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284-7-/2022-0125001 | 发布机构 | 龙陵县龙山镇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日期 | 2022-01-25 |
文号 | 浏览量 |
各位代表:
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团结拼搏,四届人民政府工作圆满完成
2021年,既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四届人民政府收官之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镇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克难奋进,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四届人民政府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聚焦转型升级,迈上发展新台阶。五年来,我们坚持产业体系培植,持续提升发展质量,经济运行健康平稳。2021年实现总产值491500万元,同比增46309万元,增长10.4%,比2016年增171756.64万元,增长53.72%,年均增长11.3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00万元,完成预算数100%,同比减600万元,下降10.7%;比2016年减681万元,下降11.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38万元,完成预算数97.4%,同比减3065万元,下降39.3%;比2016年减709万元,下降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429.38万元,同比增2797.89万元,增长6%,比2016年增19984.07万元,增长68%,年均增长13.85 %。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50元,同比增1012元,增长8%,比2016年增3959元,增长40.85%,年均增长8.94%。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176516.02万元,同比增89466万元,增长102.77 %,比2016年增113575.02万元,增长180.45%,年均增长29.4%;贷款余额271123.12万元,同比增176563.54万元,增长186.72%,比2016年增217398.12万元,增长404.64%,年均增长49.88%。农业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202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3966万元,同比增4376万元,增长8.82%,比2016年增12151.64万元,增长29.06%,年均增长6.59%。实现粮食总产1602.71万公斤,粮食产量持续保持在1600万公斤以上。实现茶叶总产850吨,产值1870万元,同比增长0.92%。完成烟叶收购1.8万担,实现产值2767万元,同比增长6.48%。中草药种植1783亩,实现产量901.29吨,产值31410万元,同比增长74.35%。实现畜牧产值12504万元,同比下降21.04%。实现肉类总产3169.9吨,同比增长17.71%。实现渔业总产值2095万元,同比下降29.37%。实现林业总产值22729万元,同比增8097万元,增长55.34%。种植石斛8500亩,实现产量1975吨,产值15800万元,同比增长155.63%;澳洲坚果3037.4亩,实现产量209.9吨,产值840万元,同比增长70.24%;核桃53390亩,实现产量1250吨,产值1875万元;草果8100亩,实现产量396.84吨,产值1587万元。非公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实现非公经济产值437534万元,同比增41933万元,增长11%,比2016年增180010万元,增长69.9%,年均增长14.16%。其中,工业总产值337230万元,同比增30657万元,增长10%。发展非公经济5149户,从业人员17738人。其中,个体工商户4359户,从业人员10184人,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790户,从业人员7554人。实现营业总收入387555万元,同比增29107万元,增长8%。工业企业达343家,其中规模以上23家,实现工业产值35562万元,实现税收4801万元。全镇4个硅厂运行良好,6个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33.37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0.91亿度,工业支撑作用更加凸显。第三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强化举措、因势利导,集餐饮、物流、休闲于一体的商业模式已初具规模。社会化、专业化的采购、运输、包装、转运、仓储、加工、配送网络体系不断健全。移动支付技术全面普及,携程、美团、饿了么等电商平台发展良好,物流网络实现镇域全覆盖,以“佧佤翁”电商品牌为代表的电商经济发展迅猛,服务业比重持续增加。
(二)聚焦三大战役,展现龙山新作为。五年来,我们坚持打好三大战役,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2020年以来共投入防控资金537.63万元,全镇上下同心协力、紧抓重点、精准防控、狠抓责任,确保疫情防控“零死角、零盲区、零疏漏”,精准推动全员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工作,锁定全镇新冠疫苗普查人口62798人,累计完成接种142277人次;完成3轮全员核酸检测,累计完成201102人次。“龙城飞将”、强边固防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序开展,做到了“五个管住”。脱贫攻坚成果喜人。五年来,我们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统筹推进各项政策落地,持续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实施危房改造1063户,兑付资金1756万元。实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8个、分散安置点1个,项目总投资2.53亿元,共搬迁727户3143人。聚焦“生态扶贫”,促“效益发挥”。发挥好各项目补偿及管护资金效益,开展生态补偿精准扶贫。完成芒麦村2018年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1143亩,涉及386户1757人;聘用公益林、天然林护林员44名,每年兑付护林员15600元/人、林管员19200元/人管护补助费;聘用建档立卡户生态护林员94名,每年兑付10000元/人管护补助费。全镇公益林面积18093亩,涉及6个村(社区)898户,每年兑付资金18.09万元;全镇天然林停伐补助面积197570亩,涉及17个村(社区)5369户,每年兑付资金197.57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400个,其中:社保招聘262人,护林员138人。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61件,投资3208.12万元,有效解决13个村(社区)6303户26639人饮水安全问题,实现群众饮水安全有保障。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逐年稳定增长,由2017年的5610.29元增加到2021年的12249.5元,确保全镇群众脱真贫、真脱贫。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778户747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零,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和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在龙山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并向乡村振兴接续发展。污染防治持续强化。稳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河(湖)长制工作纵深开展,全力落实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任务,“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治理目标初步实现。
(三)聚焦基础设施,夯实发展新基础。五年来,我们坚持强基础增后劲,累计投入资金65015.22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道路、文化活动场所、养殖小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滑坡治理,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交通路网全面升级,全镇农村公路里程从2016年的121条、540公里增加到现在的323条、813.23公里(其中“四好农村路”2条、26.68公里),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县城建设加速推进。积极配合实施龙山中路、白塔大寨、五板桥片区棚户区2446户棚改工作,共征收土地856.38亩,拆除建筑面积43.63万平方米。参与县城各类项目建设征地1636.31亩;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学校、小组活动室等项目征地2290.07亩。
