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78-3-/2021-0330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统计局 |
公开目录 | 统计分析与信息 | 发布日期 | 2021-03-30 |
文号 | 浏览量 |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及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紧紧咬住目标任务不放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充分调动和凝聚一切力量,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主要目标任务完成好于预期。
一、经济发展运行特点
据初步核算,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229980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增长5.7%,增速比三季度提高3.4个百分点,比全市高0.9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7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2位。从季度看,一季度下降1.8%;二季度同比持平;三季度增长2.3%。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3267万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502480万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384233万元,增长4.2%。从结构看,三次产业比重为27.9:40.9:31.2,一、二、三产分别拉动GDP增长1.3个、3.1个、1.3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平稳增长,粮食产量再获丰收
202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2841万元,增长5.6%,实现增加值345223万元,增长5.6%。一是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39万亩,同比减少0.12万亩,下降0.2%;实现粮食总产量15.41万吨,同比增加0.45万吨,增长3%。二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凸显。石斛鲜条产量3800吨,增长5.6%,褚橙鲜果产量1.16万吨,增长16.5%,核桃产量1万吨,增长42.9%,澳洲坚果产量2000吨,增长33.3%,年末猪存栏33.55万头,增长22%,年末牛存栏14.59万头,增长17.7%,年末羊存栏17.26万只,增长0.7%,实现肉类总产量4.48万吨,增长36.6%。
(二)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单晶硅支撑强劲
2020年,全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23365万元,增长7.5%,占GDP的比重达26.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同比回落7.6个百分点,增速全市第1位,全年工业增长呈稳定增长态势。
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下降局面没有改变,实现增加值下降4.3%;制造业稳定增长,实现增加值增长8.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个百分点,其中单晶硅制造贡献突出,增加值增长44.8%,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6.4个百分点;电力生产供应业扭负为正,实现增加值增长0.9%,环比提高1.4个百分点。
从企业效益看,企业效益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县规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07536万元,增长82.8%,实现利润总额169626万元,增长63.1%,实现营业务收入115426亿元,增长18.1%。
从产品产量看,成品糖41308吨,下降7.1%;酒精4453吨,增长5.7%;电锌31531吨,增长22%;水泥81.12万吨,下降2.2%;金属硅14.51万吨,增长10.6%;单晶硅44195吨,增长90.8%;发电量117562万千瓦时,增长22.3%。
(三)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持续收窄,交通运输投资拉动较大
2020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下降8.7%,环比收窄8.9个百分点,低于全市15.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位。其中,非电工业投资下降52.8%,民间投资下降39%,产业投资增长30.6%。全年投资中交通运输贡献较大,接近全年投资的三分之一,同比增长72.7%。
(四)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增长给力
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336万元,增长1.8%,环比回升0.5个百分点,增速全市第3位。其中,批发业销售额86788万元,增长4.1%,零售业销售额277382万元,增长2.6%,住宿业营业额19464万元,下降5.2%,餐饮业营业额56277万元,下降6.3%。从城乡分类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53万元,增长5.2%;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63883万元,增长0.4%。从限上商品销售类别看,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4%,其中,粮油类增长23.6%,蔬菜类增长23.8%;烟酒类增长42.3%;日用品类下降2.3%;饮料类下降0.1%。
(五)财政收入稳中回升,金融运行稳健
2020年,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335万元,下降9.1%,降幅环比收窄8.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37081万元,增长13.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2.5%。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6375万元,下降5.7%。实现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17729万元,增长3%,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830053万元,增长23.1%,同比提高16.8个百分点。
