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78-3-/2021-0526002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统计局 |
公开目录 | 统计分析与信息 | 发布日期 | 2021-05-26 |
文号 | 浏览量 |
2020年,是“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龙陵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回顾“十三五”期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及上级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同时紧紧咬住目标任务不放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充分调动和凝聚一切力量,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基础条件更加夯实,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三五”时期龙陵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GDP突破百亿大关
“十三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23亿元,同比增长5.7%,比“十二五”末(61.96亿元)增加61.04亿元,年均增长9.8%,年均增速排全市五县(市、区)第1位,高于全市0.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省的0.50%,比“十二五”末(0.45%)提高0.05个百分点,占全市的11.7%,比“十二五”末(11.2%)提高0.5个百分点。
“十三五”时期GDP年均增速低于“十二五”时期(13%)3.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5.7%)4.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8%)2个百分点;“十三五”末GDP总量在全省129个县中排名第61位,比“十二五末”(69位)上升8位。
“十三五”时期全市及五县(市、区)生产总值情况表
地区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十三五”时期 |
|||||
绝对数(亿元) |
增速(%) |
绝对数(亿元) |
增速(%) |
绝对数(亿元) |
增速(%) |
绝对数(亿元) |
增速(%) |
绝对数(亿元) |
增速(%) |
年均增速(%) |
|
全市 |
613.08 |
11.1 |
678.95 |
11.0 |
850.34 |
9.5 |
960.68 |
9.8 |
1052.6 |
4.8 |
9.2 |
龙陵 |
68.31 |
11.6 |
76.30 |
11.4 |
95.49 |
10.0 |
108.46 |
10.2 |
123.00 |
5.7 |
9.8 |
隆阳 |
234.3 |
11.4 |
260.77 |
11.5 |
323.11 |
9.5 |
361.15 |
9.5 |
393.96 |
5.2 |
9.4 |
施甸 |
56.04 |
12.1 |
62.52 |
12.0 |
80.56 |
9.3 |
90.5 |
8.5 |
90.08 |
-4.9 |
7.2 |
腾冲 |
160.24 |
10.0 |
176.83 |
10.5 |
222.42 |
10.0 |
252.73 |
10.7 |
282.35 |
7.2 |
9.7 |
昌宁 |
94.19 |
12.0 |
103.62 |
11.5 |
128.76 |
9.5 |
147.79 |
9.3 |
163.19 |
4.8 |
9.4 |
1.第一产业稳步发展。“十三五”末,全县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34.33亿元,同比增长5.7%,比“十二五”末(18.58亿元)增加15.75亿元,年均增长6%,年均增速排全市五县(市、区)第2位,高于全市0.1个百分点;绝对量占全市的14.1%,比“十二五”末(13.1%)提高1个百分点。
“十三五”时期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低于“十二五”时期(6.8%)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4%)2.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8%)0.2个百分点;“十三五”末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全省129个县中排名第39位,比“十二五末”(43位)上升4位。
“十三五”时期全市及五县(市、区)第一产业增加值情况表
地区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十三五”时期 |
|||||
绝对数(亿元) |
增速(%) |
绝对数(亿元) |
增速(%) |
绝对数(亿元) |
增速(%) |
绝对数(亿元) |
增速(%) |
绝对数(亿元) |
增速(%) |
年均增速(%) |
|
全市 |
151.32 |
6.0 |
159.06 |
6.2 |
168.5 |
6.3 |
204.84 |
5.6 |
243.3 |
5.6 |
5.9 |
龙陵 |
19.51 |
6.1 |
20.98 |
6.2 |
21.94 |
6.3 |
26.51 |
5.6 |
34.33 |
5.7 |
6.0 |
隆阳 |
49.05 |
6.2 |
51.41 |
6.4 |
55.6 |
6.5 |
66.01 |
5.6 |
76.37 |
5.6 |
6.1 |
施甸 |
15.97 |
6.1 |
16.61 |
6.2 |
16.89 |
