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62-8/20240628-00023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 | 发布日期 | 2024-06-28 |
文号 | 浏览量 |
根据《财政部关于下达2024年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预算的通知》(财农〔2024〕16号)《云南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4年中央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第二批)的通知》(云财农〔2024〕55号)《保山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24年中央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第二批)的通知》(保财农﹝2024﹞54号)
《龙陵县财政局关于下达2024年中央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第二批)的通知》龙财农〔2024〕55号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龙陵县2024年龙陵黄山羊种业发展生产性能测定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摘要
(一)项目名称:龙陵县2024年龙陵黄山羊种业发展生产性能测定项目
(二)项目实施单位:龙陵县畜牧工作站
(三)建设地点:龙陵县
(四)建设期限:2024年7月-2025年6月
(五)建设内容及规模:龙陵黄山羊种业发展生产性能测定。主要包括种羊公司乌木山种羊繁育基地:生产性能测定种羊300只和改建羊舍260平方米。
(六)总投资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8万元,全部申请2024年中央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第二批)。
二、项目建设优势
(一)项目背景
龙陵县位于云南省西部,是国家级贫困县,是云南省25个边境县之一。地处怒江大断裂带,多地震地热。属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降雨量充沛,有“滇西雨屏”之称。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气候资源较好,光、热、水资源丰富,植物生长茂盛,境内有宽阔的草场和适宜的气候条件,牧草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丰富。
2023年底,全县共有116个村(社区)6445户养殖户,其中:存栏1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41个,存栏30只以上的养殖户823户;发展代表性龙头企业3家:龙陵县核心种羊有限责任公司、龙陵县马圈坡牧业有限责任公司、龙陵县庞龙牧业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底,龙陵黄山羊存栏达17.36万只,能繁母羊9.29万只,出栏17.41万只,肉产量0.38万吨,产值2亿元。
2023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和畜牧兽医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推进山地牧业健康发展,按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产业发展思路及目标,着力打造“特色林畜生态县”,紧紧围绕以发展生产保供给、严格监管保安全、综合施策保生态为主线,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环保畜牧业为方向,确保畜牧业产值、肉类总产量持续增长、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切实推动全县生猪、肉牛、肉羊产业协调稳步发展。生猪产业重点做好,全县已建成的101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25个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服务;着力推进实施生猪“三百工程”;加强生猪市场行情信息发布,实时掌握生猪市场价格动态,不断提高预警预测能力,及时指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肉牛、肉羊产业方面,依托合作社、公司和2-2000头不同规模肉牛养殖场,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抓好新品种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肉牛标准化等项目建设,推进实施牛羊养殖“双百工程”,着力推进龙陵黄山羊等名特优产品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龙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肉牛、龙陵黄山羊产业发展,把其作为调整畜产品结构,提高畜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措施来抓,出台了《关于印发<龙陵县2018年肉牛产业发展重点工作及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龙办发〔2018〕13号)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龙陵县肉牛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5年)>的通知》(龙发〔2019〕13号)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重点、政策措施。
龙陵黄山羊是全国地方优良品种,是龙陵县特有的畜禽遗传资源,是龙陵人民的宝贵财富。具有外貌特征典型,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屠宰性能好,肉质细嫩,膻味小,适应性强,杂交改良效果好等特点。龙陵县从80年代初开始进行龙陵黄山羊保种。1998年按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畜牧业示范区要求建成了核心种羊场、扩繁场。通过30多年持续保种选育,黄山羊培育基地不断扩大,标准逐步提高,种羊的生产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育种方案逐步得到规范和完善。已载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和《中国山羊》两大史料中。2012年获得龙陵黄山羊地理标识商标管理使用权;2014年2月,龙陵黄山羊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委员会的遗传资源鉴定,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5年3月龙陵黄山羊核心种羊场被农业部确定为第四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2016年获得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及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9年被遴选为“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2020年被评为“省级龙陵黄山羊遗传资源保种场”;2021年被评为“省级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2022年被评为“省级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2023年被评为“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成为全省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审通过的唯一种羊场和全省草食畜企业中的首个国家级疫病净化场。
