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发展和改革局
索引号 01526299-4-30/2020-1013001 发布机构 龙陵县发展和改革局
公开目录 项目工作信息 发布日期 2020-09-30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其他
基层反映粮食仓储管理方式落后餐桌外浪费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收割能力不足遗漏多。我县粮食耕地面积主要以山地和水田为主,而粮食主食稻谷种植面积又以山丘梯田为主。受地理条件制约,97%左右的粮食依靠人工收割,机械收割率仅达到3%左右。由于收割工艺比较落后,在收获过程中,粮食熟透后,人工收割、堆垛时可能会脱粒,直接掉到地上。收割后晒在场院或者公路上,风吹日晒都会造成浪费。按当前粮食种植统计数据测算,以粮食主食稻谷为例,人工收割、堆垛时会造成3.5%左右的田间损失;其他收获整理环节会造成0.8%的产后损失。仅在收获环节,例如;以我县2019年稻谷产量51179吨计算,稻谷收割损失达到1791吨。包谷、大麦、小麦收割损失率相对低于稻谷,综合损失率为2.5%,2019年我县包谷、大麦、小麦产量共计77074吨,收割损失达到1926吨。

二是储存方式落后损失大。粮食收割后损失最大的环节是农户储存。在调研时发现,农户因粮食价低惜售,一般将粮食堆放在自家闲房里,还是沿用传统的方式储存,农户存粮大部分受到虫蛀,部分发霉变质,另有不少被老鼠偷吃。每年农户储粮损失率大约都在5%左右,储存方式的落后造成了粮食的极大浪费,也降低了粮食品质。

三是运输环节损耗难计量。近年来,粮食产销衔接、跨省流通、区域调剂任务越来越重,在粮食流通过程“散装、散运、散储、散卸”的四散化比例较低,原粮从收购环节到加工、销售环节需要反复经过打包、拆包、再打包的过程,浪费比较严重。据测算,粮食“袋装公路运输粮食的损耗一般在3‰,而公路散装运输粮食的损耗大约在1.5‰”。例如我县粮食购销企业每年在收购原粮存储时,运输方式落后,不仅增加了粮食在流通中的损耗还增加了企业的收购成本。可以看出,采取合理的运输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粮食运输损失。

四是过度加工变相浪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购买食材时,许多消费者不仅要求口味,还十分看中粮食的卖相,追求“精、细、白”。这些看起来卖相极好的粮食其实经历了多次加工过程。比如以大米抛光为例,大米厂加工工艺普遍都在二次抛光以上,而每增加一次抛光,大米就减少一层,导致出米率降低2—3个百分点,大米的产量也随之降低,同时还导致多种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成分的损失。因此,粮食过度加工,不仅降低营养,而且会增加生产成本,不但使粮食造成较大损失,而且对膳食营养健康够成影响。

粮食仓储管理方式落后餐桌外浪费,究其原因,粮食企业仓储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储粮设备、储存条件跟不上,缺乏科学储粮技术,安全储粮意识也仍需加强。存粮一旦发生霉变,绝大多数农民选择将其迅速且以极低价格卖给粮商,不仅减少了农民收益,也不利于食品安全。粮食产后浪费仅要坚决遏制,还必须在坚持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减少粮食的产后损失。一是要强化爱粮节粮意识,做好杜绝粮食产后浪费的宣传普及工作,对肆意浪费粮食的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批评和惩戒;二是要理顺粮食价格,粮价过低,势必影响种粮积极性和节粮意识的建立,理顺粮食价格,才能推动粮食增产、节约两不误;三是要加强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快粮食购销企业危仓老库网点的维修改造建设,有效解决农户卖粮买粮问题;四是加大对科学种粮、储粮、运输、加工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农户储粮条件改善,推广先进试用的仓储、装卸、运输技术和装备,有效降低粮食物流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