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99-4-30/2017-1205002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发展和改革局 |
公开目录 | 项目工作信息 | 发布日期 | 2017-12-05 |
文号 | 浏览量 |
全县重点产业主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新材料及先进装备制造、食品与消费品制造、旅游文化等五大产业,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投资为支撑,以工业为主导,锐意进取,全县重点产业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五大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五大重点产业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规模企业少,产业集聚、集中度低,竞争乏力。一是原有的产业布局分散,缺乏规划和引导,难以形成规模,企业中大多数行业缺少领航的龙头。目前龙陵仅有规模以上企业38户,仅占全市的15%左右。优质规上企业少,龙头企业的“龙头”带动能力不强,营销服务主体还比较缺乏,品牌培植滞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比较弱,制约全县区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品牌的发展。二是工业园区,实力不强,功能定位不突出,缺乏差异,缺失特色,分工协作差,形不成产业链接,同质竞争,难以形成错位发展格局。
二、五大重点产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企业开发的投入严重不足,各项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健全。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水利、通讯、文化旅游等基础设施整体滞后,投入力度有待加强;项目开发主体因资金、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推进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如“园中园”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园区道路、住房、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企业生产用水保障不畅,随着企业逐步进驻,相关配套设施规划建设迫在眉睫。
三、高新技术企业少,产值低且分布不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目前全县正处于工业经济转型的攻坚期,但全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势,工业经济的整体创新能力却不尽如人意。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少、产品少、产值低。如,保山隆基年产5GW单晶硅棒建设项目虽已投产,但目前产值较小;日产300万Ah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还在抓紧建设,锂离子电池、单晶硅棒等新兴产能尚未形成,还不能形成支撑。二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有待完善。全县企业制度创新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缺少专业人才,普遍缺乏从事核心技术开发和转化相关技术成果的能力。产学研结合有待进一步深化,需要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机制。多数企业机制不能够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不能充分调动技术人员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三是缺乏专业人才和人才流失的情况并存。人力资本意识有待加强,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企业发展的适应人才、急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
四、五大重点产业发展项目资金严重不足。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融资工作受制约,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加之财政增收困难,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对全县五大重点产业发展支撑力大大减弱。目前整个园区已完成投资7.94亿,但融资仅到位2.5亿元。
(产业协调股 刘玲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