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打开适老化模式 政府信箱 加入收藏 x
龙陵县农业农村局
索引号 01526262-8/20240628-00026 发布机构 龙陵县农业农村局
公开目录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发布日期 2024-06-28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农业、畜牧业、渔业
龙陵县2024年中央粮经作物绿色高产高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中央粮经作物绿色高产高效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保农便签(2024)557号]和《龙陵县财政局关于下达2024年中央粮油生产保障资金(第二批)的通知》[龙财农(2024)5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龙陵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任务目标

2024年在龙江乡开展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一个,采用“稻+鱼”种养模式,建立核心区350亩,带动示范区3000亩。核心区水稻产量500公斤,稻花鱼产量30公斤。 项目区节本增效水平≧5%;项目区病虫害危害损失率<5%;指导服务对象满意度≧90%。

二、实施内容

(一)建设核心示范区350亩

建设“稻渔”绿色综合种养模式示范区350亩,集成优质稻品种“红细软”、“野香优红占”+旱育秧+稻田养鱼+水稻三新技术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模式。

(二)开展优质早熟抗病新品种试验一组:品种来源为保山市农科所,有14个小品种。

(三)开展技术培训,培训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余份。

(四)彩色稻标志图案建设一组;项目标识牌(附件4)

三、重点任务

(一)采用的相关技术

采用水稻施肥三新技术,苗期:亩用氨基酸75ml+腐殖酸75ml喷雾,增强水稻抗逆性,促使水稻快速生根和分蘖。孕穗期:亩用悬浮锌硅100克+磷酸二氢钾120克喷雾,增加水稻千粒重,降低空秕率,提高作物品质和食口性。

(二)集成技术

项目以良种为龙头,以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培训及技术示范为平台,以增产增收为目标,以水稻产业持续发展为目的。强化“品种—技术—示范—推广”的技术路线。按照“抓实点、促进面、带动片”的工作思路,高质量、高规格完成核心示范区,强调因地制宜,在水稻播种、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成熟期、大田鱼沟鱼溜的开挖、田埂加固、进行检查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真正起到示范以点带面,以区带片的示范作用。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技术模式,示范区单位面积化肥农药用量低于当地平均水平,提高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围绕市场需求,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 品牌打造等为重点,大力推行 “合作社+示范区”“公司+农户”、农旅融合等经营模式,推进订单种植、产销衔接,打造全产业链条。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粮经品牌和粮经作物优质特色品牌,实现优产优销、优质优价。

(三)稻田鱼沟鱼溜开挖技术(详见附件1)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

项目主管单位为龙陵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龙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协作单位为龙陵县水产站、种子管理站、植保站、土肥站、龙江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张自强 龙陵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副组长:郭子昌 龙陵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农机化与农药管理股股长

成 员:陈春芝 龙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蔺汝龙 龙陵县水产站站长

李海宏 龙陵县植保站站长

杨 俊 种子管理站站长

番文健 龙陵县土壤肥料工作站站

余常山 龙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

卢升连 龙江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由中心主任陈春芝任办公室主任。

(二)成立技术保障实施小组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龙陵县2024年中央粮经作物绿色高高效项目实施技术保障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技术指导。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陈春芝任组长、协调完成各项技术方案的拟定与实施,成员由相应单位人员组成。负责项目示范区规划落实、宣传培训、田间技术指导、测产、组织验收、总结及绩效评价、资料整理存档等工作,分工如下。

1、县农业中心陈春芝、罗光灿、杨茭验、李红艳、朱会娣,龙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卢升连、程一黎、王尚良、杨德荣等,负责制定水稻栽培技术实施方案、地方特色传统优质品种示范种植、新品种试验实施方案并进行培训和指导实施。