(四)聚焦乡村振兴,呈现宜居新面貌。五年来,我们坚持全域开展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日益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发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12期,组织4.5万余人次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农村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提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20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张贴宣传标语2万余条,发送短信10万余条;共参与拆除城乡“两违”建筑445宗,拆除违建面积41250平方米;摸排占用耕地建房图斑1972个。建成垃圾焚烧炉5个、垃圾生态填埋场4个,收集处理农村垃圾5.2万余吨;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4个,收集农户生活污水1045户,处理农村生活污水15万余吨。投入资金3340万元,硬化农村村组道路52公里;完成串户路建设30.84万平方米,补助资金1850.24万元;完成入户路、庭院硬化21.06万平方米,补助资金421.2万元;完成住房质量提升2507户,补助资金735.04万元。加强环境保护,严控秸秆焚烧,发放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装置34个,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800余公斤。立足实际,新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5130座、卫生公厕12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成效显著,完成18个村(社区)省级卫生村申报工作。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城市功能与品质全面提升。不断巩固绿化成果,健全林业资源管护体系,严守生态红线,森林覆盖率达到75.16%,比2016年增0.96个百分点,“美丽龙山”建设进程加快。
(五)聚焦民生事业,实现群众新愿景。五年来,我们坚持全面推进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全面增进。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共投入资金10306.34万元,实施“全面改薄”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62件,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共发放义务教育营养餐补助、困难学生补助等补助资金4586.84万元,惠及学生53733人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坚强有力。共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救灾救济、优抚、残疾人补助、老龄等各种补助资金12759.26万元。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4756人,参保率100%;全面完成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调查工作;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42790人,参保率99.84%,缴费金额1198.12万元。累计转移劳动力16690人次,转移省外2802人次;累计完成培训5324人次,其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25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400个,其中社保招聘保洁员、防控员262人,护林员138人。发放贷免扶补及创业担保贷款17289万元,惠及1923户。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农村文化发展步入良性轨道,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已全覆盖,大操大办风俗得到有效遏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市民文化素养全面提升,文明行为更加规范,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全民健身形成常态。城乡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到99.5%。各项改革强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圆满完成,职责职能更加高效顺畅。农业农村、生态文明、社会事业、社会治理等改革全面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构建。殡葬改革、公务用车改革有效落实。顺利完成土地确权改革,实际完成确权8307户,确权地块59095块,确权面积85959.96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每年投入补助资金20万元,县城至尹兆场、白家寨、芒麦3条公交线路、54个站点运行良好,有效解决沿线9个村(社区)115个村民小组2.6万群众出行难、出行贵和出行安全的问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市县验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与此同时,保密、武装、档案、工青妇、史志、统计、市场监管、防震减灾、基层建设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聚焦社会稳定,创造安全新环境。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基层为支撑,以社会力量为推动,多方联动协调,共建共享,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合力。顺利完成城市社区小组调整优化工作,城市社区小组增加至205个,基层治理末梢进一步打通。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开展“七五”“八五”普法宣传及宪法学习,强力推行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镇域没有发现涉黑涉恶现象。深入落实矛盾纠纷“三级三次调解”制度,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开拓人民调解格局。进一步提高调解队伍素质,建设了一支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的,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对社会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调处、早解决,五年来,共调处矛盾纠纷362起,实现矛盾纠纷的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达到98%和96%以上。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对接”基层“大调解”工作格局。完善人民调解员“一员多用”机制,选聘法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民调解员参加大调解工作,共推选和聘请355名人民调解员。加大对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力度,指导调解员规范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落实好“以案定补”实施方案,提升调解成功率和卷宗质量,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切实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新时代“枫桥经验”加速推广,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好转,矛盾纠纷、信访案件、治安案件、刑事案件逐年下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工作原则,层层压实责任,开展各类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及隐患点排查整治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七)聚焦政府建设,激发行政新效能。