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99-4-30/2017-1011002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发展和改革局 |
公开目录 | 项目工作信息 | 发布日期 | 2017-10-11 |
文号 | 浏览量 |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稳增长措施落地困难。受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低迷、融资成本持续走高等因素影响,各项稳增长政策的有效落地还缺乏市场有效需求的强有力支撑。从投资上看,融资成本增加以及土地、林地手续审批难等因素影响,企业增加投资的能力不足和愿望不强,加之近几年来支撑投资较快增长的政府性、基础性投资项目建设高峰期已过,而产业关联度高、带动面大、效益较好的重大项目和生产性项目较少,保持投资可持续增长难度大。从工业经济上看,受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滑、企业融资困难、产能低下等不利因素影响,县内工业企业减产停产增多,企业投资意愿不断下降,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导致多项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优惠措施难以成功落地。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以甘蔗、烤烟、茶叶、核桃等为主的传统农业依旧“小、散、弱”,还没有形成集约经营、规模发展的态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缓慢,龙陵紫皮石斛、龙陵黄山羊等产品价格下跌;中草药、胡蜂等产业尚在培育中,一时难于形成支撑。三是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压力较大。工业硅、电锌、水泥等传统产业低迷,预计1—9月酒精、工业硅、电锌、水泥产量分别同比减少19%、16.7%、12.6%、12.6%和5.1%;且锂离子电池、单晶硅等新兴产能尚未形成,要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困难重重。工业存在“结构性”缺陷,我县工业企业多为资源型企业,主要产品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深加工产品,受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较大,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企业生产经营处境限难。四是投资后劲不足。从项目的投资额度看,全年计划实施的147个项目当中,年度投资计划5亿元以上的项目有6个,1亿元以上项目有19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5个,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撑作用不明显;从新开工项目支撑情况看,全年我县计划新开工项目78项,1-3季度,新开工项目55项,开工率为70.5%,落后于时序进度4.5个百分点。五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受“营改增”政策影响,地方税收整体增速放缓、主体税种持续增长潜力不足;刚性支出持续增长,棚户区改造、交通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财政支撑不够、偿债压力大、融资困难、融资成本较高等问题不断凸显,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加大。
意见建议:一是聚焦关键发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完成全年5600人脱贫任务。全面完成问题整改,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市级考核评价的2016年度中央下达6477人搬迁人口年底全部搬迁入住,2017年度中央下达搬迁人口90%搬迁入住。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发展活力。有效化解过剩产能,鼓励硅基等优势产业开展国际合作,切实化解产能过剩。在降低企业成本上“出实招”,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的各项优惠政策,抓紧落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各项措施。有效化解商品房库存,继续实施货币化安置政策,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增加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加强对金融市场有效监管,积极防范和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加快补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脱贫攻坚、对外开放、机制体制等方面短板。三是加快“五网”基础建设,打牢经济发展基础。力争瑞孟高速公路龙陵段、S235线三达地至龙镇桥、S234线半斤坝至隔界洼二级公路开工建设,加快推进G320线、G219黄南线龙陵段改扩建工程及红旗桥至松山段红色旅游公路建设,实施一批农村公路项目,不断提高农村公路通畅率。进一步加快龙陵通用机场前期工作进度,力争2017年完成机场选址报告编制并进行评审。加快推进腾龙桥一级电站、公养河四级电站、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天然气利用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加快推进段家坝水库、轱辘河水库、勐堆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溉渠系工程、防洪和除险加固工程等相关基础设施,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三网”融合和电子政务服务向社区及农村延伸,扩大4G网络、光纤宽带网在农村的覆盖范围。四是着力培育“五大”产业集群,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方面:大力发展生态优势产业、新兴农业产业,加快推进规模农业发展,重点打造县级万亩、乡镇千亩、村级百亩规模农业示范基地。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方面:构建集健康、养老、养生、康体等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加快推进龙陵石斛系列产品精深加工、胡蜂产业化开发、中草药加工、蜂蜜加工等产品开发。新材料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方面:进一步延伸工业硅产业链,大力发展多晶硅、单晶硅棒及切片、锂离子电池、电动大客车等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新材料及先进装备制造基地。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方面:加快特色食品加工业发展,重点打造精制茶、褚橙深加工;充分发挥龙陵矿产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黄龙玉珠宝玉石等产业。旅游文化产业方面:继续打好龙陵“三张名片”,推动旅游从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文化体验、户外运动、珠宝购物等转型升级。
(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