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78-3-/2021-1025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统计局 |
公开目录 | 统计分析与信息 | 发布日期 | 2021-10-25 |
文号 | 浏览量 |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大局”,党中央进一步确立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把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法》重要内容和“六保”重要任务。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及雨水分布不均匀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县粮食形势十分复杂,稳价保供压力增大。为确保粮食市场运行平稳,守护好老百姓的“米袋子”,确保老百姓有得卖、买得起、买得到、吃得好、稳得住,我县坚守底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以粮食安全生产要求,通过系列政策措施,目前我县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供应正常,粮食市场整体运行平稳。
一、当前全县粮食稳价保供基本情况
(一)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1.耕地面积情况。截至2020年末,我县拥有耕地面积391390亩,同比增342亩,年内增加耕地面积584亩,均为园地改为耕地;年内减少244亩,其中:国家基建占用240亩,农民个人建房占用4亩;水田面积132047亩,同比减29亩,其中:饱水田856205亩,迟水田34599亩,雷响田11243亩;山面积246705亩,其中:水浇田15718亩,旱地223971亩,轮歇地7016亩。
2.粮食播种面积情况。截至2020年末,我县粮食播种面积503884亩,同比减1224亩,减0.2%,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20074亩,同比基本持平;玉米播种面积167334亩,同比增591亩,增0.3%;小麦播种面积20000亩,同比减172亩,减0.9%;大麦播种面积50004亩,同比减434亩,减0.9%;碗豆播种面积25015亩,同比减180亩,减0.7%;蚕豆播种面积11425亩,同比145亩,减1.2%;马铃薯播种面积46392亩,同比增349亩,增0.7%。
3.粮食产量情况。截至2020年末,我县实现粮食产量15405万公斤,同比增444万公斤,增3.0%。其中:稻谷实现产量5200万公斤,同比83万公斤,增1.6%;玉米实现产量5987万公斤,同比246万公斤,同比增4.3%;小麦实现产量332万公斤,同比增0.8万公斤,增0.2%;大麦实现产量1410万公斤,同比增8.6万公斤,增0.6%;碗豆实现产量250万公斤,同比减1.3万公斤,减0.2%;蚕豆实现产量140万公斤,同比减3.2万公斤,减0.2%;马铃薯实现产量1196万公斤,同比增42万公斤,增3.7%。
4.人均粮食占有量情况。截至2020年末,我县总人口305775人,年粮食生产量15405万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504公斤,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在474公斤,国际通常认为400公斤是粮食标准的安全线,近4年来,我县人均粮食占有量均超过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标准。
(二)近年来粮食价格及化肥物资变动情况
1.粮食价格变动情况。2019年因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拉动玉米等粮食作物价格不同程度上涨。据2020年末市场价格调查显示:稻谷、玉米、小麦、大麦、碗豆、蚕豆、马铃薯价格分别为2.65元/公斤、2.6元/公斤、2.8元/公斤、2.2元/公斤、5元/公斤、5元/公斤、2元/公斤,同比分别上涨1.9%、8%、持平、22%、32%、32%、33%。
2.化肥农药价格变动情况。2020年末主要化肥尿素每吨价格同比上涨500元,上涨20%;复混肥每吨价格同比上涨100元,上涨7%;农药及农膜价格基本保持持平态势。化肥、复合肥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基本抵消了粮食价格上涨和粮食补贴等惠农政策带给农民的好处。
二、当前粮食稳价保供面临主要问题
(一)保护农民利益和保障消费者生活的价格两难
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粮价过低,将直接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导致部分粮食生产能力不能转化为粮食产量从而影响供应。粮价过高,城乡居民难以承受,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全国粮油一个价,也不利于粮食从产区向销区流动,粮价调控处于两难境地。
(二)增产制约因素增强与消费刚性增加的产需矛盾
当前,极端气候频现,环境污染加重,优质耕地面积减少,种粮比较效益低下,粮食生产制约因素增多,增产潜力释放空间缩小。长期以来,去县粮食耕种方式主要是人为耕种,且大多是依据农时靠天吃饭,家庭承包制使得生产模式传统性、分散化,造成生产成本与收入不成正比,农业附加值较低。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口粮需求刚性增加,成品粮的精度和品质提高,增加原粮耗用,饮食结构多元化又使肉、蛋、奶等转化用粮增加。保障粮食供应困难较大。
(三)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与粮食种植问题凸显
产业兴,农村旺。乡村产业发展是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乡村产业是农民实现增收和农村繁荣发展的基础,是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随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种植特色经济作物积极性日益高涨,加之肉牛产业发展壮大,青饲料和青贮玉米大量种植,粮食种植面积受到挤压。
三、粮食稳价保供面临主要措施
(一)切实保障粮食生产能力
一是要依法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耕地面积与粮食生产能力成正比,保护耕地是维护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扎实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切实稳定粮食安全底线指标50.4万亩以上。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三是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地膜覆盖等先进技术,减少农业用水总量,不断提升化肥、农药利用效率,有效控制土壤污染,大幅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努力降低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度。
(二)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一是切实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农机具购置补贴、水稻种植保险等中央和省市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二是最低收购价水平与种粮成本挂钩,支持农民通过种粮获得必要的利润,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三是切实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结合粮食生产实际,围绕稻谷、玉米、小麦、大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科学种植,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粮农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实际。
(三)切实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加大农业总产出和有效供给,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力实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等重大增粮措施和节水农业,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巩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户集中连片土地流转,培育种粮大户,推广优良品种,加快培植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