五年来,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有力开展。扎实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宗教势力干扰侵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信教问题”以及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阳奉阴违的问题,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突出问题,整层层加重基层负担的问题,对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漠然处之、空头承诺、推诿扯皮、以及办事不公、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对黄赌毒和黑恶势力听之任之、失职失责、甚至包庇纵容、充当“保护伞”的问题,选人用人风气不正、导向不明、政治生态不好的问题,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的问题等专项整治,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镇级科学设置党政内设机构5个、事业单位设置7个;累计投入1253.25万元、建设村级便民大厅15个,实现18个村(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坚持全面深化“放管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服务水平日益提高,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大力推广“一部手机办事通”,共完成“一部手机办事通”实名注册13690人,占常住人口的21%,有效整合社保、计生、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力量,深入推进“一站式”服务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五年来,累计办结“一站式”服务事项46131件,大力减轻了群众办事成本,真正实现了群众办事“只跑一次”的目标。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加快。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廉洁勤政。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大力推进“三公”经费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政府网站累计公开各类信息1086条,真正实现了在阳光下行政的要求,让群众更加有效地监督政府行为。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着力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现象,推进追责问责制度化、常态化、精准化,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在磨砺中经受了考验,在奋进中坚定了信心,在实干中凝聚了力量。这五年,我们的步子迈得坚实、变化令人振奋、成绩鼓舞人心。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关键在于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也得益于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凝聚着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龙山的今天变得更加美好;有了大家的团结拼搏,龙山的明天充满无限希望!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向各位代表,向所有参与、帮助、支持龙山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还在不断出现。实现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基层治理任重道远,结构优化、产业培育和动能转换任务艰巨,三大攻坚、要素保障、公共服务压力加大、财政增收压力空前,创新驱动、“六化并进”、深化改革仍需发力,职能转变、廉政勤政、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坚持不懈的努力,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发展就是考卷,我们是答卷人,群众是阅卷人。镇人民政府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向全镇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继往开来,全力做好五届人民政府各项工作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圆满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实现龙山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机遇,坚持加快转型、推进协调发展,坚持民生至上、推进和谐发展,坚持科技引领、推进创新发展,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开放发展,全力以赴推动龙山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一届人民政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与高速度相协调,主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全力实施好生态立镇、农业稳镇、工业促镇、科教兴镇、借城富镇、开放活镇战略,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全力将龙山建设成为龙陵数字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实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市域社会治理的先行者、基层党建的领头雁,成为支撑龙陵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动力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到2026年,力争生产总产值年均增长10%左右。其中: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左右;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左右。按现行财税体制,财税收入年均增长3%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力争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600万公斤以上。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加快“五个体系”建设。
(一)着力加快高质量发展衔接体系建设。坚持重点突破、全域推进,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衔接的更加紧密、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全力打好、把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进。加大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劳动力稳岗就业,鼓励农村人口向东中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持续兜住民生底线,规范管理公益岗位,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决就业。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夯实脱贫区域产业发展基础。坚决落实“四个不摘”和保持政策五年过渡期要求,抓实“一平台三机制”,做好防贫监测和风险化解,做到防止返贫与巩固提升、补齐短板与加固底板、突出重点与攻克难点有机统一,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完美衔接乡村振兴发展。
