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发展和改革局
索引号 01526299-4-30/2017-1010002 发布机构 龙陵县发展和改革局
公开目录 项目工作信息 发布日期 2017-10-10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其他
措并举抓落实 全力以赴稳增长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落实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稳增长开好局意义重大。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经济压力不断下行等不利条件,龙陵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稳速度、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总基调,超前谋划,及时制定了《龙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陵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平稳发展26条措施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龙政办发〔201734号)出新招、出实招、出硬招,全力推进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一、持续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一是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全年投资增长35%,总量113.8亿元目标,继续实行固定资产投资责任目标考核、重大项目县级领导挂钩、投资月度调度等制度,形成倒逼机制,强化工作落实,全力推进省、市“四个一百”“五网”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1-3季度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2.55亿元,完成市级下达任务113.8亿元的72.5%,同比增长33.8%,较去年同期上升10.9个百分点二是大力推广PPP合作模式。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专项PPP项目策划有关的培训会,强化PPP模式政策研究,认真完善县级PPP项目储备库,做好PPP项目前期包装工作。目前,龙陵县通过省级财政部门审核项目5总投资110亿。三是发挥基金带动作用。积极做好省市产业基金、保山浦发基金的申报和管理使用,加快第一批保山浦发滇西边境片区扶贫投资发展基金投放使用,目前已支付施工设计总承包单位省设计院项目预付款5.1亿元。

推动工业集聚化发展一是大力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县财政对年内新建成投产的纳规企业每户奖励5万元;对当年内由规模以下首次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每户奖励4万元。目前,已完成龙陵神龙氧气厂由规下升规上,实现龙陵县浩峰农产品开发经营有限公司、云南聚宏活性炭有限公司、龙陵远盛硅材料有限公司3户新建企业纳规二是加快重点产业发展。建立健全重点产业发展考核机制,重点考核主抓部门、乡镇、园区新上产业项目、新增投资计划、新增产能效益和招商引资等目标任务。投资、年产值同时超10亿元的入园重点产业生产企业,租赁园区现有厂房、仓库、办公楼等设施的,5年内免租金。以回购方式使用标准厂房和配套设施的,按市场评估价分期回购。积极做好产业建设领军人才培养工作,积极争取培养经费补助。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是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城镇基础设施按经营性、准公益性、公益性分类施策,建立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偿机制,采取PPP、“10+3”等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二是持续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创建特色小镇的有关要求,龙陵县初步提出建设龙陵松山小镇、石斛小镇2个特色小镇,目前小镇总体规划已通过市级评审,正在按照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并同步修改修建性详细规划

扎实推进“三大战役”一是打好县域经济战役。全面落实《龙陵县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抓实县域经济分类考核15项重点指标,确保5项前置“一票否决”指标考核合格。二是打好园区经济战役。严格按照《龙陵县工业集聚化发展的实施方案》,实施龙陵工业园区准入制度以及不符合园区发展、低质低效企业退出机制,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规划合理,符合规划产业集聚的高效园区。按照“政府委托、企业实施、财政可承受、政府购买”模式,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筹集资金支持园区快速发展。三是打好民营经济战役。全面落实民间资本准入平等待遇,不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附加条件、歧视性条款和准入门槛。除市级领导挂钩10户外,其余2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4县级领导分别挂钩。继续实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2017325日,召开“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县级5个承办部门的联席会,微型企业培育有关工作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加快服务业发展一是积极促进社会消费增长。县财政筹集相应资金,对2017年批发、零售、餐饮、住宿每个行业中总量排名第1、且增速超过15%的限上企业给予每户5万元奖励;对2017年新增限额以上、且增速超过15%的商贸流通企业给予每户5万元奖励每出口100万美元奖励2万元人民币。对符合条件的龙陵县农丰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保山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2户企业进行对外贸易备案登记,办理相关手续。1-3季度,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95万美元,同比增长84%,完成市级下达任务450万美元的132%,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26.3个百分点二是促进旅游品牌化。以全域旅游为契机,深入挖掘抗战文化、黄龙玉文化和温泉养生文化,拓展旅游文化品牌内容。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由县财政筹措资金,对年内获评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公园的,奖励创建主体30万元;对新获评4A级景区的,奖励创建主体10万元。1-3季度建成游客咨询中心2个,旅游商品展示用房2栋,旅游厕所3个,发展农家乐20家,设立旅游标示标牌17块,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预计接待游客216.7万人次,完成年初计划227.2万人的95.6%,增长76%;实现旅游总收入21.6亿元,完成年初计划21.5亿元的100.4%,增长100.1%。