2、水产站蔺汝龙负责制定稻田养鱼技术措施并进行培训及指导实施,杨涛负责标志图案制作并指导实施。

3、县农业中心陈春芝、植保站李海宏、土肥站孙祥厚、种子管理站杨俊负责制定病虫防治及肥料施用技术方案、标志牌、。

4、所有参加单位及人员负责完成观摩、测产验收、绩效评价、考核总结工作。

(三)加强资金管理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确保项目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全部用于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 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物化投入补助。 用于统一供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竖立示范标牌等物化投入进行补助。二是社会化服务补助。对推广先进施药机械、制种机械、改进施药方式、购买病虫绿色防控、耕种 收一体化作业等社会化服务进行补助。三是技术指导服务补助。 对技术指导组专家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开展优质品种推广、新 技术集成组装、瓶颈技术攻关及高产竞赛测产验收、项目考核验收等方面给予适当补助。严格按资金使用计划(附件2)执行。

五、绩效考核

(一)绩效目标(附件3

(二)绩效考核办法

按照《云南省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云财预〔2016〕5号)和《云南省农业厅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云农财〔2016〕15号)的要求。绩效考评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根据年度计划内容和指标,结合项目汇报、年度总结、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考核。

龙陵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26日

附件1 稻田综合种养鱼工程技术措施

一、养鱼稻田的选择与工程建设

养鱼稻田的工程即称之为“稻鱼工程”,稻鱼工程建设是保证稻田养鱼成败和获得稳产、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工程建设其目的是利用稻田为鱼类创造一个稳定的,适合鱼类生存的“家园”,以达到稻鱼共生互利,减少流失,增加地力资源利用率,实现稻田养鱼环境降污、粮食稳产、高产、高效,增收节支的综合效益。

(一)养鱼稻田的选择

养鱼稻田选择一般要求稻田保水性能好,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交通和管理条件优越,以利于鱼类天然饵料生物的繁殖,肥力较高,土质为壤土最佳,PH值在5.5—8之间,且能集中连片和相对平整的田块。根据不同养殖模式,养鱼稻田的面积宜大,不宜小,沟溜式稻田养鱼,田块面积应在0.3—3亩以上。养鱼稻田要求排灌方便,一昼夜能灌到80—150立方水。

(二)稻鱼工程建设

1、田埂建设:养鱼稻田田埂必须进行加宽、加高和加固。过去平板稻田养鱼之所以屡养屡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田埂太矮、且单薄,遇稍大一点的雨水、田水就翻埂溢出和塌埂、漏水,易造成逃鱼事故。因此,在放养鱼前应修补加固田埂,保证不塌埂,不漏水和不溢水。

田埂高度:丘陵地区应高出田面50厘米以上,平坦地区应高出田面60厘米以上,冬水田和低洼田埂应高出田面80厘米以上。可结合挖鱼沟和鱼坑时的下层土加固田埂,要捶紧夯实,堵塞漏洞、防止裂缝、预防漏水和塌陷逃鱼。还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在田埂上,有条件的可用石料、砖或水泥增强田埂的稳固性和长期性。

2、鱼沟、鱼溜的开挖

开挖鱼沟、鱼溜,其目的是为了在水稻浅灌溉、晒田、施化肥、打农药或遇到干旱缺水时,稻田里的鱼有一个比较安全的生存场所,并且增加稻苗的通风透光作用。因此建设开挖沟、凼、塘是稻田养鱼获得稳产高产的必要措施。

在小春收后,秧苗移栽以前10—15天认真按要求开挖“鱼沟、鱼溜”和“凼、塘”。“鱼沟”开挖宽度要求:梯子田凡是单丘田面积在0.2亩以上的田块都必须开挖鱼沟、溜,鱼沟开挖宽度按稻田实际宽度推算,开挖宽0.3--100厘米,沟深50厘米以上,鱼沟可开挖“一”字型,“二”“十”“井”字型鱼沟。“鱼溜”设在鱼沟进水口或交叉处,与鱼沟相通,其深度为70-100厘米,长根据田块而定,一般为2-3米,宽1.5-2米,开挖养殖沟溜应占稻田面积的5-8%。