6.2 |
20.81 |
5.6 |
24.58 |
5.7 |
6.0 |
腾冲 |
33.66 |
6.2 |
35.73 |
6.3 |
38.7 |
6.3 |
46.89 |
5.6 |
55.04 |
5.6 |
6.0 |
昌宁 |
33.13 |
6.3 |
34.33 |
6.3 |
35.37 |
6.4 |
44.62 |
5.7 |
52.97 |
5.7 |
6.1 |
2.第二产业平稳增长。“十三五”末,全县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50.25亿元,同比增长6.6%,比“十二五”末(25.34亿元)增加24.91亿元,年均增长13.3%,年均增速排全市五县(市、区)第2位,高于全市0.7个百分点;绝对量占全市的12.3%,比“十二五”末(13.2%)降低0.9个百分点。
“十三五”时期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低于“十二五”时期(16.6%)3.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5%)8.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8.7%)4.6个百分点;“十三五”末第二产业增加值在全省129个县中排名第38位,比“十二五末”(57位)上升19位。
“十三五”时期全市及五县(市、区)第二产业增加值情况表
地区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十三五”时期 |
|||||
绝对数(亿元) |
增速(%) |
绝对数(亿元) |
增速(%) |
绝对数(亿元) |
增速(%) |
绝对数(亿元) |
增速(%) |
绝对数(亿元) |
增速(%) |
年均增速(%) |
|
全市 |
213.61 |
14.7 |
245.7 |
14.5 |
319.43 |
15.4 |
367.19 |
14.1 |
392.61 |
4.5 |
12.6 |
龙陵 |
27.95 |
14.2 |
31.7 |
13.7 |
39.86 |
16.9 |
46.19 |
15.2 |
50.25 |
6.6 |
13.3 |
隆阳 |
80.21 |
16.6 |
93.36 |
15.2 |
117.13 |
15.4 |
135.0 |
14.2 |
144.2 |
4.2 |
13.0 |
施甸 |
15.67 |
14.6 |
18.47 |
17.0 |
27.8 |
15.0 |
30.83 |
10.6 |
24.0 |
-20.7 |
6.2 |
腾冲 |
57.5 |
13.1 |
65.45 |
13.5 |
85.63 |
14.6 |
99.22 |
14.8 |
113.67 |
11.2 |
13.4 |
昌宁 |
32.28 |
14.1 |
36.7 |
14.1 |
49.01 |
14.3 |
55.94 |
13.5 |
60.49 |
5.3 |
12.2 |
3.第三产业保持良好势头。“十三五”末,全县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8.42亿元,同比增长4.2%,比“十二五”末(18.04亿元)增加20.38亿元,年均增长8.3%,年均增速排全市五县(市、区)第3位,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绝对量占全市的9.2%,比“十二五”末(8.3%)提高0.9个百分点。
“十三五”时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低于“十二五”时期(13.9%)5.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7%)1.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7%)0.6个百分点;“十三五”末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全省129个县中排名第90位,比“十二五末”(92位)上升2位。
“十三五”时期全市及五县(市、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情况表
地区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十三五”时期 |
|||||
绝对数(亿元) |
增速(%) |
绝对数(亿元) |
增速(%) |
绝对数(亿元) |
增速(%) |
绝对数(亿元) |
增速(%) |
绝对数(亿元) |
增速(%) |
年均增速(%) |
|
全市 |
248.15 |
11.1 |
274.19 |
10.9 |
362.41 |
5.6 |
388.65 |
7.5 |
416.68 |
4.6 |
7.9 |
龙陵 |
20.85 |
13.6 |
23.62 |
13.1 |
33.69 |
4.2 |
35.76 |
6.7 |
38.42 |
4.2 |
8.3 |
隆阳 |
105.04 |
10.0 |
116.0 |
10.8 |
150.38 |
6.0 |
160.14 |
7.0 |
173.39 |
6.0 |
7.9 |
施甸 |
24.4 |
14.7 |
27.44 |
12.5 |
35.87 |
6.5 |
38.86 |
8.2 |
41.5 |
3.5 |
9.0 |
腾冲 |
69.08 |
9.3 |
75.65 |
9.9 |
98.09 |
7.2 |
106.62 |
8.7 |
113.64 |
3.6 |
7.7 |
昌宁 |
28.78 |
16.7 |
32.59 |
14.3 |
44.38 |
6.6 |
47.23 |
7.3 |
49.73 |
3.2 |
9.5 |
