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统计局
索引号 01526278-3-/2019-1126001 发布机构 龙陵县统计局
公开目录 统计分析与信息 发布日期 2019-11-26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其他
龙陵县2019年粮食生产结构评估报告

一、2019年全县种植情况

在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在龙陵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为统领,按照“提高单产、优化结构、节约成本、提质增效、绿色生态”的要求,加快促进种植业转型升级,注重加强农业科技投入、优选品种,促进了全县粮食生产的稳步健康发展。我县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为33.67千公顷,2019年粮食总产量预计为149613吨,其生产结构和同比变化情况如下(见表):

2018年、2019年粮食产量对比表

单位:吨

2019年

2018年

绝对数

同比±%

粮食总产

149613

147195

2418

1.64

谷物总产

128254

125632

2622

2.09

中稻和一季晚稻

51178

50150

1028

2.05

玉米

57417

55940

1477

2.64

其他谷物

16350

16252

98

0.6

大麦

14013

14006

7

0.05

豆类

6625

6899

-274

-3.97

大豆

1716

1550

166

10.71

薯类

73670

73320

350

0.48

马铃薯

57700

58135

-435

-0.75

二、粮食面积、产量变化原因

据统计,今年我县降水较历年相比持续偏少,大春农作物苗情长势总体一类苗比上年减少占33%,二类苗增加占53%,三类苗占14%,但是龙新、镇安等冷凉地区苗情好于往年,幼苗长势较旺,良种覆盖率提高,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年粮食产量预计达到149613吨,全年粮食总产实现“十二连增”。

(一)谷物情况。稻谷种植面积8.0千公顷,产量达51178吨。

(二)豆类情况。豆类播种面积3.44千公顷,产量达6625吨。

(三)薯类情况。2019年我县薯类播种面积4.22千公顷,产量达73670吨。

三、抽样调查数据评估

根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的要求,样本包括全县10个乡镇中的15个村民小组。抽中样本点玉米平均亩产分别为:河头村422公斤/亩、竹箐村350公斤/亩、沟心寨村380公斤/亩、田坡村402公斤/亩、帕掌河村340公斤/亩、雪山村325公斤/亩、白泥塘421公斤/亩;抽中样本点水稻平均亩产分别为:大坝村549公斤/亩、田坡村486公斤/亩、乌木寨村568公斤/亩、帕掌河村483公斤/亩、龙新村303公斤/亩、雪山村320公斤/亩、勐柳村548公斤/亩、蕨叶坝村487公斤/亩。样本点(村民小组)的粮食平均亩产与全县平均亩产对比如下:

样本点与全县粮食平均产量对比情况

玉米(公斤/亩)

中稻一季晚稻(公斤/亩)

样本点平均产量

全县平均产量

差异情况

样本点平均产量

全县平均产量

差异情况

377

344

9.6%

468

426

9.9%

通过对比看出:样本点平均亩产与全县全面统计平均亩产略高于全面统计数据,龙陵龙新雪山村点和龙新村点,属高寒山区,产量偏低。对样本点的平均产量有一定影响。

四、粮食生产的不利因素

(一)粮食增长途径单一。农业增长靠天、靠化肥农药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业增产增效的长期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我县主要以山地为主,属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地貌主要以山地为主,海拔高差突出。今年我县出现局部干旱,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劳动素质不高。由于种田不如打工的效益高,现在只要有点知识和技术的青壮年大都进城或进厂打工,农村种粮的只剩下老人和妇女,他们的素质普遍偏低,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务农人员逐年减少,劳动力呈现快速下降趋势,农村用工越来越贵,越来越难找。

五、几点建议

(一)抓好抗灾减灾。加强部门联系,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及早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全力抓好各项防灾措施落实,重点是防涝、防雹、防低温冷害、防倒伏。同时,做好救灾物资的储备,对受灾严重地块,及时指导农民进行补种改种,已经参加种植业保险的面积,发生灾情后要及时报案,乡镇农科人员积极配合保险公司开展农作物受灾损失的评估、理赔工作,应赔尽赔,及时理赔,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影响,降低农民损失。

(二)抓好病虫害防控。全面落实农业生产重大病虫疫情“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的防控机制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充分发挥基层测报点作用,密切监视重大病虫害防控动态,及时发布病虫防控信息,科学制定防控措施,及时开展应急防控,确保不暴发、不流行、不成灾。

(三)培育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要以农民素质教育工程为载体,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为重点,通过举办培训班、农村远程教育、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批能够应用粮食生产新技术、使用新农机的新型农民主体,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