(二)着力加快高质量发展规划体系建设。按照“看得到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要求,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和调整,全面落实规划管控,强化村庄规划,严格农房建设规划许可,做好宅基地管理,严格建筑风格审批及过程监管,保护传统民居、生态基础、历史底蕴、民族特色和生态景观。组织开展好“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到2023年完成村(社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严格落实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实行建房报批,坚决消除“两违”存量,杜绝增量。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现农村卫生户厕全覆盖、垃圾污水有效处理。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全力构筑以县城为中心,以河头、麦地和香柏河、横山为两翼支撑的空间布局,继续在城边、路边、水边、山边实施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修订完善“十四五”规划项目库,切实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精准掌握项目审批情况,适时做好项目实施准备,规划建设项目593个,预计投入资金347110万元。
(三)着力加快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建设。坚持优化产业结构,全力调优调特一产、调稳调大二产、调强调快三产,促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相互渗透。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面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业态。坚持以“一村一品”为方向,力争五年内在河头片区打造以石斛、重楼、黄精为主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在横山、香柏河沿线发展水果、蔬菜种植,在新下寨、董华一线巩固核桃、草果种植和肉牛养殖,持续稳固户孔至芒麦区域烤烟种植,全面拓展大坪子、河头2个区域仓储物流中心作用,着力打造以观光、体验、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体验农业、订单农业,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电商”等模式,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培育力度,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扶持石斛、重楼、茶叶、畜牧等农特产品“走出去”,力争打造2张叫得响、推得出的“绿色生态农业牌”,推动形成区域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产业链条完整、经济效益明显的优势产业体系。将企业自主革新与政府协调服务有机结合,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色和龙山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同时,着力在培植乡村旅游、庄园经济、观光农业上下功夫,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有效夯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
(四)着力加快高质量发展生态体系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快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植树造林等工程,力争到2026年,全镇森林覆盖率比2021年末有所提高。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污水治理,全面管理好已建成的14个污水处理设施,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加大农村改厕、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力度。加强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秸秆、畜禽粪污、餐厨垃圾等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大非法河道采砂执法力度,开展水生态综合治理。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引导社会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
(五)着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民生体系建设。认真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农村医保、低保、特困人员、残疾和大病救助等工作。围绕人才强镇战略,大力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巩固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龙山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认真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工作,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加大助残、救孤、济困、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各类文艺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基层自治规范性建设,不断完善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加强群众自治,广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普及,积极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探索建立最美家庭、道德模范、关爱帮扶的激励机制,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持续开展扫黑除恶、反恐怖、反邪教等工作,加大信访突出问题化解力度,确保社会稳定。深入推进禁毒防艾人民战争。
三、铆足干劲,奋力抓好2022年各项工作
2022年是提速增效、奋勇争先、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宏伟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2%左右,工业总产值增长11%左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0万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00万元。实现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600万公斤以上。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致力民生优先,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四个不摘”,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结合龙山实际,调整完善“十四五”规划,走好新型发展之路。借助县委、县政府“三张名片”打造,努力协调和服务好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实施好已规划申报投资1200万元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积极做好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和产业振兴建设。持续拓宽强村富民渠道。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推动农旅、农商融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继续协调配合做好危房改造、教育补助、就业补助、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大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按照“三年有起色、五年上台阶、八年争优秀”的目标,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加快教育信息能力提升,促进教育优质资源普及共享。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联防的学生安全责任体系,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推动落实家庭监护责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完善社会服务保障。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卫生系统附属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统筹农村社会救助渠道,严格执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好贷免扶补等创业政策,大力支持群众创业就业。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养老保险制度,巩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贯彻落实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巩固创文、创卫成果,深入推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寨、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全镇人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积极探索“党建+传统文化”模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文化产业,深入推进文化人才培训,培养乡村文艺骨干及后备力量。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挖掘优秀民族文化内涵,集中展示少数民族饰品、器乐、服饰,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打造文艺精品。持续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守道德的健康生活情趣。
