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文化和旅游局
索引号 15262660-/2022-0602002 发布机构 龙陵县文化和旅游局
公开目录 常用资料 发布日期 2022-06-02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旅游、服务业
龙陵县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的做法成效

一、乡村旅游基本情况

龙陵是云南著名的侨乡之一,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降雨量2110毫米,素有“滇西雨屏”之称。乡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山、水、石、林、洞等景观景点各具特色,有被誉为“温泉博物馆”和“奇水神汤”的邦腊掌温泉,有被誉为“人间珍品、大地瑰宝”的国内第五大玉种黄龙玉,有被称为“动植物基因库”的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有被称为“与恐龙同时代生长活化石”的一碗水桫椤群。文化底蕴极其深厚,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谐交融,民族民间文化多姿多彩;历史文化灿烂悠久,古人类遗迹、古城古驿道遗址、古战争屯兵遗址遍布全县;抗战文化闻名世界,有被美国军事专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的滇西抗日主战场松山,有平达乡、象达乡、勐糯镇、怒江沿线众多的抗战遗址遗迹;生态文化魅力十足,有野生植物1200多种、野生动物2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67.85%,龙陵湖、蚌渺湖、小黑山、八○八水库、勐堆、勐蚌、怒江流域等自然风光秀丽迷人。

近年来,因疫情影响,旅游受限,乡村旅游市场更符合疫情时代游客需求,我县大力发掘旅游资源,将农业与旅游结合、艺术与旅游结合等方式来共同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结合乡村振兴,目前,已有碧寨猴城、龙江稻花鱼、傣味大寨、多彩镇北、传统农耕雪山、蚌渺湖露营、勐冒农旅体验等乡村旅游品牌已初见雏形。1-5月份,我县乡村旅游接待人数31200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500万元。

二、主要的做法及成效

(一)重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一是融合产业,全域推进,做大做强旅游业。目前有A级景区11个(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8个,A级景区2个);打造提升了龙山镇核桃坪村、横山村等14个旅游特色村,创建申报了象达勐蚌等1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二是以邦腊掌景区、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镇北田园综合体、雪山农根文化、勐冒周末菜园、 碧寨猴城风光、勐蚌万亩草甸、蚌渺湖、勐糯大小海等周边为重点,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三是以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为重要抓手,深入推动旅游业+其他产业全域融合协调发展。打造了范大叔蔬菜农庄、石斛产业园等一批精品旅游农庄。四是坚持办好“勐冒周末菜园”“勐糯傣族泼水节”“情定小海相悦520”等节庆活动,通过不断地开展节庆活动,不断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成为我县乡村旅游品牌的一大亮点。

(二)重旅游商品品牌挖掘。一是不断提高我县原生态农副产品深加工,深化系列产品挖掘,如石斛、黄皮石文化创意、茶叶、黄龙玉等旅游产品;二是深入挖掘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文化特色产品,如象达纸伞、傣族织锦、傈僳族刺绣等旅游纪念品;三是鼓励全县特色商品集聚。利用免租金、店铺装修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注入龙陵特色商品一条街。

(三)注重多渠道加大乡村旅游宣传营销。一是定期分析我县乡村旅游游客结构,提升改造乡村旅游服务功能、质量,进一步优化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对旅游度假内容的需求,增强知名度,扩大客源。二是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将乡村旅游宣传与全县招商引资、温泉养生、黄龙玉、抗战文化等推介工作相结合;如:我局与外县旅行社积极联系沟通,带其实地到龙陵考察,形成合作。三是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和国际国内旅交会、全国旅游商品博览会、昆交会等平台大力进行我县乡村旅游宣传推介;四是认真组织筹办各类节庆活动,凝聚人气,增加人流,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准确定位,将文化脉络融入乡村肌理。一是将邦腊掌温泉、龙江清塘万亩梯田、镇安田园综合体、龙新蚌渺湖、勐冒农事体验、雪山农耕文化、松山大战遗址、县城抗战罪证遗址群落、黄龙玉博物馆、品斛堂等相对成熟的景区串点成线,集中有限资源打造2条龙陵1日游精品线路。二是结合后疫情时代,低消费、短时游、周末游特点,准确研判龙陵乡村旅游目标游客群体,聚焦民俗、农俗、艺术三类主题打造勐糯大寨、龙江弄岗、龙新雪山、勐冒,镇安镇北等多个乡村旅游试点。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县接待乡村旅游人数达11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