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62-8/20240228-00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 发布日期 | 2024-02-28 |
文号 | 浏览量 |
一.项目背景
(一)国家加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力度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5次提及大豆: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提升大豆油料产能和自给率,是中央部署的重大任务;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2次提及玉米: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播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并且市场化程度也高,供需关系对价格影响显著。在连续两年重点扩种大豆背景下,2023年玉米重点在提高单产上;逐步扩大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1.县域自然条件。龙陵县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介于东经98°25′~99°11′,北纬24°07′~24°50′。分别与施甸、永德、镇康、缅甸、潞西、梁河、腾冲、隆阳相接壤, 国土总面积2794平方公里,辖5镇5乡,5个城市社区、116个村民委员会,居住有汉、傈僳、彝、傣、阿昌等23个民族,2022年末,全县总人口30.6万人。由于地处怒江、龙川江两江之间,高黎贡山山脉由北向南伸入县境,地势呈中部高而东西倾斜之势,全境崇山峻岭,丘陵起伏,河流纵横,最高海拔3001.6米,最低海拔535米,垂直高差2466.6米,形成了明显的立体气候,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全县形成了粮食、茶叶、蔗糖、核桃、果蔬、“两烟”、中药材、畜牧8大产业群。近年来,龙陵县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增、稳中有进”良好势头,先后荣获“中国紫皮石斛之乡”“国家卫生县城”“云南省美丽县城”“云南省园林县城”“云南省文明城市”“云南省双拥模范县“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县”等荣誉称号。
2.区位优势。龙陵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9.71公里,自古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交汇点,320国道和保龙、保腾、龙瑞高速公路在龙陵交汇集结,大瑞铁路、中缅油气输送管道穿境而过,保山机场、腾冲机场、芒市机场均在1小时交通圈内,姐告、猴桥、南伞等口岸较近,发展前景广阔
3.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09亿元,增长8.2%,增速全市第一;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1.51亿元,增长4.7%;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68.58亿元,增长13.6%,增速全市第一;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4.0亿元,增长3.9%,增速全市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94亿元,增长20.2%,增速全市第一;实现财政总收入13.94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2亿元,增长7.6%;实现财政总支出34.1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19亿元,增长17.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7亿元,增长4.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11.78亿元、103.24亿元,分别增长5.4%、12.5%;实现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50元、14834元,分别增长2.5%、6.6%。绿色硅为代表的工业是县域经济的主要产业支撑,规上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其中绿色硅产值164.7亿元,占全市的45%。
4.产业发展状况。我县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50.415万亩,总产15.82万吨。其中水稻、大麦种植面积分别为12.01万亩和4.42万亩,产量分别为5.2万吨、1.28万吨。玉米播种16.76万亩,产量6.38万吨。马铃薯种植面积4.84万亩,产量1.2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5.94万亩,产量4.56万吨,油菜面积种植面积0.7万亩,油菜籽产量0.06万吨。茶叶面积稳定在10.96万亩,产量0.86万吨,产值2.0亿元。甘蔗种植面积10万亩,产量40万吨,农业产值1.74烤烟种植4.85万亩,实现产量13.4万担(0.67万吨),烟农收入 亿元(烤烟产值2.15亿元),烟叶税4723万元。
(三)龙陵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本情况
2023年全县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示范推广面积0.3万亩,实际完成0.3万亩,示范区玉米平均单产516.16公斤/亩,大豆平均单产71.8公斤/亩。夏大豆涉及全县龙山、镇安、龙新、象达、腊勐、碧寨6个乡镇,共0.2万亩;秋大豆涉及平达乡烟后粮豆区0.1万亩。
