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统计局
索引号 01526278-3-06_A/2018-0313001 发布机构 龙陵县统计局
公开目录 统计分析与信息 发布日期 2018-03-13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农业、畜牧业、渔业
龙陵县2017年畜牧业发展情况简析

2017年我县认真落实上级指导精神,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着力打造“特色林畜生态县”,推进山地牧业跨越发展,狠抓各项科技措施落实,畜牧业呈现健康、持续发展态势。

一、2017年畜牧业生产发展基本情况

(一)畜牧业产值、产量稳步增长。实现畜牧业产值12.88亿元,同比增2.17亿元,增长20.2%。全年肉类总产量预计达4.26万吨,同比增0.29吨,增长7.2%;禽蛋产量达0.14万吨,同比增0.01万吨,增长9.5%。

(二)畜禽存栏增长、出栏增长幅度较大。牛、猪、羊和禽存栏分别达15.86万头、37.17万头、18.34万只和115.4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5.4%、4.8%、7.8%和5.2%。

牛、猪、羊和禽出栏分别达4.52万头、44.06万头、17.93万只和114.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8.6%、4.8%、9.4%和4.5%。出栏率分别达30%、124.2%、105.4%和104.3%。

(三)种畜场及基础供种能力不断巩固。全县有种公猪站7个,饲养良种公猪8头,生产精液1.37万份。有种山羊场1个,年末存栏繁殖用龙陵黄山羊0.16万只,出售种羊837只。

(四)科技推广和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有新进展。完成人工种草5.1708万亩,牛冻精改良6368头,推广配合饲料6.43万吨。猪瘟强制免疫32.85万头、猪蓝耳病32.85万头、动物W病66.6万头只、高致病性禽流感151.67万只。实行畜禽产地检疫36.5万头匹只,屠宰检疫8.74万头只,市场检疫2.56万头只。

(五)产业呈现规模化发展,畜禽养殖大户增多。一是年出栏肥猪50—99头的505户,出栏4.75万头; 100—499头的151户,出栏7.44万头;500—999头的4户,出栏0.38万头;1000—2999头的2户,出栏0.32万头。二是年出栏肉牛10—49头的152户,出栏0.43万头; 50—99头的13户,出栏0.08万头;100—499头的5户,出栏0.15万头;500—999头的1户,出栏0.06万头。三是年出栏肉羊30—99只的867户,出栏6.49万只;年出栏肉羊100—199只的21户,出栏0.3万只;200—499只的14户,出栏0.75万只;500—999只的3户,出栏0.19万只;1000只以上的3户,出栏0.68万只。四是年出栏肉鸡2000—9999只的48户,出栏14.86万只;10000—49999只的6户,出栏11.33万只。五是年末存栏蛋鸡2000—9999只的2户,存栏0.85万只,当年产蛋69吨;10000只以上的3户,存栏5.43万只,当年产蛋594吨。

二、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

(一)存在问题

随着中央、省级惠牧政策和资金扶持项目的落实,畜牧业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但是,与新形势发展要求仍有一些差距:

1.争取到国家和省级立项扶持发展的项目少,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不足,今年龙陵黄山羊基地县建设和能繁母牛扩群增量项目扶持取消,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速度缓慢,产业化生产格局难稳定,严重影响畜牧产业快速发展。

2.随着劳动力平均价格增加,农村劳力趋向外出打工,发展畜牧业的人力物力减少,影响产业规模化、区域化发展,养殖方式仍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抗市场、疫病风险能力较差。

3.畜产品仍属初加工,加工龙头企业少、小,没有原料基地、带动作用不强,农户养殖意愿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极大,开拓市场潜力小、风险大,提质增效差。

4.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薄弱,部分养殖户从境外引进种用或商品畜禽,疫病时有发生,防控形势严峻。山区县地广人稀,集贸市场星落棋布,兽药、饲料市场监管和活畜、畜产品检疫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检疫工作难度大

(二)几点建议

1.切实抓好畜牧业生产发展。一是推动全县生猪产业稳步发展。指导、服务好全县已建成的101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25个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饲养管理,着力推进实施生猪“三百工程”;加强生猪市场行情信息发布,实时掌握生猪市场价格动态,不断提高预警预测能力,及时指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二是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抓好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肉牛(肉羊)标准化等项目建设,推进实施牛羊养殖“双百工程”。以肉牛、肉羊业为重点,着力推进龙陵黄山羊等名特优产品产业化发展。三是加快家禽业发展。按照龙头企业带动、多元化合作经营,推广统一供雏、统一饲料兽药、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生产模式,加快推进家禽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推进实施家禽“百万工程”。

2.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一是切实抓实基础免疫,全面推行“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防疫方式和生猪“321”免疫新技术,整村推进开展面100%,生猪“321”免疫新技术推广率100%;全面提高免疫密度、免疫质量和免疫效果。二是进一步健全“两档一册”,散养户畜禽免疫档案规范化管理达95%以上,规模养殖户免疫档案规范化管理达100%,县、乡电子免疫档案建立率达100%。

3.切实抓好畜牧科技推广。一是加快建设现代畜禽种业,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引进推广与自主培育相结合、政府扶持与企业投入相补充”原则,加大龙陵黄山羊、勐糯高峰黄牛的选育、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将优质种业资源培育成为品牌产品;建立和完善畜禽扩繁场、商品场相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确保畜禽良种种源自给率达80%以上,提高畜禽生产性能。二是加大肉牛冻精改良、生猪人工授精、优质牧草种植、秸秆饲料青贮、动物疫病防控等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

4.切实抓好畜牧产业化经营。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方式,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承接东部畜禽养殖加工大企业“东畜西移”落户龙陵。二是引导和鼓励畜牧龙头企业通过入股、参股、收购、合作经营等方式,参与和投资畜禽育种、规模养殖、精深加工、市场开拓等领域的开发建设,打造牧业品牌、拓展产品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补齐产业链接“短板”。

5.切实抓好畜牧业精准扶贫。一是充分发挥畜牧业在精准扶贫和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把畜牧业作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重点支撑产业来发展,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美丽宜居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结合搬迁户数量和群众发展畜牧产业的需求,规划建设畜禽集中养殖小区,实现贫困户生态宜居、生产发展双丰收的需求。二是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集中饲养管理”的原则,通过引进龙头企业、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培育规模养殖场(户)等方式,形成“合作社+贫困户(搬迁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搬迁户)”的养殖模式,组织贫困群众参与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畜牧业,增加养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