(二)致力彰显特色,在产业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推进特色农业,夯实发展根基。紧扣“巩固提升传统产业,探索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持续巩固烤烟、茶叶、畜牧等传统产业,下大力气发展石斛、中药材、肉牛、草果等特色农业,加快种养加销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2%。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力争粮食产量1600万公斤以上,确保粮食安全。做实抓稳烤烟生产,提升烟叶品质,确保完成1.8万担收购任务。提升茶叶品牌质量,发挥全镇11447亩茶叶资源优势,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和竞争力。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确保实现生猪出栏35000头、肉牛出栏2500头。做大做强石斛产业,新植石斛300亩,力争打造种植示范基地市级1个、县级2个,提升改造石斛枫斗集中加工点10个,加快河头石斛交易市场和冷藏保鲜库建设进度。持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电商”等模式,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出、卖得好转变,带动经济发展、群众增收。依托河头紫皮石斛、尹兆场重楼两个正在申报的“一村一品”示范村,打造一批以石斛、重楼、核桃、草果为抓手的专业村、特色村,将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竞争优势,推动农业发展挖潜力、提质量、增效益。优化工业服务,提升发展动力。把服务工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落实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税费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切实发挥资源优势,全面加大民营经济扶持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延伸服务业链条,增强发展活力。充分挖掘龙山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等优势,大力挖掘抗战文化、宣传推介黄龙玉文化,依托在香柏河、横山、白家寨片区发展集旅游、休闲、度假、疗养、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特色村建设,利用好地处县城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商贸物流等农村服务业,逐步形成以传统行业为基础,新兴行业为支撑,布局合理,城乡共同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格局。
(三)致力精准掌控,在应急处置能力上实现新突破。持续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精准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要求,加强村(社区)网格化排查,充分发挥“3户5户”机制作用,扎实做好重点人员信息核报,严格督导村(社区)防控工作,持续落实好卡点体温检测和人员检查,确保联防联控措施落到实处,举一反三对防控漏洞再排查、对防控重点再加固、对防控要求再落实,促进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压紧压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监管责任,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聚焦重点行业突出问题,针对人员密集场所重大风险隐患开展专项治理。统筹抓好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各项工作,切实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确保万无一失。加强应急处置能力,提升风险应对水平。深入分析当前发展过程中各类社会领域风险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观大势、思大局,积极完善和创新各类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修编,配足镇、村(社区)、组、网格四级应急力量及物资,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地质灾害等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稳步推进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形成衔接紧密、运行顺畅的风险应对治理合力。
(四)致力统筹兼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做好城区、农村两篇文章,提升品质特色、提高管理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配合做好白塔大寨片区棚户区改造和征地工作,发挥好县城纽带作用,以“创文”“创卫”为契机,放大旅游产业效应,挖掘文化内涵,用好山水资源,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县城品位、促进产城融合。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聚焦“一水两污”“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违法建筑拆除,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积极开展美丽乡村评定,2022年计划申报核桃坪、杨梅山为市级美丽村庄和河头、横山为省级美丽村庄,通过选树一批示范村庄,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助力美丽龙山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生产废弃物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规范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减少村庄畜禽散养行为。扎实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巩固住房安全保障成果。围绕全省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加大传统古村落保护力度,实施好芒麦村蛮旦传统古村落保护开发和杨梅山、核桃坪2个美丽乡村建设申报工作。加强项目建设用地保障。切实保护耕地,节约集约耕地。注重源头管控,引导建设项目合理选址。吃透把准政策要求,坚决不能触碰政策红线和底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两条红线”坚决不能碰,水田和“三调”认定的稳定耕地尽量不要碰。加强规划管控和加大对违法用地清查处置力度,持续推进“两违”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力配合做好赧场小学迁建项目。配合上级继续抓好2021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龙陵县河头河小流域项目、板场河水库建设项目、董华村河边组道路项目建设。全力抓好总投资2171万元的新下寨村2021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户孔村段家寨组和麦地社区龙井组道路硬化等13个在建项目建设,确保既定项目按时序完成。及时启动实施总投资1434万元的芒麦村阿昌族活动广场、芒麦村阿昌族特色集镇亮化、龙山社区卫生室、河头社区上寨组功能提升和河头片区石斛交易中心等项目。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抓好总投资6609万元的39个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沪滇扶贫协作等项目申报工作,切实做实项目储备,做强项目包装,形成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连续不断、滚动实施的项目储备格局。