(四)龙陵县2023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
1、与烤烟套种。即在烤烟采烤到中上部叶片时,及时套种大豆玉米。大豆和玉米行比分别为2:2或1:1等,带宽分别为2.2—2.4m或4.4—4.8m。在每沟烟墒上种植玉米2行或大豆2行,小行距0.3—0.4m、株距0.15—0.2m。
2、农机耕整地后,玉米、大豆同时播种。玉米、大豆行比分别可采取2:2或1:1等,玉米小行距0.4m,大豆行距0.3m,大豆与玉米行间距0.5~0.7m。
3、种植密度。缩株保密,力争玉米及大豆有效株数保持在原有水平。玉米有效株3500株/亩,大豆密度0.8-1.0万株/亩,每墒双行种植,玉米株距20cm,大豆株距15cm。部分地块实行了间种。
二、建设地点及内容
(一)建设地点。项目布局实施0.3万亩,龙新乡1000亩、碧寨乡1000亩、象达镇400亩、镇安镇600亩。
(二)建设内容。1.核心示范区200亩。在龙陵县龙新乡、碧寨乡各开展核心示范样板100亩。
2.大豆品种对比试验及肥料试验。开展大豆品种试验1-2组,开展品种对比试验及肥料试验,找到合理的施肥方案。
(三)产量指标。2024年全县计划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示范推广面积0.3万亩,示范区玉米平均单产500公斤/亩,大豆平均单产65公斤/亩;辐射带动区玉米平均单产500公斤/亩,大豆平均单产50公斤以上。
三、关键技术
(一)选用良种。籽粒玉米可选用金秋玉45、敦玉810、大天2416、罗单297、川单99、惠民380、金六谷30、西单4号、敦玉735、赵禾866、正兴606等;青贮玉米可选用大天006、金秋玉45、文青贮2号、恩单804、禾贮9号、川单99等。大豆选用滇大豆2号及地方老品种等。
(二)种植模式
1. “模式一”:大豆玉米行比2:2。沟心到沟心100~120cm(热区和土壤肥力高的区域120cm、土壤肥力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区域100cm)开墒起垄(墒),一垄(墒)玉米一垄(墒)大豆循环种植,每垄(墒)播种玉米双行双株,穴距30~35cm,每穴播种3~4粒,4~5片叶间苗定苗,每穴定苗2株,保证玉米有效株3200~4400株/亩,产量550~650kg/亩;大豆每垄(墒)播种2行,大豆穴距30~40cm,每穴播种3~4粒,真叶4~5片叶间苗定苗,每穴定苗2~3株,保证大豆有效株5000~6000株/亩,干籽粒产量80~120kg/亩,播种的同时结合把种肥施于玉米或大豆两穴种子之间,盖土后进行芽前封闭除草。
2. “模式二”:大豆玉米行比4:4。(1)小型机械开墒起垄人工播种。沟心到沟心100cm开墒起垄,两垄(墒)玉米和两垄(墒)大豆循环种植,每垄玉米双行双珠,穴距30~35cm,每穴播种3~4粒,4~5片叶间苗定苗,每穴定苗2株,保证玉米有效株3200~4400株/亩;大豆每垄(墒)播种2行,大豆穴距30~40cm,每穴播种3~4粒,真叶4~5片叶间苗定苗,每穴定苗2~3株,保证大豆有效株5000~6000株/亩,播种的同时结合把种肥施于玉米或大豆两穴种子之间,盖土后进行芽前封闭除草;(2)机械化一体播种施肥。复合带宽340厘米左右(玉米40玉米70玉米40玉米50大豆30大豆30大豆30大豆50玉米......),其中四行玉米分两个宽窄行种植,小行距40cm,大行距70cm,玉米穴距15cm,亩播种玉米5300粒左右;玉米与大豆行距50cm,大豆行距30cm厘米、穴距10cm厘米,每穴播种1粒,亩播种7800粒左右。
(三)整地垄墒开沟。要求5月1日前开沟起垄结束。先用多功能微耕机耕地,然后,再用起垄机开沟起垄。①山区陡坡地选“模式一”。2行大豆带与2行玉米带复合种植。沟心到沟心定为1~1.2m(热区和土壤肥力高的区域120cm、土壤肥力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区域100cm),陡坡地也可人工开沟起垄。②平田大地选“模式二:(1)”。4行大豆带与4行玉米带复合种植。把沟心到沟心定为1m,小型机械开沟起垄,2垄(墒)玉米,2垄(墒)大豆。
(四)适时播种与一次播全苗技术。有灌溉条件的田地,播种时间为5月上旬,玉米、大豆同时播种。无灌溉条件的旱地,一是根据天气预报等墒播种或5月份立夏节及立夏节后,进入雨季待降水30 mm以上,玉米、大豆即可播种;二是5月20日后先播种玉米(寄种)施种肥,并即时芽前封闭除草,进入雨季播种大豆。
(五)化学除草。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选择除草剂既要考虑不影响玉米,又要兼顾大豆出苗问题。播种盖土后进行芽前封闭化学除草的方法是:选用精异丙甲草胺(防治对象一年生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50ml/亩、25%乙草胺(防治对象: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一年生阔叶杂草)150ml/亩、40%豆花玉 [15%扑草净+25%乙草胺] (防治对象: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200 ml/ 亩对水50~60 kg/亩,进行喷雾防治。