鼓励创新创业一是加大支持企业带动就业。制定印发了《龙陵县人民政府关于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继续实施创业担保“贷免扶补”、创业人员小额担保、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担保贷款政策,1-3季度,共发放“贷免扶补”13320户金额12907万元,带动就业1824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及小企业贷款金额9530万元(企业3600万元),带动就业1353人。二是强化园区(园中园)企业招用工激励扶持。对农村劳动力到园区(园中园)企业实现就业人员,全额补助从出发地至务工地的意外伤害保险费和交通费;在园区(园中园)企业首次实现就业的人员,每人给予一次性300元的购买生活用品资金补助;对职业院校培养推送园区(园中园)实现就业的,按每人300元标准给予相应院校资金补助;园中园用工企业依法与就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给予用工企业社会保险补助,其中:缴费满一、二、三年的,分别按每人一次性500元、800元和1000元给予补助。以上补助资金由县级财政负责筹措50%。截至9月底,向龙陵“园中园”保山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定向输出劳动力301人。

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进一步降低商品房库存。严格执行住房公积金提取贷款政策,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鼓励棚户区改造居民购买存量房源,加强同房地产企业的协调,给予货币化安置对象户3%—5%的购房优惠;加强同税务部门的协调,积极落实货币化安置对象户税收减免政策;加强规划指导,结合棚改群众居住习惯,允许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商品房类型进行适度的规划调整,以满足不同的购房需求;全面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杜绝房地产企业借棚户区改造项目涨价的行为。1-3季度,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3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全县商品房库存化解周期控制均在12个月内。

加大降成本力度一是继续加大降费减负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执行中央设立的涉企3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自201741日起取消或停止收费,将商标注册收费标准降低50%。2017年对省人民政府定价的涉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除生态补偿环境治理类收费外收费标准降低30%政策。对已有不动产登记证抵押物,在办理抵押登记时,不得再收取该土地和房屋测量费。二是降低企业用地成本。进一步鼓励各类产业用地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使用土地,年租金按照出让地价评估后折算到1年期价格确定。推行工业用地出让弹性年期制,出让价格按照相应出让年限评估确定。三是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鼓励和促进中小水电就近消纳,继续实行丰枯期硅电价格联动机制,进一步降低硅企业生产用电成本。大工业用电基本电费每月每千伏安25元下调至20元,金属硅企业丰水期基本电费由每月千伏安10元下调至5元,1-3季度为全县实体经济企业减负2.55亿元。四是积极实施社保优惠政策。严格落实“降免缓补”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1-3季度,下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单位参保费率至27%,为157户参保企业减负185万元;下调失业保险费率为1%(单位部分为0.7%,个人部分为0.3%),为74户企业减负346.8万元;工伤保险基准费费率按0.2%—1.9%八个档次执行,为321户参保企业减负45万元。对依法参加失业保险、不裁员或少裁员,符合规定条件的困难企业,按照该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给予稳岗补贴。目前,对全县符合条件的43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82.44万元。

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方面一是进一步缓解实体企业资金压力。积极推动政银、商银合作,对生产经营基本正常的实体企业贷款不减贷、不压贷、不抽贷。截至20178月末,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46147万元,同比增长33.96%,涉农贷款余额347436万元,同比增长21.17%。制了《龙陵县创新投融资机制实施方案》(龙发〔20173号),落实国家和省、市对融资担保行业发展“减量增质”的要求,20179月底,在保客户38户,担保余额16104万元。积极探索“51+49”“10+3”模式融资。目前,已成功注册龙陵县鑫达果业有限公司、龙陵县龙康糖料发展有限公司、龙陵县龙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1+49”模式企业3家,龙陵县生态景观系统综合提升、龙陵县龙山中路片区DE地块棚户区改造2个项目已按“10+3”模式与企业签订框架协议。

优化发展环境方面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行政许可项目目录,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大力推行清单管理制度,在权责清单的基础上,完善编制中介服务事项清单、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等。抓实投资项目中介超市建设运行,用好网上中介超市,提高项目服务效率,20171—9月,共受理投资项目186个,涉及事项265件,投资概算290.54亿元,按时办结率100%。全面完善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严格执行项目代码制,实现项目审批网上全程监控和查询,确保投资项目全面在平台上运行。转报企业核准手续时,不得强制企业委托中介服务机构编制项目申请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先照后证”改革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企业“五证合一”和个体“两证整合”成果,开展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和无债权债务企业简易注销工作。

综合股  黄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