通过二十多年的保种选育工作,实施一系列项目、课题,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龙陵黄山羊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受市场价格变化波动,存栏下降明显。龙陵黄山羊做为一种著名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数量受市场和养殖环境的限制,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党中央高度重视种业发展,习近平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然而,生产性能测定又是保种选育的常规基础性工作,畜禽遗传资源也是生物种质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因库,是提高畜牧业综合能力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开展龙陵黄山羊种资源保护,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二)现有生产建设条件分析
1、政策优势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龙陵黄山羊产业发展,2013年4在碧寨乡召开全县龙陵黄山羊产业发展座谈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17-2023年,中央财政分别安排种业发展专项经费30万元、30万元、27万元、17万元、100万元、102万元、100万元,用于开展黄山羊保种选育工作;2017年县畜牧兽医局安排保种经费10万元、县域外新品系杂交试验经费10万元;2018年基地实施科技厅《龙陵黄山羊品种选育提纯复壮技术示范》项目40万元。2018年龙陵县委县政府委托龙陵县畜牧工作站等部门组建龙陵县黄山羊核心种羊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龙陵县人民政府与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共同组建了龙陵黄山羊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万元,开展龙陵黄山羊本品种保护与杂交改良开发利用“两条腿走路”工作。使龙陵黄山羊产业发展走上了更高的平台和轨道。
2、资源优势
龙陵特殊的地形地貌、多样性的气候类型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动植物生长繁育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龙陵国土面积2884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8%。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雨量2101.8毫米,素有“滇西雨屏”之称,气候适宜,雨量丰沛,十分适宜牧草生长,全县现有自然草场面积118.68万亩,可利用面积78.33万亩,其中人工草地保留面积5.3万亩,主要牧草品种100多种,优质牧草30多种,年种植一年生多花黑麦草3万亩,皇竹草2万亩,全县农作物秸秆约20万吨,为发展肉牛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
3、交通优势
龙陵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怒江、龙川江两江之间,分别与施甸县、永德县、镇康县、缅甸、芒市、梁河县、腾冲市、隆阳区相接壤,国境线长19.71公里。县人民政府驻龙山镇。龙陵县是保山市重要的通道驿站,是古“西南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是重要的商贸物流集散地,是我国连接南亚、东南亚西太平洋经济区陆上的重要通道,处在“昆明到缅甸最大远洋深水港皎漂”和“昆明至印度加尔各答”两条经济走廊的节点,成为云南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县,是“一带一路一廊”重要交通通道,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4、市场优势
羊肉因其汁多味美、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低等诸多优点而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的调整,对优质羊肉的需求与日俱增。根据目前山羊生产的现状,羊肉产量要大幅度增长尚有许多制约因素,特别是国家实施天然草地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使传统的放牧养羊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龙陵黄山羊作为一项高原特色产业,在省内外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5、技术特点及优势
该项目技术支撑单位为龙陵县农业农村局。共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89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高级职称33人,中级职称46人,初级职称9人,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龙陵县在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农大、省畜牧兽医研究院和省草地动物科学院的支持与直接指导下,实施了“南方草地现代化项目”、“云南肉羊肉牛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云南特色羊选育扩繁及健康养殖配套技术研究”等项目,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且长期与省级科研院校和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院、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等院校和岗位专家保持着合作关系,为项目实施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龙陵县黄山羊核心种羊有限责任公司(原龙陵县黄山羊核心种羊场)初建于1999年11月,投资140万元建成。2018年6月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现注册资本500万元,是集科研、育种和生产为一体,专业从事龙陵黄山羊品种保护、选育、开发利用的国有独资企业。有技术人员1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高级畜牧师8人,畜牧师1人,兽医师1人,基地管理人员1人,牧工17人。
三、编制依据
1、《财政部关于下达2024年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预算的通知》(财农〔2024〕16号);
