释了“搬得出”是基础、“稳得住”是关键、“能致富”是目标的深刻内涵。从黑木耳种植、石斛枫斗加工厂、菌包加工厂、冷库再到“温泉+中医”文旅康养,每一步探索都紧扣群众需求与发展实际,既破解了搬迁群众就业增收的难题,又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持久活力,为易地扶贫搬迁点实现从“安置型”到“发展型”的转型、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可参考、可复制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