(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优化,活力不断提升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构成看,“十三五”期间,三次产业比例不断演变,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主导作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28.6:40.9:30.5演变为2020年27.9:40.9:31.2,三次产业结构稳定在“二三一”状态,并呈现出小幅浮动态势。“十三五”末第一产业比重较“十二五”末(30%)下降2.1个百
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保持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跃上30%以上。
2.农业规模化逐步形成。“十三五”末,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28亿元,增长5.6%,比“十二五”末增长0.9倍,增加24.69亿元,年均增长5.9%。实现增加值34.52亿元,增长5.6%,比“十二五”末增长0.8倍,增加15.71亿元,年均增长5.9%。粮食总产量达15.41万吨,同比增加0.45万吨,增长3%,比“十二五”末增长0.04倍,增加0.61万吨,年均增长0.8%。肉类总产量达4.48万吨,增长36.6%,比“十二五”末增长0.3倍,增加1.08万吨,年均增长5.7%。产石斛鲜条3800吨,增长5.6%,比“十二五”末增长0.5倍,增加1200吨,年均增长7.9%。
3.工业强县逐步体现。“十三五”末,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2.34亿元,增长7.5%,比“十二五”末增长0.6倍,增加12.69亿元,年均增长12.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年均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从31户增加到39户。全县着力打造全市工业经济新增长极,以园区为依托,促进产业聚集发展,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强县日益突出,“十三五”期间,全部工业占GDP的比重稳定在30%左右。
4.建筑业稳步发展。“十三五”末,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7.94亿元,增长4.5%,比“十二五”末增长2.1倍,增加12.24亿元,年均增长12.1%。
5.旅游品牌化提速推进。“十三五”期间,在松山4A级旅游景区、黄龙玉、温泉资源的带动下,旅游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末旅游人数及旅游业总收入分别达393万人次、50.1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3.3%、33.1%。
6.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十三五”末,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17.94亿元,增长4.5%,比“十二五”末增长2.1倍,增加12.24亿元,年均增长12.1%。
(三)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1.人均生产总值大幅提高。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人均创造价值水平也在不断增加,“十三五”末预计达41773元,增长5.5%,比“十二五”末增长0.9倍,人均增加20064元,年均增长9.1%。
2.地方财政实力快速提升。经济快速增长带来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十三五”末财政总收入达9.85亿元,增长6.7%,比“十二五”末增长0.2倍,增加1.78亿元,年均增长4.1%。财政可用财力持续增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93亿元,下降9.1%,比“十二五”末增长0.2倍,增加1.07亿元,年均增长4.1%。
3.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末,非公经济增加值达66.11亿元,增长6.7%,比2010年增长1.4倍,较“十一五”末增加38.23亿元,年均增长11.2%。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十二五”末的46.2%提高到53.8%,提高了7.6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4.人民更加分享发展成果。“十三五”末,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26元,增长7.4%,比“十二五”末增长0.6倍,增加4679元,年均增长9.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55元,增长3.2%,比“十二五”末增长0.4倍,增加9399元,年均增长7.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01.77亿元,增长3%,比“十二五”末增长0.3倍,增加23.62亿元,年均增长5.4%。在存款余额增加的同时,贷款余额大幅增加,达83亿元,增长23.1%,比“十二五”末增长0.8倍,增加36.08亿元,年均增长12.1%。
“十三五”时期全市及五县(市、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表
地区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十三五”时期 |
|||||
绝对数(元) |
增速(%) |
绝对数(元) |
增速(%) |
绝对数(元) |
增速(%) |
绝对数(元) |
增速(%) |
绝对数(元) |
增速(%) |
年均增速(%) |
|
全市 |
9426 |
10.0 |
10321 |
9.5 |
11280 |