2、《云南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4年中央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第二批)的通知》(云财农〔2024〕55号);
3、《保山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24年中央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第二批)的通知》(保财农﹝2024﹞54号);
4、《龙陵县财政局关于下达2024年中央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第二批)的通知》龙财农〔2024〕55号。
四、主要工作目标和资金概算
(一)建设目标
完成龙陵黄山羊资源保护及生产性能测定。主要包括种羊公司乌木山种羊繁育基地:生产性能测定种羊300只和改建羊舍260平方米。
(二)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
1、生产性能测定种羊300只和改建羊舍210平方米:生产性能测定务工投入240个,每个100元.天/个,共计2.4万元;
2、改建羊舍260平方米,每平方米600元,共计15.6万元,共计概算投资15万元。
项目概算总投资18万元,全部申请2024年中央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第二批)。
(三)经济目标
通过项目,经济效益测算如下:
可迅速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为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畜牧业生产发展规划和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措施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通过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2025年6月末,计划实现畜牧业产值20亿元,肉类总产量4.9万吨。羊存栏为20万只,出栏22万只,产值3亿元。全面完成青贮饲料20万吨,推广农田种草7万亩。龙陵黄山羊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业务用房建成后,年平均营业收入为180万元,年平均净利润为70万元,对加快龙陵黄山羊产业发展,促进产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成效明显。
五、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期限:12个月,即2024年7月—2025年6月。
2024年7月方案编制;2024年8月—10月草山维护;2024年10月—2025年4月生产性能测定及羊舍改建;2025年5月-6月项目总结和验收。
六、管理措施
(一)组织领导措施
成立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县畜牧兽医局局长)杨连晓为组长,县畜牧兽医渔业股股长杨香芝、龙陵县黄山羊核心种羊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维林、副总经理王永必为副组长,县畜牧工作站职工、乌木山基地管理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畜牧工作站,由王永必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落实等日常工作。
(二)技术保证措施
该项目行政管理机构为龙陵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依托单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畜牧工作站,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5名,专业技术队伍素质较高,技术力量雄厚。主要职能是进行疫病监测控制,开展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种畜禽管理、兽药管理、草原管理,动物防疫监督,承担畜牧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现已成立县级边境动物疫病监测站,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和疫病防控体系,多年来长期从事中央、省、市有关龙陵黄山羊品种选育、产业化开发,品牌研究及技术培训项目,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同时项目还将依托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省草地动物科学院、省农大、省畜禽品种改良站,市畜牧工作站等科研单位和院校进行关键技术研究。
(三)资金管理措施
1、资金使用原则。资金管理实行专账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禁止挪用的原则。
2、资金管理。严格按照财农〔2020〕10号《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修订印发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云南省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细则》(云财规[2022]7号);财政部印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17〕41号及省市县相关规定进行管理。设立资金专账,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单独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克扣、套取建设资金。
3、经费使用。项目资金按县级报账制,单位完成工作后将财务资料上交县农业农村局报账。做到切实加强管理,搞好实施各环节的成本核算,努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建设和运行管理措施
项目批复后,龙陵县畜牧工作站按照实施方案建设内容及时组织项目实施,项目建成后,开展自检自查,编写竣工材料,申请项目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八、项目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有利于加快畜牧业快速产业发展,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提高畜产品品质和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促进养殖业向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和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转变。生猪、肉牛、肉羊良种化进程加快,养殖效益更加明显。龙陵黄山羊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工作进一步加强。本品种选育提高、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高效养殖、疫病防控等技术研发,技术培训、技术集成与应用工作得到广泛运用。优质黄色肉用山羊种质资源杂交优势更加明显,培育新品种迈出坚实的步伐;在县域内建立龙陵黄山羊核心群、扩繁群、生产群,将龙陵黄山羊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