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78-3/20231102-00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统计局 |
公开目录 | 统计分析与信息 | 发布日期 | 2023-11-02 |
文号 | 浏览量 |
2023年以来,雨水分布极不均衡,上半年大面积干旱,三季度暴雨频发,面对不利气候条件,龙陵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稳住“三农”基本盘,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强化防汛抗旱保收等政策指导,认真分析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狠抓政策落实,努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全县农业经济总体运行平稳。
一、农业生产总体情况
(一)农业经济总量平稳增长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7100万元,同比增长4.3%(可比增长,下同),其中:种植业产值113625万元,同比增长5.8%,占总产值的46%;林业产值65014万元,同比下降0.2%,占总产值的26.3%;畜牧业产值59478万元,同比增长8.9%,占总产值的24%;渔业产值3660万元,同比增长4.6%,占总产值的1.5%;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5323万元,同比增长6.0%,占总产值的2.2%。
(二)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
1.“粮袋子”平稳向好。上半年雨水较少,部分粮食作物因干旱单产下滑,1—9月夏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7450亩,同比增0.4%,实现产量30185吨,同比下降2.5%;秋粮农药、化肥等物资储备充足,病虫害监测到位,防治及时,在耕地流出整治的推动下,粮食面积和产量得到巩固发展,实现了以秋补夏。根据预产数据,我县秋粮丰收在即,有望实现面积和产量双增长。
2.“菜篮子”稳产保供能力增强。近年来外地菜商到我县乡镇收购蔬菜,拉动群众小规模种植,种植模式由传统零散种植向规模化转变,田间管理及病虫防治得到加强,蔬菜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菜篮子”稳产保供能力增强。1—9月,我县蔬菜及食用菌面积50787亩,同比增15.6%,实现产量37230吨,同比增21.9%。
3.“果盘子”更加优化。今年来,我县积极利用“四荒”资源,进一步优化水果产业结构和布局,淘汰部分低产低质水果,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坡上山,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的优势水果产区,实现水果产业从“量”到“质”的转变。1—9月水果种植面积71091亩,同比增长3.4%,水果产量128350吨,同比增长10.4%。
4.“肉盘子”恢复向好。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对肉蛋需求增加,拉动我县“肉盘子”恢复向好。1—9月,猪、牛、羊、禽存栏分别为:192741头、134761头、171716只、94.87万只,同比分别增15.9%、1.8%、1.2%、4.3%;猪、牛、羊、禽出栏分别为:254198头、30652头、108650只、59.27万只,同比分别增2.5%、6.3%、持平、-5.8%,肉类总产30758吨,同比增6.6%。
二、存在问题
(一)经济作物发展受挫,产值增长拉力不足。在耕地流出整治及林草相关保护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的背景下,我县甘蔗、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面积下调,水果增长受限,由于种粮和种经济作物存在明显收益差,产值增长拉力不足。
(二)生猪保价稳供难,影响畜牧业增长。近年来,由于生猪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但饲料、玉米等生产资料价格却居高不下,养殖成本增加,挤压了养殖收益空间,规模户和农民饲养及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不足,生猪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严重影响畜牧业增长。截至三季度末,我县实现畜牧业产值59478万元,仅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4%,占比下降。
(三)特色产业集中优势不明显,品牌打造不够。由于缺乏知名度高、影响力强、市场占有率大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品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品种更新不快,品牌建设、品牌营销滞后,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数量仍然很少,市场话语权较弱,产品价格受外商调控,预期收入难以实现。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重点培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初加工水平,拓展精深加工新路子,提高农产品、畜产品、林产品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能力,如石斛、水果、蔬菜等,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二)调整畜牧产业结构,稳定畜牧业生产。一是稳定生猪产能,鼓励生猪养殖场户科学合理补栏,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做大做强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调优品种结构,做大养殖规模;三是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不可控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强化技术指导和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培训,做好易发病虫害的监测预警防治工作和农药、化肥等物资保障工作,在确保“粮袋子”安全的前提下促进“钱袋子”鼓起来,确保农民仓中有粮,袋中有钱。加强对机耕路、水利、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农业产业稳定发展。
(四)加强品牌建设。持续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进一步挖掘县内优质特色资源,培育新品牌,壮大现有品牌。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拓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继续助力企业参与有知名度、影响力的展会宣传,提升应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推销产品的能力,不断拓宽农产品产销渠道,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