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84-7-/2021-0709010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龙山镇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绩效评价 | 发布日期 | 2021-07-09 |
文号 | 浏览量 |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芒旦村山水空间格局、保留完好的建筑风貌、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环境要素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一是芒旦村自然地形呈南北延伸布局,南高北低,居民建筑顺应地势高低错落布置,民居建筑顺应地势高低错落布置,村内道路自由蜿蜒曲折。不时出现一处处小形公共空间。村寨果木颇多,绿树成瘾,整个村寨融于一片郁郁丛林之中。村落结构形态自然有序、总体风貌良好。整个村落随等高线排布,与周围山脉,水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芒旦寨村落选址巧妙地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顺应地势,既可获取良好的朝向,暗合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风水思想。二是房屋建造具有当地特色芒旦寨阿昌族传统民居属于干栏式体系,受汉族文化影响,民居建筑基本形制是由正房、东西厢房构成的三合院或四合院。正房一般为三——五开间,一层;正房左右为厢房,厢房为二层楼房,两开间,厢房底层与原子地坪一致,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或堆放杂物。整个建筑正房略高于厢房,土木结构,双坡小青瓦屋顶。三是传统劳作方式传承较好,呈现农耕文化场景。由于芒旦村处于山区,发展速度慢,村民还延续着传统的劳作方式。传统的劳作方式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同时也记录着人们对农耕文化的记忆,是十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保护传统的劳作方式,在蛮旦村内呈现各种珍贵的画面,让到往的乡愁记忆越清晰。
蛮旦村的形成是在1799年(嘉庆四年),与腾冲新华相连,赧、杨、俸、赵、石五个家族。1830年村民逐渐增多,搬迁到附近形成四个村落,起名为蛮旦、蛮旦下寨、大田坡、打海,后来叫芒旦。芒旦村内的古井、古道、碾米、织布房、古树名木等,具有较高的特色景观价值及历史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资源有蛮旦村的手工纺织衣服、水磨碾米、风车捡谷、赶牛犁田、育苗插秧等,其蹬窝罗、山歌、祭祀传承人及文化传承性都成为了古村落的重点保护对象。
(二)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总目标。
通过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建设以传统村落为基础,在芒旦大桥头规划建设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在新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中,芒旦将形成聚“民族文化、旅游、度假、观光”为一体的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步伐,使经济、文化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性转变。培植壮大产业,显著增强农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村民对传统古村落建筑物的保护意识,形成自觉保护、以拥有古建筑物为自豪的意识形态,有效促进我镇传统古村落的保护。最终建成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社会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增收、宜居、宜游、生活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项目绩效阶段性目标。
(1)经济效益与城乡一体化。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传统文化旅游业在项目村进一步放大,促使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
(2)社会效益与村庄治理。传统村落保护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文化素质,使人民的知识水平相应提高,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意识逐步增强,该项目的建成对农村产业化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将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使整个自然村257户822人直接受益,村内基础设施等级质量显著提高,从质量上改善村民生产、生活、居住条件,促进当地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项目单位绩效自评情况
通过传统村落保护建设项目的实施,一是建立整体性保护的框架,科学指导芒旦村的保护。二是对村落传统民居分类保护,对新建与改建建筑进行风貌控制,其外观造型、体量、色彩、高度都应与保护对象相适应。三是通过保护、整治村落周边特色的自然环境,延续芒旦村格局及村落整体风貌。四是利用芒旦村建筑空间资源、农耕文化以及周边自然环境资源,发展村落三产经济,并融入到龙山镇的旅游体系中,提高和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五是配套相应基础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六是完善村庄建设管理机制,保障规划落实。七是通过制定保护规划,提高芒旦村村落保护的法治意识。八是为芒旦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最终实现动态保护。
三、绩效评价指标分析情况
(一)项目资金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项目预算总投资331.918万元,已到位财政奖补资金150万元,部门整合150万元,自筹资金31.918万元。
2、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分析。
(1)青石攒花石板道路,投资222.528万元;
(2)垃圾收集房,投资5.2万元;
(3)环境绿化美化,投资5.678元;
(4)水井改造2处,投资16.538万元;
(5)石牌坊寨子大门,投资27.342万元;
(6)景观水池,投资12.986万元;
(7)污水处理及排水沟,投资24.411万元;
(8)水池边青石线雕栏杆,投资7.735万元;
(9)太阳能路灯,投资9.5万元。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1)传统村落项目建设资金用于改善环境、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2)传统村落保护建设资金按照《云南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行管理。村组自筹资金和传统村落建设资金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为使资金运行安全到位,传统村落项目资金实行乡及报账制,镇财政所负责对传统村落建设资金进行核算、监督。严格财务管理,坚决杜绝截留、转移、挪用项目资金的行为和现象发生。
(3)建立责任制,将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进行全程跟踪监测,并实行公示、公告制度,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都事前公示、事后公告,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二)项目实施情况分析。
1、项目组织情况分析。
为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专门成立了龙山镇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积极发挥协作的整体效应,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的综合效益。
2、项目管理情况分析