(五)致力环境保护,在构建生态屏障上实现新突破。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林长制”,持续开展营林造林和义务植树活动,推动林业增绿增效。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强化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维护生物生态安全。坚决贯彻落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的要求,加大违法用地和私挖滥采的巡查查处力度。层层压实管理责任,充分发挥村组监督作用,发现违法建设要及时制止,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置。严厉打击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加大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力度,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切实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持续加大对违反殡葬改革行为的排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制止。深入开展环境治理。坚持水岸联动、治管并重,压实“河长制”实现“河常治”,加快申报龙川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步伐,持续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对全镇所有工业企业进行常态化检查、督查,防止乱排乱放,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的综合治理机制。继续抓好中央环保督查高黎贡山(龙陵段)突出生态环境反馈13个问题、市委第五巡察组专项巡察龙陵县生态环境保护反馈11个问题整改成效巩固工作。扎实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实现乡村垃圾收集、运输设施全覆盖,重点在城市和城乡结合部全面消除环境卫生问题。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情况通报,压实“五管一约一示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构建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环境综合治理新格局。
(六)致力社会治理,在现代化治理力上实现新突破。持续推进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统筹好发展与安全,贯彻好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作用,推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常态化,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培育传承优良家风”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和勤俭节约教育,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健全完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注重收集和分析各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抓好信访积案化解,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加快“党建+综治中心”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广大坪子社区社会治理模式,进一步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打通“1+1+N”农村末梢治理,构建新时代“乡村善治”新格局。
(七)致力自身建设,在提高执政能力上实现新突破。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繁重的任务,我们必须坚守革命初心,坚持执政为民,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始终把“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信念镌刻心头。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政府工作各方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坚决把党中央和省市县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坚决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不断深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时刻把准权力的边界线。始终把“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实干紧握手中。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推行行政程序法定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落细落小,实行工作任务的项目化管理,设置标准,划定主体,规定时限,强化问责,注重以细节决定大局,以过程决定结果。在政府系统扎实开展“转作风、提素质、促发展”干部作风整治专项行动,持续纠治“四风”问题,着力锻造一支信念更加坚定、政治品格更加纯粹、斗争精神更加昂扬、奋斗激情更加饱满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虎头蛇尾、粗枝大叶、不求甚解、推诿扯皮,营造以奋斗者为本、以实干家为荣的干事氛围,全面推行“三法四晒”机制,使“精准精细的追求、认真严谨的态度、脚踏实地的精神、一抓到底的韧劲”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风格。始终把“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融入血脉。以干部“多跑腿”换取群众“少跑路”,政府工作人员要全力以赴投身改革发展主战场、风险挑战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努力让群众办事不出镇。以干部“多用心”换取群众“少操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目标,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高质高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全力深化“放管服”,推广用好“一部手机办事通”,推进政府“一站式”服务建设,推动“只进一门、一网通办”,把“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和“全程服务有保障”结合起来,推进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从“管理式”服务转变为“保姆式”服务。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取群众过“好日子”,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建设节约型政府,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始终把“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扛牢在肩。全力为基层担当,为奋斗在一线的同志创环境、卸包袱、减负担,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全力为发展担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快适应在新的约束条件下谋发展、在已有建设基础上谋突破,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调整深层次结构、化解深层次矛盾的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答好“建功有我”的时代答卷。全力为使命担当,面对前进路上的一道道“娄山关”“腊子口”,不惧风雨,不畏险阻,以“好干部”的血性和担当,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各位代表,律转鸿钧,新元肇启,最好的奋斗在新一年,最美的风景在下一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书写壮丽诗篇。