3、进出水口及拦鱼设备建设

进出水口,一般设在稻田相对的两角处。进水口宽为30—50厘米,出水口宽为50—100厘米,如果采用大竹埋设暗管,则出水管数量应多于进水管2—3个。安装拦鱼设备:可用竹筒、塑料管、金属管、金属丝或钢筋笆、竹篾、树条、PUC塑料等材料安装而成拦鱼栅,形状以拱形或人字形为好,宽、高视稻田面积和预留水口而定,开口式进出水口一般出水口宽度要比进出水口宽1-2倍,栏鱼设施孔目为所放苗种鱼体宽的十分之一。装设拦鱼栅,底部及两边最好用板石、砖或预制块砌好,并将栏鱼栅两边各以20厘米嵌入田埂中,底部以20—30厘米埋入泥土中,上面高出田埂10—20厘米,进出水口的栏鱼设备最好安装成两层,设置时进出水口处鱼栅凸面朝里。

二、水稻栽插与鱼类放养

水稻栽插与鱼类放养是稻田养鱼的根本。水稻品种选择和栽插技术既影响稻谷产量,又对鱼类生长产生一定影响;鱼类品种和放养规格及密度,则关系到鱼的最终产量,又会影响到稻谷产量,这两者既是互利互惠,又是互相制约。当然我们发展稻田养鱼应以粮食生产为主,因此,必须抓好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一)稻田宜放养鱼类品种:稻田由于灌溉水体不深,幼苗期间田水深在3—6厘米左右,随着水温的升高和稻苗的发育,水深也只达到8—15厘米,这就导致稻田中常生长大量的杂草、浮萍、水生小型动物、底栖动物、水稻害虫等。因此稻田养鱼应选择生长快,食用价值及产量高优质的鲤鱼、鲫鱼、草鱼为主,罗非鱼等为搭配品种、革胡子年、虾、蟹品种应单养。

(二)鱼种放养时间在稻田工程结束以后栽秧之前,养鱼田应先施足底肥,亩施量:粪肥(厩肥)1000—1500公斤,尽量做到早准备早放养,待秧栽好之后田水沉清后3—6天即可投放。放养品种要求规格整齐,无伤无病,体质健壮。放养时为预防病虫害和机械损伤,应事先进行鱼体消毒,然后将鱼放入田中,并使鱼慢慢地自动游入沟凼塘内。常用鱼体消毒药物及用量见下表:

消毒药物

用量

消毒时间

硫酸铜

每立方水量用8克

10—20分钟

高锰酸钾

每立方水量用20克

2小时

食盐

用2—4%浓度

5分钟

(三)放养密度、规格及比例:鱼种放养要求一次性放足,根据不同自然条件和亩产量、放养数量也不同。计划亩产鱼50公斤,亩放量为隔年大规格鲤鱼每条0.5-1市斤重鱼种投放15斤,投10—13厘米的当年鱼种800—1000尾(折合20市斤),如果计划要求鱼亩产量达60公斤,应适当增加1--1.5市斤大规格鱼种和10—13厘米的当年鱼种,每亩总放各类鱼种量控制在30-50市斤以内为宜,放养量过大,养殖工程及投饲管理跟不上,效益反而不佳。放养鱼种比例为:鲤鱼占65%,鲫鱼占10%,草鱼占10%,罗非鱼15%;水草多的稻田,鲤鱼占50%,草鲫鱼各占20%,配养罗非、鲫鱼各占15%。若是放养名、特、优、新品种,根据养殖安排,其放养品种比例另作具体调整。

三、养鱼稻田的日常管理

稻田养鱼要想获得稻鱼稳产、高产、高效,管理是关键,必须严格加强以下日常管理的技术要求。

(一)巡查及维护

巡田查埂,疏通沟溜:为避免鱼逃,鱼种下田之后,就须每天巡查稻田1—2次,检查田埂是否塌漏,拦鱼设备有无破损。检查鱼的吃食和活动情况,查看水质水深以及有无稻鱼病虫害等。若出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整和治疗。稻苗返青时,再进行一次鱼沟、鱼凼(塘)的淤泥疏捞和灌排水道的疏通,保证沟溜及灌溉沟随时畅通无堵,并调控好田水适宜深度。