苗后茎叶除草,用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实施茎叶定向除草(各带状间用带罩子喷头施药),玉米带:玉米5~8叶期,针对阔叶杂草、部分禾本科(单子叶)杂草,选用48%苯达松(灭草松)[防治对象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150~180ml/亩加48%莠去津(防治对象禾本科和阔叶杂草)40~50ml/亩、4%烟嘧磺隆悬浮剂(防治对象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阔叶杂草)40~50ml/亩、5%咪唑乙烟酸(防治对象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100 ml/亩或 75%噻吩磺隆(防治对象一年生阔叶杂草,对阔叶大豆作物敏感) 0.7~1 g/亩等对水50~60 kg/ 亩,用专用喷头(带罩子喷头)喷施在玉米带除草;针对阔叶杂草、部分禾本科杂草、豆科、十字花科,选用硝磺草·烟嘧隆·特丁津[硝磺草酮7%、烟嘧磺隆含量4%、特丁津20%]60~100ml/亩、烟嘧莠去津(烟嘧磺隆含量4%、莠去津含量48%)40~50ml/ 亩对水50~60 kg/ 亩,用专用喷头(带罩子喷头)喷施在玉米带除草,大豆带:针对阔叶杂草,选用48%苯达松(灭草松)150~180ml/亩、25%氟磺胺草醚水剂80~100 g/亩对水50~60 kg/ 亩,用专用喷头(带罩子喷头)喷施在大豆带除草;针对多种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选用240g/L烯草酮60~80ml/亩、10%高效盖草能精喹禾灵50ml/亩对水50~60 kg/ 亩,用专用喷头(带罩子喷头)喷施在大豆带除草;针对阔叶杂草、部分禾本科(单子叶)杂草选用48%苯达松(灭草松)150~180ml/亩加10%高效盖草能精喹禾灵50~60ml/亩、240g/L烯草酮(防治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60~80ml/亩加480g/L灭草松150~180ml/亩、10% 精喹禾灵乳油(防治对象禾本科杂草)+25%氟磺胺草醚(20 ml+20 g型)[防治对象阔叶杂草]1 套/亩等对水50~60 kg/ 亩,用专用喷头(带罩子喷头)喷施在大豆带除草。
(六)适时间苗定苗。玉米生长至4~5叶时,间苗定苗,其方法是:大穗型品种,隔穴留单双苗,也就是一穴单苗,一穴双苗,保证玉米有效株3200~3500株/亩;中穗型品种,间苗定苗时留2苗,保证玉米有效株4000~4400株/亩。大豆真叶4~5片叶间苗定苗时留2~3苗,保证大豆有效株5000~6000株/亩。
(七)科学施肥
1. 种肥。玉米施圈肥1500kg/亩和32%三元复合肥(N19%、P2O5 8%、K2O 5%)40~50kg/亩;大豆施50%硫酸钾肥5kg/亩,播种时把种肥施于玉米、大豆两穴种子之间或种子边,然后盖土进行芽前封闭除草。
2. 苗肥。视降雨情况或玉米、大豆生长至4~5叶时,玉米施尿素10~15kg/亩,大豆土壤肥力中等及再等以下田块,施尿素5~7kg/亩,然后浅盖土。
3. 穗肥。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尿素20~25kg/亩,中耕高培土。
(八) 防病治虫。采取理化诱抗技术与选用对口农药化学防治技术相结合,防治地下害虫地老虎和蛀茎夜蛾、草地贪夜蛾、豆荚螟、斜纹夜蛾、白斑病。玉米大喇叭口期或大豆花荚期病虫害发生较集中时,利用高效低毒农药与增效剂,采用人工或植保无人机统一飞防。主要低毒农药: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4%氯虫·高氯氟(高效氯氟氰菊酯4.7%、氯虫苯甲酰胺9.3%)、乐斯本、毒死蜱、2%虱螨脲、20% 多杀霉素悬浮剂、30% 苯甲•丙环唑(苯醚甲环唑15%、丙环唑15%)等,用量按使用说明书使用。
(九) 适时收获确 保品质优良。根据玉米大豆熟性及用途确定收获方式。
四、资金投入及补助标准
根据《保山市财政局关于提前下达2024年中央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保财农﹝2023﹞140号)、《2024年云南省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粮食生产、项目实施方案》《云南省农业厅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等相关规定,龙陵县2024年0.3万亩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项目资金60万元(中央资金45万元、省级资金15万元)。建设内容及投资计划如下:
(一)物化补助50.4万元。
1.大豆种子补助15.6万元。每亩补助2公斤大豆种子,折资52元,0.3万亩小计15.6万元。
2.配方肥料补助34.8万元。每亩补助116元,0.3万亩小计34.8万元。
(二)大豆、玉米品比试验费用1.4万元。用于地租0.5万元(租赁费);小工费0.4万元(劳务费);化肥、种子、各种试验材料费0.5万元(专用材料费)。
(三)示范区标志牌1.7万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中:示范区标志牌3块,每块0.5万元,计1.5万元,试验小区标志牌0.2万元。
(四)科技人员下乡技术指导,计划经费3.5万元(差旅费)。
(五)科技培训、现场观摩会及宣传材料计划经费3万元(培训费)。
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准备阶段。2024年2~4月,开展技术需求调研,完成项目实施所需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项目实施阶段。2024年5~9月,根据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组织样板实施工作、开展技术培训等工作。定期到乡镇检查指导各项技术推广工作。
(三)项目绩效考评阶段。2024年10~12月,进行实际检测和绩效考评。
(四)项目总结验收阶段。2024年11月30日前由龙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形成文字总结上报,并向县级提出验收申请,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各相关主管部门参与,组成县级验收小组,对项目实施过程、实施结果、资金到位和管理使用情况等进行严格的验收。总结经验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导来年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农业农村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龙陵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农村局,由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种植业股股长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工作任务落实。