9.3 |
12499 |
10.8 |
13426 |
7.4 |
9.4 |
龙陵 |
8841 |
11.2 |
9707 |
9.8 |
10629 |
9.5 |
11756 |
10.6 |
12626 |
7.4 |
9.7 |
隆阳 |
10392 |
11.9 |
11390 |
9.6 |
12449 |
9.3 |
13843 |
11.2 |
14854 |
7.3 |
9.8 |
施甸 |
8629 |
10.5 |
9440 |
9.4 |
10299 |
9.1 |
11432 |
11.0 |
12255 |
7.2 |
9.4 |
腾冲 |
9400 |
10.8 |
10331 |
9.9 |
11292 |
9.3 |
12512 |
10.8 |
13463 |
7.6 |
9.7 |
昌宁 |
9097 |
9.3 |
9952 |
9.4 |
10907 |
9.6 |
12063 |
10.6 |
12992 |
7.7 |
9.3 |
“十三五”时期全市及五县(市、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表
地区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十三五”时期 |
|||||
绝对数(元) |
增速(%) |
绝对数(元) |
增速(%) |
绝对数(元) |
增速(%) |
绝对数(元) |
增速(%) |
绝对数(元) |
增速(%) |
年均增速(%) |
|
全市 |
27801 |
8.4 |
30164 |
8.5 |
32636 |
8.2 |
35351 |
8.3 |
36433 |
3.1 |
7.3 |
龙陵 |
23776 |
7.8 |
25987 |
9.3 |
28118 |
8.2 |
30480 |
8.4 |
31455 |
3.2 |
7.4 |
隆阳 |
31110 |
9.5 |
33941 |
9.1 |
36826 |
8.5 |
39846 |
8.2 |
41241 |
3.5 |
7.7 |
施甸 |
23579 |
8.2 |
25819 |
9.5 |
27885 |
8.0 |
30144 |
8.1 |
31045 |
3.0 |
7.3 |
腾冲 |
26979 |
9.5 |
29245 |
8.4 |
31702 |
8.4 |
34428 |
8.6 |
35667 |
3.6 |
7.7 |
昌宁 |
25684 |
9.0 |
28021 |
9.1 |
30347 |
8.3 |
32835 |
8.2 |
33853 |
3.1 |
7.5 |
(四)消费热点不断显现,“三驾马车”持续发力
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末,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8.7%,年均增长8.5%。“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496.31亿元,比“十二五”期间(224.84亿元)增加271.47亿元,累计增加1.2倍。
2.消费市场不断活跃。“十三五”末,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3亿元,增长1.8%,比“十二五”末增长1.8倍,增加24.03亿元,年均增长23%(十二五基数没有修订,以上数据用原数据计算)。
3.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十三五”末,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19万美元,比“十二五”末增加5万美元,年均增长0.2%。“十三五”期间最高年份达890万美元。
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十三五”期间,龙陵县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为“十四五”时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总量小。一是“十三五”末,全县经济总量仅占全省的0.5%,比“十二五”末提高了0.05个百分点;仅占全市的11.7%,比“十二五”末提高了0.5个百分点。二是总量在全省129个县中排名位次仅上升8位,全市五县(市、区)中排位均是第4位,且与第3位昌宁县的差距越来越大,“十三五”末与昌宁县相差40.2亿元,差距比“十二五”末扩大21.77亿元。
(二)产业结构仍需持续改善。一是近年来,龙陵县第三产业的比重虽然逐年有所上升,但一直以来的“二、三、一”产业格局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改善,三次产业比仍为27.9:40.9:31.2。第三产业比重在2018年达到最高35.3%,但由于隆基硅的投产,使其工业拉动强劲,而第三产业大头靠工资拉动,致使到“十三五”末第三产业的比重又下降了4.1个百分点,仅仅比“十二五”末增加2.1个百分点。二是“十三五”末,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仅为31.2%,比全国(54.5%)低23.3个百分点,比全省(51.5%)低20.3个百分点,比全市(39.6%)低8.4个百分点。横向对比在五县区中靠后,分别低于隆阳区、腾冲市、施甸县12.8个、9个和14.9个百分点,仅高于昌宁县0.7个百分点。全县城镇化率低,县城人口比较少,消费能力比较弱,再加上近年来“消费萎缩”、“消费外溢”现象突出,致使消费对三产的拉动比较弱,过度依赖工资方面拉动增长,说明仍处于工业化特征比较明显的发展阶段,服务经济发展空间亟须拓展。