(二)投饲和追肥

稻田虽然有杂草、水生生物以及水稻害虫等为鱼类提供一定食料,但是光靠田里的天然生物饵料是不足的,根据测算一般稻田养鱼的自然生长量为15公斤/亩左右。因此,还必须补充适量饲料,在沟、溜、塘处做定点投喂,一般早晚各喂一次,投喂时间早上9:00点左右,下午5:00点左右,投喂时先查看,后投喂,先青料后精料。青料投喂量以当天吃完为止,凡是无污染的绿嫩草都可以投喂,精料投喂按鱼体总量的3-5%投喂,种类有菜子枯、糠麸皮、小麦、包谷等混合料或合成颗粒料。投喂量以投下2—3小时内吃完为宜。做到晴天、水深、鱼类无病,游动活泼天天喂,雨天、水浅和插秧后1—3天内少喂或不喂。为充分利用沟溜的光合作用增氧,要随时捞取沟溜(塘)内的残渣剩草,保持良好水质,根据田水情况适时灌注新水和追施肥料,肥力较高的田不再追施,施肥的原则应按次多量少进行追施,每亩一次施发酵粪肥30—50公斤,尿素3公斤,施肥应以沟溜为主,在施化肥时,要先溶解后才进行满田泼施。

(三)病虫害防治

鱼在田里游动觅食,可以除去大量的杂草及减少稻飞虱的危害、降低稻苗根腐病的发生,无论是稻还是鱼,主要还是要随时观察,以防为主,防治并重。首先把好稻苗培育和鱼体消毒关,严格控制不良水质和病害进田。随着稻鱼的生长发育和水质水温的变化以及投饲施肥,每月每亩用生石灰3—5公斤兑水后顺沟溜泼洒一次,用于预防鱼类常见病的发生。其次,对于稻谷的病虫害,应根据发病情况,采用低毒高效的药物进行防治:喷施农药时,为了避免或减轻农药对鱼类的危害,对使用的药物和方法都有一定的要求,先做药物对鱼的毒性试验,在保证低毒或无毒时才能使用。

(四)强化组织管理

加强连片协作,实行有组织有领导的责任管理制度是获得规模化稻田养鱼高产高效的组织保障,日常除做好防止水旱、偷盗、毒鱼、电鱼等现象发生,并抓好敌害生物(水蛇、水鸟)和瀑雨防备工作,严禁“鸭、鹅”入田,时刻做到养鱼稻田随时有人管,并且结合《渔业法》和有关法规、村规民约,建立管理公示牌,对盗鱼、毒鱼、电鱼者要重处重惩。进入收获季节,对收获产品要积极协调经营和进一步深加工运行管理。

附件2

龙陵县2024年中央粮经作物绿色高产高效示范项目资金使用计划表

单位:亩、元、万元

序号

项目内容

面积

每亩补助数

资金金额

资金支持环节

执行单位

备注

1

鱼苗补助

350

300

10.5

购买鱼苗

农业中心

专用材料费

2

肥料补助

350

118

4.13

购买肥料(配方肥)


专用材料费

3

病虫绿色防控(统防统治)

3056.6

30

9.17

购买无人机飞防服务

植保站、农业中心

委托业务费

4

品种试验

1


0.2

租地费

县乡农业中心

租赁费

5

项目劳务

350


3.0

育秧、移栽工时等

村、社区

劳务费

6

科技培训



1.0

资料、场地、伙食等

县乡农业中心

培训费

7

标志牌、宣传材料



0.5

材料、工时

县乡农业中心、

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8

科技人员服务费



0.5

差旅

所有参加单位

差旅费

9

标志图案



2.0

工时费、设计费


委托业务费、劳务费各1万元


合计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