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农业农村局
索引号 01526262-8-06_A/2016-0908020 发布机构 龙陵县农业农村局
公开目录 乡村产业发展 发布日期 2014-12-09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农业、畜牧业、渔业
稻田养鱼四部曲

一、稻田养鱼之开挖建设

 稻田根据水稻的生理要求,一般都要进行浅灌、勤灌和晒田,因此,养鱼的稻田必须开挖低于田面的沟、溜,使鱼在稻田浅水或无水时能集中到沟、溜生存。一般养鱼稻田要求保水性好,水源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管理条件越优。选好稻田,在插秧之前必须进行加宽、高田埂,保证不塌埂,不漏水和不溢水,田埂宽、高度保证在50厘米。在加埂的同时视田块开挖鱼沟、鱼凼,鱼沟深在50厘米以上,宽为50-100厘米之间,鱼凼根据田的面积具体确定,深在60厘米以上,鱼沟、溜或凼应占田面积5-10,并在进出口安装栏鱼设备。

二、稻田养鱼之鱼种选择及放养

稻田养鱼是一种依托于稻田为养鱼水体的淡水养殖技术,其特点不同于池塘、水库、湖泊等环境。由于稻田水温变化大,鱼类活动空间小,溶氧量高,稻田内饵料生物资源种类多而丰富等特点,在鱼种选择上,应养殖适宜耐浅水、耐高温、性情温和、不易外逃、食性杂或是草食性鱼类,所以选择食用价值及产量高的鲤鱼为主要放养品种,并搭配鲫鱼、草鱼、罗非鱼品种,还可选择单养虾或蟹名优品种。放养鱼种规格一般在3-5公分左右为宜,每公斤约30尾,按照稻田面积合理放养鱼种。

三、稻田养鱼之饲养管理

(一)巡田。稻田养鱼每天要巡田,检查田埂是否有漏水、坍塌等现象,发现后应及时修补,特别注意拦鱼设备的完好程度及是否被堵塞,经常清除拦鱼栅上的附着物,以保证进排水畅通。

(二)田水管理。稻田养鱼水位变化主要根据水稻的需水量来定。总体上,除晒田阶段外,田间水位是由浅到深,保证鱼和稻必需水位。稻田养鱼应保持沟溜坑凼中有微流水,水流以早晚鱼不浮头为准。平时大田水位按常规种稻管理,水深5厘米左右,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每隔几天提高一次水位,直到15厘米高,让鱼吃掉老稻叶和无效分蘖。

(三)投饵。稻田养鱼因田中天然饵料数量有限,每亩仅能产鱼种10-15公斤。要获得更高的鱼产量,必须人工投饵。精饲料日投饵量按鱼体重量的2-3%投喂,青饲料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放养大规格草鱼种并蓄再生稻时,必须投足饵料,否则草鱼将取食水稻分蘖芽,使再生稻颗粒无收。稻田养鱼投饵遵循"四定"、"三看"的原则,根据天气、鱼类活动和水质决定投饵量,并在鱼溜、鱼凼处搭食台和草料框。为了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和防治水稻虫害,当发现水稻有害虫时,每天用竹竿在田中驱赶一次,使害虫落入水中被鱼吃掉。

(四)防病。随着稻鱼的生长发育和水质水温的变化以及投饲施肥,要做好预防鱼类常见疾病的发生。每月用漂白粉万分之一比例或5公斤生石灰兑水后在沟凼内泼洒一次。而对于稻谷的病虫害,应根据发病情况,采用低毒高效的药物进行防治,使用粉剂农药要在清晨露水未干时喷施;使用水剂、乳剂农药在下午4-5点后喷施。

(五)防盗。在防盗及敌害方面要加强连片协作,实行有组织有领导的责任制度,是获得规模化稻田养鱼高产高效的组织保障,日常除做好防止干旱、盗鱼、毒鱼、电鱼等现象发生以及大雨降临的防备工作以外,严禁鸡、鸭入田。做到养鱼稻田随时有人管,收获前夜夜有人抓。

四、稻田养鱼之丰收

多数农民在稻田养鱼中,总认为捕捞的时间越晚越好,其实不然,据一些有经验的农民介绍,田鱼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捕捞最好,这时鱼体重最大、产量最高。这主要是因为6月至9月是田鱼生长的旺季,这个阶段因鱼摄食量最大,生长最快,积累了较多的营养物质。

在捕鱼前,应先疏通鱼沟、鱼溜,使水流畅通,捕鱼时于夜间排水,等天亮时排干,使鱼自动进入鱼沟鱼溜,使用小网在排水口处就能收鱼,或是抡起裤脚入田捉捕也不为一种乐趣所在。收鱼的季节一般天气较热可在早、晚进行。若1次放水没有将鱼捕尽,可再灌水、放水、集鱼,捕第2次。

(龙陵县水产站 蔺玮供稿)

(本文来源:县农业局办公室 作者: ) 责任编辑(作者):admin@adm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