(六)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2020年,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55元,增长3.2%,高于全市0.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3个百分点,增速全市第3位;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26元,增长7.4%,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低于全省0.5个百分点,增速全市第3位。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指标支撑不足。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县32项GDP基础指标支撑后劲不足,增长与全年预期目标相差较大,与后期市级调度目标相比,仅有10项完成了市级调度目标,还有15项未完成市级调度目标。二是基础指标全省129个县中排名总体靠后,排在前10名的仅有4项指标,且属于拉动比较小的指标,排在70名后的有15项指标,占比较大的工业、建筑业、教育和公共管理工资均排在40名后。
(二)工业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一是规上工业企业少、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全县工业的增长主要是依靠硅、黄龙玉、石斛等产业的支撑,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6%,受疫情和市场的影响,产值增幅较低,甚至负增长,拖累工业经济增幅。二是新兴产业培育不足。新增纳规企业数量较少,2020年,全县新纳规工业企业仅1家,尚未形成有力支撑,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传统产业多数下降。黄龙玉、石斛、龙陵黄山羊、黄蜂为主的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产值24.62亿元,现价下降22.9%,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1.6%;五大硅厂生产金属硅14.51万吨,增长10.6%,实现产值21.09亿元,现价仅增长4.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8.5%。
(三)投资增长后续乏力。一是在库项目少,项目储备不足。截至12月末,全县在库项目32个,剩余投资余额20.79亿元,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11个,剩余投资余额17.61亿元;5000万以下项目21个,剩余投资余额3.18亿元。随着一些重大项目的竣工,全县符合产业政策、有发展潜力的大项目储备不足,其他项目小而散,预入库项目青黄不接,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严峻。二是资金保障力度弱。受融资政策、国资监管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企业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对投资项目保障力度不足。
(四)消费市场活力复苏缓慢。一是限额以上企业量少质弱,2020年末,全县共有批发业5户、零售业19户、住宿业7户、餐饮业6户、大个体户7户,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低,仅为22.3%,缺乏市场竞争力,拉动力弱。二是因受国内外疫情不确定因素影响,再加之地处边境,旅游业冲击较大,住宿、餐饮全面复苏难,目前住宿餐饮业还处于负增长。虽然社消在逐步回升中,但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目前社会消费动力不足。三是很大部分人群工资收入降低,房贷压力加大,再加之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及邻近德宏导致“消费萎缩”及“消费外溢”等因素存在,使本地实体商贸单位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尤其是餐饮业。四是对申报纳规企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相关部门对纳规企业政策宣传力度不大,知晓率、兑付率不高,企业自主申报纳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确保全年经济“开门红”。紧紧围绕2021年人代会目标任务,及早谋划、分析1季度各项指标,对各产业、各行业认真进行测算分析,深入分析疫情影响,切实采取有效举措,推动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落实,有效遏制各项支撑指标下滑态势,力争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全力确保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二)加大工业企业培育力度,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扶持、服务力度,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中用工、原材料供应等问题,用好用足企业纾困和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力争企业正常生产,促进满负荷生产,提高企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是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大对规下企业的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积极挖掘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制定培育提升计划,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奖励力度,支持其发展壮大、达规入统,为全县工业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三是着力打造好“绿色能源牌”。发挥龙陵工业园区、保山硅基产业园两大平台优势,整合硅矿资源,打造绿色硅材产业集群,实实在在有几家企业入驻园区,增强发展后劲。
(三)狠抓投资项目入库,增强投资增长原动力。一是抓项目储备。围绕国家确定的投资项目导向,补短板项目、省市确定的重大项目、产业投资项目,加大开工及建设力度,抓在建提存量、抓开工提增量、抓前期强后劲。二是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各职能部门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形成专人专班,密切关注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及时研究采取应对措施,全程跟踪督促项目落地见效,充分释放各类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
(四)加大商贸企业培育力度,力促市场消费回升力。一是主动跟踪监测服务。相关行业部门加强协调对接,全面掌握限上限下企业生产状况,在服务好现有限上企业的同时,挖掘具有潜力的纳限对象,及时组织纳限。二是持续提升“中国松山·宝地龙陵”知名度和影响力,统筹好全县温泉资源,全力打造“康养福地、温泉城市”品牌,进一步带动消费升温、升级。三是聚小做大。引导整合行业竞争较强、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及时纳入限上企业统计,促进消费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