(三)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及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龙陵地处“防外输入”最前沿,疫情常态化防控给全县经济持续增长带来较大压力。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滞后,产业融合不高,竞争力较弱。全县农产品加工大型龙头企业少,多数规模小,从加工层次看,整体研发能力较弱,加工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低端环节,深加工比例不高,与工业融合不紧密;新型体验式旅游项目极为缺乏,基本没有度假型项目,产业附加值低,与旅游业的融合不深;对地域文化、饮食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品牌杂而不强,对既有品牌的运营管理缺乏规范,缺少实施品牌战略的规划、具体办法及人才,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不强。二是工业支柱产业单一,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化水平不够高、发展后劲不够强等短板较为突出,传统企业开工不足,工业运行艰难,加之每年新培育的规模企业增长空间狭小,致使工业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缺乏,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压力越来越大。三是项目储备不足,投资增长乏力。随着一些重大项目竣工,其他项目小而散,且储备严重不足。全县符合产业政策、有潜力的大投资项目储备不足,入库项目青黄不接,再加上受融资政策、国资监管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对投资项目保障力度不足,投资增长形势严峻。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展望“十四五”,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有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亲临保山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有国家以更大力度应对疫情影响带来的政策性机遇,有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带来的开放机遇,有东部和南部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坚持优质增量,扩充经济总量。一是利用全县资源、区域优势,着力引进优质项目,加大对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低碳化、增量大的优质项目的引进工作,加速推进产业的升级换代,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总量迅速扩充。二是以产业为主导,坚持项目引领、园区承载,加快推动城镇化,不断壮大县域经济,不断激活县域经济内生动力。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一定要在稳增长的同时着力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在农业上,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环节,实现特色农业增点扩面,形成特色优势、产业优势、规模优势,加大产业链延伸和龙头项目建设力度,确保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样板县名副其实。在工业上,“依托龙陵硅资源、工业硅产能和绿色清洁能源优势,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推进以水电硅材一体化为主的硅基新材料及配套产业发展,形成硅基产业生态”,确保云南绿色硅材产业先行区得以实现。在服务业上,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一方面,要深化专业化分工,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打造保山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另一方面,打好“抗战文化、黄龙玉文化、温泉养生文化”三张牌,持续提升“中国松山·宝地龙陵”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加快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促进文化旅游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进云南滇西边境旅游目的地建设。
(三)狠抓项目工作,增强投资增长原动力。一是抓项目储备。围绕国家确定的投资项目导向,补短板项目、省市确定的重大项目、产业投资项目,加大开工及建设力度,抓在建提存量、抓开工提增量、抓前期强后劲。二是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各职能部门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形成专人专班,密切关注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及时研究采取应对措施,全程跟踪督促项目落地见效,充分释放各类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
(四)加强商贸企业培育力度,力促市场消费回升力。一是主动跟踪监测服务。相关行业部门加强协调对接,全面掌握限上限下企业生产状况,在服务好现有限上企业的同时,挖掘具有潜力的纳限对象,及时组织纳限。二是统筹好全县温泉资源,全面打响“康养福地、温泉城市”品牌,进一步带动消费升温、升级。三是聚小做大。引导整合行业竞争较强、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及时纳入限上企业统计促进消费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