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68-7/20230809-00005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卫生健康局 |
公开目录 | 健康扶贫 | 发布日期 | 2023-08-09 |
文号 | 浏览量 |
一、基本情况
龙陵位于云南西部边陲,地处高黎贡山南麓的怒江、龙川江之间,有国土面积2794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9.71公里,山区面积占98%。全县辖5镇5乡、5个城市社区、116个村民委员会,居住着汉、傈僳、彝、傣、阿昌等23个民族,202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0.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2万人,华人华侨12万余人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之一。龙陵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境内抗战文化、黄龙玉文化、温泉养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侨乡文化交相辉映。龙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滇西抗战的主战场,是中国黄龙玉原产地,是中国紫皮石斛之乡。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云南省美丽县城”“云南省文明城市”“云南省园林县城”“云南省双拥模范县”“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2个,有编制床位数1215张,实际开放床位1503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5张,执业(助理医师)586人,全科医生94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1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3.4人,全县共有在册乡村医生293人,以县为单位每千人口拥有乡村医生1.07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政策落实,健康扶贫成果有效巩固。一是健康扶贫总体政策有效落实。制定了《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了健康扶贫成果与深化医改、健康龙陵建设、“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的深度融合。保持医疗保障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从2022年起,分阶段、分对象、分类别调整优化脱贫稳定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含三类监测对象)三重保障政策。全县纳入管理的67664人农村低收入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在脱贫攻坚期64539人的基础上,增加了监测对象以及特困、低保人口等共3125人,享受医保待遇40.18万人次,住院费用报销4847.44万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84.78%,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更加健全。县域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实行贫困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和“一站式一单式”即时结算。二是对口帮扶工作成效显著。自开展对口帮扶以来,龙陵县共得到了上海新华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保山市中医医院100余名优秀专家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新技术开展、流程改造等方面的全方位指导。开展专题学术讲座30余场次,培训医务人员1000余人次,培训医疗机构管理人员200余人次,30余名学科骨干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对口帮扶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医疗卫生人才梯队建设和素质提升。三是医保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积极推进医疗救助市级统筹工作,对因特殊困难无力缴纳医疗保险费的群体进行专项资助参保;对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支付后个人自付费用较大的对象给予一定比例的报销,减轻困难群众和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防范因病致贫返贫,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四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强化。全县家庭医生团队达195个687人,共签约110142人,履约108819人,履约率98.8%;贫困人口中已签约4种慢性病患者8533人次,履约8533人次,履约率100%。对因病易致贫户家庭建立监测台账,及时纳入家庭医生服务对象,积极开展慢病群体跟踪随访和医疗救治服务,必要时给予心理辅导,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增强主动管理、服务病人的能力和水平。五是健康宣教成效明显。建立“点餐式”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团队,开展“五进”活动,群众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能力有效提高。2022年全县累计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52种484892份,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59种3382次累计时长9405小时;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10次,参与人数25281人次;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762次,受教育人数33933人次。
(二)全力补齐短板,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一是服务能力提质增效。建立临检、医学影像、心电等资源共享中心,县人民医院达到县级公立综合医院第二阶段提质达标验收标准,县妇幼保健院顺利通过二级能力达标省级评审验收,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以上,2个中心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5个卫生院达到云南省甲级标准,1个卫生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2个卫生院已上报达到云南省乙级标准,全县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比例为100%。目前,全县共有6个省级重点专科、2个“补短板”培育项目、15个专家工作站、1个云岭名医工作室、6个市级重点专科。二是项目建设取得突破。5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完成心脑血管救治站建设,10个乡镇卫生院完成慢病管理中心建设,县人民医院迁建、县中医院二期工程稳步推进,“云南省疫情防控医疗救助及核酸检测能力双提升”工程全部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三是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夯实。10个乡镇卫生院均建成了中医临床科室,其中建成示范中医馆6个、一般中医馆4个,均配备了300种以上中药饮片和相应的中医诊疗设备,均能开展7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2022年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32.39%,中医处方数占总处方数的42.11%;121个村卫生室均配备相应的中医药服务人员和中医诊疗设备,均能规范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58.13%,中医处方数占总处方数的57.63%,中医药服务逐步满足群众需求,基层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认知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四是慢病、传染病、地方病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县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7.77%,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7.19%,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4.89%,2022年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48.22/10万,低于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全县无疟疾病例发病,艾滋病“三个90%”分别达93.7%、94.3%、97.6%,持续保持无经血传播、无母婴传播。五是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配齐配强了卫生院领导班子。将10名订单生纳入编制,招聘23名编外专业技术人员大力充实卫生人才队伍力量。285人报名参加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较2021年增加28.4%,通过156人,通过率54.7%,较2021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申报全县高职24人,通过22人,评审通过率91.7%,申报基层高职21人,通过20人,评审通过率95.2%。
(三)全面深化改革,健康龙陵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速推进。按照国家和省、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安排,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围绕“创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示范县”目标,积极探索、主动改革,扎实有效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组建了一个由县人民医院牵头,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县疾控中心协同配合,10个乡镇卫生院为成员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构建了医共体内部的急救等五个共享信息中心。通过医共体建设,全县初步实现了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运营、同质化服务、便捷化就医,县域医疗能力持续增强,2022年,贫困人口县域就诊率92.73%,更好的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群众就医负担持续降低,群众就医获得感和便利性持续增强,实现了一部手机挂号预约、查询结果,病情“乡检查、县诊断、乡就医”。坚持体制改革与能力建设同步推进,与上海新华医院等省内外优强医院建立了长期帮扶合作机制,成立了14个专家工作站,针对外转率较高的10大病种,每年培育1—2个特色专科;实施人才柔性流动,先后下派31名县级医疗骨干充实到乡镇卫生院,从乡镇卫生院选派70余人到县级顶岗培训。二是医保改革成效显著。医保费用结算不断优化,开通了省内门诊特慢病病种异地申请确认备案,5种特慢病实现跨省直接结算。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城乡居民按人头打包付费成效显著,DRG支付方式改革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启动了职工门诊共济改革,县人民医院接入医保移动支付,医保改革底色更加鲜明。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全县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虽有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也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一是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优质医疗资源缺乏问题突出。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布局不合理、设备老旧。医疗卫生人才缺乏,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培育不足,乡、村医生队伍不稳定。二是公共卫生服务还需持续深化。医防融合不紧密,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三是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全县医共体内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化的互融互通、医防融合、便民利民方面仍然是我们短板弱项。
下一步,龙陵县将围绕“守护人民健康”这一目标,聚焦“强县、活乡、稳村”这条主线,全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持续推进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守牢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致贫返贫底线。
一是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县级医院能力建设,通过组建跨地区医院联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等方式,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有效提高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率;要发挥好医共体人员、技术、服务统一管理、纵向流动的机制优势,继续采取培训、轮岗、跟班学习等方式有效提升乡村两级医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是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全民健康信息化工程统领全县人口健康工作,以信息惠民为目标、以业务和管理需求为导向,全面建设实用、共享、安全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网络;深入推进全县卫生健康信息化“一张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是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力争在人员编制、人才柔性流动、分配模式、区域检验检查等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将90%患者留在县域内就诊目标,力争90%的疾病在县域内解决。
四是持续提升贫困人口健康素养。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危险因素,大理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以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防病能力,让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形成好风气,让群众“不得病、得小病”。
五是持续推动健康龙陵建设。有效融合预防、保健、医疗、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管理等相衔接的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医防融合的生命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极探索“医疗”和“预防”融合服务的发展模式,强化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治融合的理念,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坚持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手抓”,创新医防融合运行机制,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