各项目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协调各方力量,确保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培训指导。龙陵县成立专家技术指导服务组、项目乡镇也要成立技术服务指导组,形成县乡两级联动的技术指导服务机制,细化完善区域技术指导意见,指导种植户掌握技术要领。在作物生长的关键农时,要组织现场观摩,发放技术资料,使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技术家喻户晓,提高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
(三)强化技术集成。县、乡镇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围绕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效益,在示范区内,因地制宜推荐一批市场好、生育期短、适宜间套的优质大豆品种,积极开展绿色增产增效关键技术攻关,集成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绿色优质高效技术模式,提高规范化种植和管理水平。
(四)着力调查研究工作。为加强对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技术推广工作的管理,县农业农村局将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采取工作组调研、专家组指导等多种形式,在播种或育苗、移栽、中期管理和收获等关键农时,开展调研指导工作,推动大豆玉米带状种植工作顺利进行。
(五)加强信息宣传引导。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进展情况,不定期编制工作简报及时反馈信息和上报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同时结合关键季节的生产管理,观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现场,宣传典型,交流工作经验。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宣传引导,宣传好的典型、增产模式和成功经验。
附件:1.龙陵县2024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项目任务安排表
2.龙陵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领导小组名单
3.龙陵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专家组名单
4.2024年龙陵县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技术模式图
龙陵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2月27日
附件1:
龙陵县2024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任务分配表
单位:亩
乡镇 | 任务面积 | 合计 | 其中核心样板 |
合 计 | 3000 | 3000 | 200 |
镇安镇 | 600 | 600 | |
龙新乡 | 1000 | 1000 | 100 |
象达镇 | 400 | 400 | |
碧寨乡 | 1000 | 1000 | 100 |
附件2:
龙陵县大豆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匡家华 龙陵县农业农村局 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邵来菊 龙陵县农业农村局 副局长
成 员:郭子昌 龙陵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 股长
陈春芝 龙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杨 俊 龙陵县种子管理站站长
李海宏 龙陵县植保植检站站长
杨安荣 龙陵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站长
番文健 龙陵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站长
附件3:
龙陵县大豆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专家组名单
组 长:陈春芝 龙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副组长:余常山 龙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成 员:杨 俊 龙陵县种子管理站农艺师
罗光灿 龙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杨茭验 龙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郭 婷 龙陵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工作人员
郭兴位 镇安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李兴波 龙新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李兴明 碧寨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张彩竹 象达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