(1)施工管理:整个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
(2)质量管理:项目监理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建设中所使用的施工材料、设备都需要得到监理人员的认可签字,没有项目监理签字,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工程不得签字,并有权责令返工。
(3)竣工验收:工程完成后,在监理人员签字认可的基础上,实行乡镇初验,县级按有关规范和标准,组织全面验收。
(4)完善档案管理:根据档案管理要求从立项开始,到项目的实施竣工验收,建立健全各种技术档案、凭证档案、数据档案和图像档案管理。
(三)项目绩效情况分析
1、项目经济性分析。
根据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龙山镇芒麦村委会芒旦村2016年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方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符合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采用本地建设材料、使用本地技术工人,在施工中严格要求施工方严格控制施工程序、避免造成材料的浪费。
2、项目的效率性分析。
(1)项目实施进度。
按照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龙山镇芒麦村委会芒旦村2016年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方案,龙山镇人民政府立即成立领导小组,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招投标、签订合同、项目交办、管理、竣工验收等,目前已将文卜村平掌组传统村落保护建设项目实施完工。
(2)项目完成质量。
通过成立龙山镇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龙山镇芒麦村委会芒旦村2016年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方案及签订的施工合同,严格控制施工程序、质量,监管到位,该项目的质量得到了保证,从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项目的效益性分析。
(1)项目预期目标完成程度
通过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建设将芒麦村芒旦自然村建成聚“民族文化、旅游、度假、观光”为一体的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使经济、文化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性转变,显著增强农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了村民对传统古村落建筑物的保护意识,形成自觉保护、以拥有古建筑物为自豪的意识形态,有效促进我镇传统古村落的保护。
(2)项目实施对经济和社会等邻域影响。
经济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传统文化旅游业在项目村进一步放大,促使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
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能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可增强项目区群众爱家乡、争发展,依靠自己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对促进该村乃至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树立新农村建设的榜样。
四、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通过有力的组织,芒麦村芒旦自然村传统村落保护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已按照实施方案建设完工,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村民对传统古村落建筑物的保护意识,形成自觉保护、以拥有古建筑物为自豪的意识形态,有效的促进了我镇传统古村落的保护。自评分94分,分别为:产出指标37分,效益指标40分,满意度指标17分。
五、主要经验做法
1、文化保护意识和实地调查同等重要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意识。应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强化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做好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要建立起村民自发保护的机制,激发和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村民是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的拥有者,是保护传统村落的主体。要通过宣传、教育,传授保护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对传统村落文化的“自鄙”心理,珍惜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二是全面开展传统村落及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和普查工作。要积极开展农村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的全面调查和评估工作,摸清文化家底,将那些淹没在山野民间、“隐姓埋名”的珍宝很好地挖掘出来,加以保护。同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清理村落遗产,分门别类建立档案,建立传统村落名录,确定保护对象,实行分类保护,分级管理。
2、应注重传统村落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承
在新农村建设中,除了加强对新农村的合理规划,保护好传统村落传统建筑风貌外,还要善于挖掘、整理传统村落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注重对乡村人文生态的保护和利用,以更好地发挥民间传统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首先,要重视传统村落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研究。传统村落传统文化也像传统村落建筑一样,面临失传或消失的危险,应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全面调查、搜集、记录和保存与传统村落相关的文化现象,进行抢救性保护。
其次,传统村落文化是农耕文化的结晶,是村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世代相传下来的实践经验和智慧的总结。无论风水理论中的生态理念,祭祀仪式中的传统道德、伦理教化,还是民风习俗、乡规民约中体现的人文精神,农村乡土社会人际关系中特有的乡情、亲情,其本质都是和合文化的体现,强调和谐和善,顺其自然。传统村落文化所强调的村落、村民与地理(风水)、气候、河流、山脉、树木、植被、动物等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相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善、团结互助,对于我们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增进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都具有现实意义。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保护农村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生态系统,发挥传统村落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使之转化为巨大的精神财富,更好地为营造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龙山镇人民政府
2017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